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能源史話05】核彈:“現(xiàn)在我成為死亡,世界之毀滅者”

科學邊角料
原創(chuàng)
科學也可以很好玩,每一天都比科幻小說更精彩。
收藏

前面一集我們提到,“弗里施-佩爾斯備忘錄”雖然有計算錯誤,但這份備忘錄讓英國、美國、加拿大的科學家認為,原子彈是有價值的,但真要造一顆能夠投入實戰(zhàn)的原子彈,絕對是一項大工程。

雖然不至于傾全國之力,但美國制造核彈的曼哈頓計劃,總共花費了20億美元(大概相當于2020年的230億美元)[1]。但這么大的工程,最早的啟動資金,只有6000塊。

核彈爆炸(圖片來源Wikipedia)

給你6000塊,去造原子彈吧

整個曼哈頓計劃的啟動,和我們前一集提到過的科學家利奧·西拉德息息相關(guān)。

這個西拉德可以說是一位天才科學家,不僅提出了原子核鏈式反應的概念。他的博士論文受到了愛因斯坦的贊譽,后來也跟愛因斯坦一起合作開發(fā)了愛因斯坦-西拉德冰箱(這種制冷器沒有在商業(yè)冰箱上推廣開來,但是后來在核反應堆中發(fā)揮過作用)。


羅斯??偨y(tǒng)對愛因斯坦-西拉德信的回信(圖片來源:Wikipedia)

1939年,在得知核裂變被證實之后不久,西拉德就給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寫了一封信,敦促他要趕在德國造出核武器之前趕緊研發(fā)出核武器。

在西拉德看來,發(fā)現(xiàn)核裂變的科學家是德國人,他們很可能已經(jīng)贏在起跑線上了,而如果納粹德國擁有了核武器,對整個世界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西拉德?lián)淖约赫f這些話分量不夠,專程找了愛因斯坦,讓他在信的結(jié)尾簽名,這封信被稱作“愛因斯坦-西拉德信”,有了愛因斯坦的加持,信被成功地送到了羅斯??偨y(tǒng)手中。并且羅斯福真的考慮了這件事情,請陸軍、海軍的專家來分析制造核武器這事。

但當時,軍方并不看好核武器的前景,于是大筆一揮,撥款6000美元,作為核武器研究經(jīng)費[2]。

6000美元當然造不了原子彈了,甚至連買原材料的錢都不夠。但這事,可以算得上是整個曼哈頓計劃的前身了。

曼哈頓工程區(qū)臂章(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1941年,情況變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讓二戰(zhàn)的戰(zhàn)火燒到了美國自己頭上,美國坐不住了。

1942年1月19日,羅斯福正式批準原子彈項目[2]。9月17日,美國軍方的威廉·施泰爾少將和格拉夫斯上校正式接管曼哈頓計劃。9月26日,曼哈頓計劃獲得了美國戰(zhàn)爭生產(chǎn)委員會的最高戰(zhàn)時優(yōu)先級權(quán)限[3]。

第一個核反應堆誕生

現(xiàn)在,核武器一定要造,但我們在前一集提到過,當時人們對鈾的性質(zhì)并不十分了解,“弗里施-佩爾斯備忘錄”預測鈾的臨界質(zhì)量也并不準確。

鏈式反應是不是可行?到底需要多少鈾才能引發(fā)鏈式反應?鏈式反應能不能維持下去?這些,都需要做實驗確認。

但人們不會一上來就傾盡全力制造一枚核彈做實驗,首先,需要制造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完成這項任務的,就是費米和西拉德,他們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能夠自維持的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

這個核反應堆就建在芝加哥大學校園的足球場看臺下,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在人口稠密的大學里建核反應堆太危險了,萬一失控怎么辦?

芝加哥一號堆(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當時負責項目的費米非常自信,認為這個核反應堆就是“一堆粗糙的黑磚和木頭”[4],不會有任何危險。相比于現(xiàn)代核反應堆全面的輻射防護、精密的冷卻系統(tǒng)和內(nèi)部控制系統(tǒng),芝加哥一號堆,確實像是“一堆粗糙的黑磚和木頭”。

且不說反應堆外面幾乎就沒有什么輻射吸收裝置,就連最重要的安全裝置也非常原始。

用來終止反應的是一根特別加重的石磨棒,它被一個能檢測中子活性水平的裝置吊在核反應堆上方,一旦中子活性水平超過了閾值,這根石磨棒就會釋放出來,掉進反應堆里。

但如果這個安全裝置失效了,費米他們還有另一道防線——手持斧頭的副指揮官。一旦情況不妙,他會一斧頭砍斷鐵鏈,讓石磨棒掉進去。

如果這還不起作用,還有安全小隊捧著3桶硫酸鎘,一旦反應失控,就把硫酸鎘潑進去[5]。在這樣“萬無一失”的安全保障下,1942年12月2日,實驗正式開始。

第一次反應堆實驗進行得并不順利,在抽出最后一根控制棒的過程中,中子活性水平超過了閾值,安全控制棒啟動了(不過這就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動用斧頭或者是硫酸鎘了),核反應終止。

第二次核試驗實驗進行得很順利,這一次,最后一根控制棒取出,反應堆達到了自我維持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下,核反應堆運行了28分鐘。之后警報響起,中子超過了安全閾值,實驗終止。

雖然只有短短28分鐘,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自我維持的核反應堆。人類從此進入了原子能時代。

