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燈塔傳承 | 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他給導彈裝上了“眼睛”

北京科協(xié)

陳敬熊,1921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鎮(zhèn)??h,1947年6月畢業(yè)于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電信研究生畢業(yè)。曾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精彩語錄

“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fā)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

——陳敬熊

陳敬熊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起,一直從事電磁波地面波傳播、電磁場理論、天線與微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他結(jié)合工程實踐提出了麥克斯韋爾方程的直接解法理論,解決了大量微波技術和天線工程中的理論問題,為我國國防通信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我國制導雷達天線設計早期開拓代表人物之一。

我國第一代航天人

陳敬熊是我國第一代航天人,曾為我國第一枚國產(chǎn)地地導彈研制導彈天線,讓“1059”導彈成為“有的之矢”;帶頭攻克了我國第一枚地空導彈“543”制導站的研制難題,該制導站應用在紅旗一號、紅旗二號、紅旗二號甲武器系統(tǒng),承擔起新中國成立初期保衛(wèi)祖國領空的神圣職責;在我國空天防御系統(tǒng)研制起步期承擔起“101”雷達、“102”雷達、“715”雷達的研制任務,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相控陣雷達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

1954年,陳敬熊第一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寫道:“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fā)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在與科研相伴的70余年里,他始終秉持著這樣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退休后,陳敬熊依然心系祖國航天科工事業(yè)。2008年,他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設立教育基金,用于支持物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陳敬熊將一生投入到摯愛的航天科工事業(yè)。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敬愛的院士,感受他科研人生散發(fā)出的光與熱。

一扇開啟事業(yè)的大門

期頤之年,“我想不起來了”成為陳敬熊院士的口頭禪。

年輕時,陳敬熊最愛唱的歌曲、最喜歡看的電影,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模糊。但投身航天科工事業(yè)的青春歲月,許多年后在他的腦海中依舊清晰。

陳敬熊1921年出生于浙江寧波的一個商賈之家。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很多孩子從小便走上輟學經(jīng)商的道路。

陳敬熊認為“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他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

父親支持陳敬熊的想法,決定送他出去上學?!昂煤米x書,將來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备赣H的話一直激勵著他。

少年時期的陳敬熊,在數(shù)學方面展現(xiàn)出過人天賦,每次考試基本都是滿分。憑借優(yōu)異成績,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華東郵電管理局工作。

1957年,國防部一紙命令,將陳敬熊調(diào)到國防部五院二分院(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前身)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

剛剛踏入“航天大門”,陳敬熊就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研制“東風一號”導彈天線。

當時,有關國家對關鍵技術問題守口如瓶,國內(nèi)根本沒有可借鑒的經(jīng)驗。外界質(zhì)疑聲不斷:“‘赫茲勢位法’是目前世界上應用廣泛、比較成熟的算法,想要挑戰(zhàn)權(quán)威,簡直是天方夜譚!”

陳敬熊偏不信。

陳敬熊拿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科學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币淮未螠y量數(shù)據(jù)、科研論證,一次次試驗失敗、苦苦求索……陳敬熊用無數(shù)枯燥的圖紙、試驗、報告和方案組合成夢想的翅膀,托舉“東風一號”飛上藍天。

陳敬熊提出的“麥克斯韋方程直接求解法”,為導彈天線設計提供科學理論依據(jù),成功打破國外專家關于天線設計的理論限定。這種科學算法,也有效推動了“紅旗一號”導彈天線的成功研制。

當時,美軍U-2高空偵察機肆意侵入我國領空,錢學森“點將”陳敬熊,讓他帶頭攻克“紅旗一號”導彈天線誤差問題。

1965年7月的一個午后,錢學森在辦公室約見了陳敬熊。他剛一進門,錢學森便直奔主題:“我想讓你將這個關鍵技術攻克下來?!苯拥竭@個神圣任務,陳敬熊內(nèi)心激動不已。

回到研究所,陳敬熊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能夠在擅長的領域施展才華;擔憂的是此次任務難度極大,如果解決不了導彈天線誤差問題,就對不起組織和領導的信任。

受領任務后,陳敬熊馬上成立科研攻關小組,開展上百次試驗和理論分析,終于找到天線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1966年,“紅旗一號”列裝部隊。憑借在天線理論和制導雷達天線設計領域的突出貢獻,陳敬熊于1987年榮獲國家發(fā)明獎一等獎,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1年10月13日,當時95歲的張履謙院士(右)與100歲的陳敬熊院士擁抱

一次跨越時空的擁抱

“祝你生日快樂!”

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屈身彎腰、張開雙臂,與另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現(xiàn)場,有位記者拿出相機,拍下這感人一幕,并將這張名為“195歲的擁抱”的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無數(shù)網(wǎng)友為之動容。網(wǎng)友評論:“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他們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向兩位科學家致敬!”

