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小行星采樣返回面臨多道難關

中國航天報
原創(chuàng)
《中國航天報》是中國唯一一家權威介紹航天高科技產業(yè)的報紙。
收藏

小行星探測是非常復雜的航天活動,隨著航天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和30多年的探索實踐,人類小行星探測經歷了遠距離探測和表面原位探測,現在已進入到采樣返回并進行詳盡研究的階段。

采樣返回作用大

采樣返回是月球探測、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等深空探測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人類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

小行星形成于太陽系早期,保留著太陽系起源、形成與演化的重要信息,可能蘊含生命與水起源的線索。現階段人類發(fā)射探測器,受重量、體積等運載能力與設備供電等方面限制,很多先進的儀器設備無法送到太空,即使能夠進入小行星軌道甚至降落表面,也完成不了過于復雜的分析工作。

如果只依靠地面望遠鏡或探測器飛掠觀察小行星,很難獲得非常詳細的探測結果,最好還是采集樣品送回地球。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對樣品詳細研究,再比對望遠鏡的觀察結果,就可以獲得小行星演化歷史、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方面的詳細情況。

另一方面,根據小行星的反照率和光譜信息,可以把小行星分成碳質、巖質等多種類型,而在對地球隕石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希望弄清隕石與小行星的聯系,區(qū)分各種隕石來自哪類小行星。建立好這種關系,可以為小行星研究和探測提供更多幫助。

3次成功的小行星采樣

小行星采樣主要是采集星體的表層物質。受微隕石轟擊、太陽風吹拂等空間風化作用,小行星表層物質逐漸碎裂形成碎屑土壤,不過這些物質并不容易采集,目前只有日本的“隼鳥”1號、2號和美國的“奧西里斯-雷克斯”成功采集了小行星樣本。

日本“隼鳥”的采集方式相當硬核,它們采樣的小行星“絲川”和“龍宮”都質地堅硬,表面碎屑少,同時小行星的引力非常微弱,探測器難以著陸,用鉆孔、挖掘等方式可能產生反作用力把探測器推開。所以“隼鳥”直接向小行星表面發(fā)射高速彈丸,轟碎表面,然后快速收集飛濺的石子塵土。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

“隼鳥”1號在2003年發(fā)射,飛抵“絲川”小行星后,在采樣點上空降落,發(fā)射1枚金屬球,然后收集樣品。2010年返回后,人們看到返回艙里空空如也,以為采樣失敗了,后來用顯微鏡才發(fā)現艙壁上附著約1500?;覊m。

“隼鳥”2號攜帶了一枚爆炸彈丸,它首先飛抵“龍宮”小行星,用1年半的時間伴飛探測,尋找最好的采樣地點,然后一炮轟碎“龍宮”表面,濺射出很多物質,成功采到5.4克樣品。

“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則是用氣體吹拂的方式,采樣裝置更簡單,效果也很好。它的目的地“本努”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間,是一顆碳型小行星,表面凹凸不平,碎石堆積。

采樣時,“奧西里斯-雷克斯”先以每小時0.3公里的緩慢速度靠近“本努”,到達采樣點上空后伸出機械臂,噴射加壓氮氣,吹起小行星表面的砂礫塵埃,機械臂上的采樣頭吸走樣本,同時“奧西里斯-雷克斯”點火離開,只花5秒鐘就完成任務。不過,這些樣品要到2023年才能送回地球,到時才能知道采集到多少。

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

采樣面臨很多問題

小行星采樣返回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技術難度很大。太陽系的小行星這么多,首先要考慮的是去采哪顆。

國際首次采樣任務“隼鳥”1號去了“絲川”小行星?!敖z川”本來是排第3的目標,但由于探測器設計和火箭接連出問題,發(fā)射任務兩次推遲,錯過了前兩個目標的發(fā)射窗口,就只有“絲川”合適了。“絲川”是一顆近地小行星,它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近距離掠過地球,相對容易抵達。

“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的采樣目標選擇“本努”,主要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容易到達。二是尺寸較大,自轉速度慢,探測器可以追上小行星速度,慢慢接近表面采樣。三是要碳質小行星,這類小行星在太陽系早期形成,且沒有經歷過劇烈變化,物質保持比較完整。最終“本努”脫穎而出。

采樣的難度還在于小行星情況的不確定,在探測器未抵達之前,小行星的基本信息都是從地面或天文望遠鏡獲取,對它的自轉特性、地形地貌、地質環(huán)境等情況主要通過模型分析、與其他小天體和地面隕石對比的方式推斷得出,與實際可能相差甚遠。

“隼鳥”和“奧西里斯-雷克斯”都遇到這方面問題,對此,一方面要有簡單可靠、適用性強的采樣裝置,另一方面就是邊飛行、邊探測、邊制定采樣策略,才可能達成預定目標。

除了這些,小行星的表面低溫環(huán)境、遠距離通信、高精度導航和控制能力,以及再入返回等,都是需要克服的難題。

我國小行星采樣計劃

我國在2019年公布小行星探測計劃,將在一次任務中完成對小行星的近距離探測、采樣返回和對一顆主帶彗星的繞飛探測。此次任務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二號,預期在2025年發(fā)射,任務周期持續(xù)10年。

天問二號要到訪的是小行星2016 HO3和彗星133P。2016 HO3小行星是2016年由地面望遠鏡發(fā)現,它繞太陽公轉周期366天,距離地球大約38~100倍地月距離,發(fā)射和返回窗口靈活,適合開展采樣返回研究。

有意思的是,科學家們認為2016 HO3可能是一塊來自月球的巖石。每一顆小行星因為組成元素和塵埃粒徑等的差異,受太陽照射時,會形成獨特的反照率和行星光譜,就像每個人的指紋,可以反映小行星自身獨一無二的物質組成與結構特性。

2016 HO3小行星光譜曲線在近紅外波段的斜率與其他小行星都不相同,反而與月球巖石更為相似,而且它的軌道能量也與地月系統(tǒng)軌道能量接近,還是地球的一顆準衛(wèi)星??茖W家猜測,這顆小行星可能是一塊月球碎塊,隨著某次撞擊進入環(huán)日軌道,經過復雜演化,最終變成現在的樣子,等天問二號從2016 HO3取回樣本,我們就能驗證這個猜想了。

天問二號探測器目前處于研制階段,它由主探測器和返回艙兩部分組成。天問二號將用1年時間抵達小行星2016 HO3,采用繞飛的方式進行詳細探測,獲取小行星地表特性信息,確定采樣區(qū)。

天問二號將在國際上首次嘗試一種“固定和連接”技術,使用4個機械臂在2016H03著陸,機械臂上的鉆頭將探測器固定在小行星表面,采集樣品,然后探測器返回地球釋放返回艙。

最后,主探測器將向地球、火星借力,用7年時間飛抵彗星133P,進行繞飛探測,研究主帶彗星形成和演化、氣體活動機制等問題。

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取名天問二號,這是繼火星探測后,我國行星探測重大工程的下一個標志性項目,將樹立起建設航天強國的新里程碑。

評論
劉海飛123
少師級
已閱讀
2022-08-23
科普老兵聞向東
大學士級
這是繼火星探測后,我國行星探測重大工程的下一個標志性項目,將樹立起建設航天強國的新里程碑。
2022-08-23
楊晨熙@
舉人級
這是繼火星探測后,我國行星探測重大工程的下一個標志性項目,將樹立起建設航天強國的新里程碑。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