十天后,人們又進行了一次實驗,這次芝加哥一號堆的反應功率達到了200瓦,可以驅(qū)動一枚當時的電燈泡了。但核能作為一種能源造福人類之前,他還有另一項任務要完成。

曼哈頓計劃中的漢福德反應堆(圖片來源:Wikipedia)

濃縮鈾

芝加哥一號堆的成功證明核反應堆是可行的。接下來,人們需要攻克濃縮鈾(讓鈾-235的濃度升高)的任務了。

濃縮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濃縮出武器級的鈾-235,曼哈頓計劃新建了好幾座工廠,聯(lián)合采用電磁分離法、氣體擴散法、熱擴散法,硬是把鈾-235的純度提高到了89%,這個濃度,已經(jīng)可以用來做核武器了[2]。


小男孩原子彈(圖片來源:Wikipedia)

需要說明一下,這批89%純度的鈾全部用在了小男孩原子彈里。胖子原子彈和“小工具”原子彈是“钚”彈(钚更容易引起鏈式反應,臨界質(zhì)量更?。?。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這幾種濃縮方法里,電磁分離法是需要用到回旋加速器的,最開始在制造回旋加速器的時候需要用到5000噸銅。

當時正處于二戰(zhàn)時期,銅作為戰(zhàn)略物資非常緊缺,即便曼哈頓工程擁有“最高優(yōu)先級”,5000噸銅也是絕對沒有的。

但回旋加速器必須造,于是,回旋加速器項目的負責人就去找財政部副部長要白銀,白銀可以替代銅作為回旋加速器的材料。

于是,美國的連財政部副部長聽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請求“我們需要6000噸白銀”。在當時,白銀可是以盎司來記的,6000噸白銀絕對是“前所未有”的要求,但“最高優(yōu)先級”還是發(fā)揮了作用。

后來,在整個曼哈頓計劃里,一共用掉了上萬噸白銀。不過這些白銀都是暫時借用的,在曼哈頓計劃結(jié)束后,白銀又被收回。

至此,核反應堆已經(jīng)驗證成功,原材料已經(jīng)準備妥當。接下來,原子彈就該出場了。

胖子原子彈(圖片來源:Wikipedia)

世界的毀滅者

絕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彈,它們是最早投入實戰(zhàn),也是唯二投入實戰(zhàn)的兩枚核彈。但在此之前,還有一枚用來做實驗的“小工具”原子彈。

“小工具”是一枚钚彈,核心是一顆6.19公斤的钚-鎵合金鍍銀半球[6]。在引爆它之前,科學家還賭了一把它的爆炸當量(爆炸威力相當于多重的TNT炸藥),最高的可下注選項是18公斤TNT當量,押18公斤TNT當量的科學家是因為遲到了,不得不選。

結(jié)果,小工具爆炸,產(chǎn)生的蘑菇云沖上了12000米的高空。經(jīng)過推算,當時的爆炸威力是2萬噸TNT當量,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們打賭的當量。


“小工具”原子彈爆炸場景(圖片來源:Wikipedia)

奧本海默后來回憶道,當時爆炸的場景讓他想到了《博伽梵歌》中的一段經(jīng)文:“如果一千個太陽的光芒一下子沖上天空,那將是強大的光輝......”[7]

但他后來回憶起的一句經(jīng)文,更符合這次試驗的結(jié)果“現(xiàn)在我成為死亡,世界之毀滅者”。

而根據(jù)這次試驗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也確定了“小男孩”原子彈和“胖子”原子彈的最佳爆炸高度,確保它們能造成最大限度的殺傷。

1945年8月,“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發(fā)揮了巨大的威力,證明了它們的軍事價值,僅僅兩枚核彈,當場就造成了十萬多人的死亡,后續(xù)受到核輻射死亡的人數(shù)更是不計其數(shù)。

全世界都看到了核武器的可怕威力,但人們并沒有收手,威力更大的原子彈、氫彈輪番登上試驗場,但幸好,這樣的武器再也沒有投入過使用,否則,它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毀滅者。

當然,科學家們不甘于讓核能僅僅作為世界毀滅者存在,他們希望能夠馴服核能這股強大的力量來造福人類,而這一條路,并沒有那么平坦。

參考文獻:

[1] Johnston, Louis; Williamson, Samuel H. (2022). "What Was the U.S. GDP Then?". MeasuringWorth.

[2] Hewlett, Richard G.; Anderson, Oscar E. (1962). The New World, 1939–1946 (PDF).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0-07186-7.

[3] Jones, Vincent. Manhattan: The Army and the Atomic Bomb.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85.

[4] Fermi, Enrico (December 1982). "Fermi's Own Story". The First Reactor (PDF). Oak Ridge, Tennesse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Division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pp. 22–26

[5] 吉諾·塞格雷,恩里科·費米傳,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9,P190

[6] Hawkins, David; Truslow, Edith C.; Smith, Ralph Carlisle (1961). Manhattan District history, Project Y, the Los Alamos story. Los Angeles: Tomash Publishers.p256-p257

[7] Jungk, Robert (1958). Brighter than a Thousand Suns: A Personal History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p201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科學家們不甘于讓核能僅僅作為世界毀滅者存在,希望能夠造福人類。而這一條路,并沒有那么平坦。
2022-08-10
傳彩
貢生級
拒絕核武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2022-08-10
張鵬成
秀才級
清潔能源
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