博厄斯曾說過眼睛是靈魂的窗戶,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來。
對于人類而言,眼睛是極為重要的一種存在,它可以看到內心,也可以看到外在世界。
但在這大千世界,眼睛這個物件對有些動物似乎不太重要,因為人家不需要用眼睛便夠能看到這世界。
就好比這種毛毛蟲——樺尺蠖[huò]。
或許大家對這種小家伙很陌生,但它的成年體想必很多人都有印象。
畢竟它在大家的初中生物書上出現(xiàn)過,記得它是在學進化這一專題中出現(xiàn)的,作為一個例子,講的是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由于工業(yè)化的出現(xiàn)導致當地環(huán)境的改變,樺尺蠖為了躲避天敵,原本白色的樺尺蠖群體中進化出了黑色的個體。
而樺尺蠖的幼蟲其實也會變色,專業(yè)的說法應該叫擬態(tài),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huán)境中的其他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xiàn)象。
它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植物顏色來改變自身的顏色,棕的,綠的,白的等,這種程度也稱得上是生物變色專家了。
科學家還專門做過樺尺蠖幼蟲的實驗,他們將樺尺蠖幼蟲放到不同顏色的桿子上進行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樺尺蠖確實可以根據其所在的不同顏色的桿子進行不同的變色,就算是在深淺不同的綠色桿子上也會發(fā)生細微的顏色變化,這樣的變色真的是很精確了。
為了更好地隱蔽自己,有時這小家伙甚至還會模仿樹枝,你還別說,這模仿的還挺有模有樣的,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而樺尺蠖幼蟲能進行這些擬態(tài)當然是有前提的,它必須得先感知到外界,尤其是這種變色,肯定要先感知到外界環(huán)境的顏色。
既然如此,那肯定就需要眼睛了。
但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樺尺蠖幼蟲的眼睛不光很小,它們發(fā)揮的作用更小。因為樺尺蠖幼蟲的眼睛構造實在是太簡單了。
它只有一種結構簡單的光感受器——單眼(由視覺細胞、六角形角膜和圓錐形晶體組成的眼部系統(tǒng))。這種單眼是看不到外物的顏色和形狀的,只能感知到光線的強弱。
既然這眼睛這么“不負責”,那樺尺蠖幼蟲到底在用什么精確感知外界顏色并完成擬態(tài)變化呢?
為此,有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測試。
他們先測試了樺尺蠖眼睛里是否有視蛋白(一種具有感光能力的蛋白),結果不出意外,這種蛋白是存在的。
緊接著他們又對樺尺蠖幼蟲與外界接觸最多的體表皮膚做了是否含視蛋白的測試,結果真的是出人意料,因為皮膚上有著和眼睛差不多的視蛋白表達量,這就意味著,它的皮膚同眼睛一樣是能“看見”東西的。
為了進一步確定樺尺蠖有除眼睛以外的感光器官,科學家還做了個實驗。
科學家在樺尺蠖幼蟲的單眼上涂上了黑色丙烯酸涂料,以阻止其通過眼睛接收信息,排除眼睛的感光能力,再將其放到不同顏色的桿子上進行觀察。
這給樺尺蠖幼蟲眼睛上涂料聽著挺簡單的,但卻是個大工程呢。
因為這些幼蟲的小眼睛太小,科學家只能盯著顯微鏡上色,關鍵是成長中的幼蟲還會多次蛻皮,蛻皮涂料就會弄掉,所以說它每蛻次皮就又得重新上色,不過這樣也保證了樺尺蠖在實驗結束后不會變成瞎子。
涂好了眼睛后,科學家就將這些“看不見”的樺尺蠖幼蟲和正常的樺尺蠖幼蟲放在不同顏色的桿子上進行觀察。
結果發(fā)現(xiàn),即使樺尺蠖幼蟲“看不見”也可以和正常的樺尺蠖幼蟲一樣成功變色,完成擬態(tài)。
而且它不止可以變?yōu)橄鄳獥U子的純色,甚至還可以根據條紋的桿子變?yōu)闂l紋狀。由此可以確定樺尺蠖幼蟲可以不用眼睛,只用皮膚來完成對外界的顏色感知并完成擬態(tài)。
不得不說這皮膚有點強,技能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