這兩位老人,一位是當時95歲的張履謙院士,另一位是當時已100歲的陳敬熊院士。2021年10月13日,在“弘揚航天精神,傳承奮斗品格”百歲院士陳敬熊科學人生座談會上,兩位闊別多年的老朋友再度相逢。

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擁抱。1965年,陳敬熊和張履謙共同擔負某型雷達研制任務。他們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論證,不斷向科研頂峰發(fā)起挑戰(zhàn)。數(shù)年后,該型雷達試驗成功。得知這一消息后,陳敬熊和張履謙興奮不已,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那一刻,試驗成功的欣喜、科研攻關的艱難交織在一起。一個擁抱,勝過萬語千言。同一年參軍、同一年擔任某研究所副所長、又在同一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在工作中結(jié)下深厚友誼,并一同為了新中國航天科工事業(yè)奮斗終生。

座談會現(xiàn)場,來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與陳敬熊并肩戰(zhàn)斗在科研一線的同事,有知名的老院士,還有他一手帶出來的徒弟。

這一幕,讓人心潮澎湃。多年前,同樣是在這間辦公室,風華正茂的他們坐在一起,為了某項科研課題爭論推敲,只為盡早攻克技術難題,闖出一條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

在張履謙的記憶里,陳敬熊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就像他沉默的事業(yè)一樣。陳敬熊對身邊人說,別計較有名無名,要踏踏實實地做一位“無名英雄”。

相比生活中的“安靜”,陳敬熊在工作中卻格外“高調(diào)”。他在學術問題上從不迷信權(quán)威,“不唯書,只唯實”。在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時,他從不盲目追隨,對于存在理論缺陷的論點,即便是國際學術權(quán)威論證出來的,他也敢發(fā)表不同意見。

有一次,一位電磁理論學家公開授課,陳敬熊前去聽課。他發(fā)現(xiàn)有個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當場向?qū)<姨岢霎愖h。

“要相信科學,誰對就聽誰的。”陳敬熊治學嚴謹,在學術問題上從不留情面。每次提出設計方案或技術總結(jié)時,他都會讓每個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誰的理論經(jīng)得起推敲就聽誰的,大家對陳敬熊科學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敬佩不已。

一部活的教科書

一雙老式膠鞋,一身泛白運動衣,擺臂的幅度和步頻始終保持在同一節(jié)奏,步伐輕盈不快也不慢……觀察背影,你想不到這是一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院士。

陳敬熊平時愛鍛煉身體,80歲前,他每天堅持跑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跑步地點在北京西郊的永定路上,這條路全長近4公里,他每天都要跑一個來回。

“只有身體好,才能更好地為航天科工事業(yè)作貢獻。”當被人問及他的長壽秘訣時,陳敬熊笑著回答,“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工作有多忙,他都會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及時“充電”。

退休后,陳敬熊依然保持著一名科研老兵的本色——堅持看科研簡報,心系祖國的航天科工事業(yè)。

陳敬熊在書架前留影

陳敬熊喜歡學習,這是他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客廳里,擺放了4個書柜,里面裝滿了各種專業(yè)書籍。90多歲時,陳敬熊還堅持學習和研究?!盎畹嚼?,學到老。”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這些書讀起來并不輕松,但很鍛煉思維?!笨吹礁信d趣的地方,陳敬熊會用自創(chuàng)算法,將相關數(shù)學公式重新推導一番。遨游在數(shù)學的海洋中,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

金秋十月,永定路兩側(cè)的槐樹葉隨風起舞,仿佛在低吟一首舒緩的老歌。天氣漸涼,陳敬熊行動不便,只能坐在輪椅上欣賞窗外秋色。

陳敬熊給年輕人講課

閑暇時間,會有學生前來看望陳敬熊。他桃李滿天下,不少人已經(jīng)是業(yè)內(nèi)有名的專家,但陳敬熊依然把他們當孩子一樣一遍遍地教誨:“我們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建設科技強國,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續(xù)奮斗?!?/p>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不能發(fā)展中國?!标惥葱苁冀K牢記黨員身份,用一生奮斗為黨和國家奉獻自己的光與熱。

與黨同齡,與黨同行。第一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后,陳敬熊給妹妹寫信:“我有許多缺點,今后一定要改掉,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979年,國防部五院某研究所科技處黨支部通過了陳敬熊的入黨申請,同意吸收他為中共預備黨員。

這些年,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陳敬熊都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不要專車,堅持步行上下班;70歲高齡出差還坐火車硬臥,為了省錢不肯吃火車上的盒飯……

在他的學生、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謝良貴的印象中,歷經(jīng)炮火硝煙和艱苦歲月洗禮,陳敬熊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風骨。這種風骨,是共產(chǎn)黨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陳敬熊院士,走好!

綜編:光明日報、解放軍報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在陳敬熊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航天精神,是共產(chǎn)黨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值得我們永遠傳承。陳敬熊院士走好!
2022-08-08
科普5b13c28c8a1fb
貢生級
巳讀
2022-08-08
科普629d9bd0b5554
進士級
“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fā)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标惥葱堋覈谝淮教烊?,用一生奮斗為黨和國家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