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番茄灰霉病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智慧農民
智慧農民致力于成為新時代農民手中的科普建設“新農具”
收藏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較重且常見的病害,各菜區(qū)都發(fā)生。低溫、連續(xù)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fā)病嚴重時造成莖葉枯死和大量的爛花、爛果,直接影響產量。

發(fā)病原因:

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亞門真菌灰葡萄孢,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里,或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株殘體里越冬。病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氣流、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可通過番茄傷口、花粉和莖基部、花瓣等處侵入。除危害番茄外,還可危害茄子、辣椒、黃瓜、瓠瓜等20多種作物。

危害癥狀:

莖、葉、花、果均可受到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實,通常以青果發(fā)病較重。莖部多發(fā)生在分枝處或基部,染病時開始呈水浸狀小點,后擴展為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淺褐色大斑,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層(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嚴重的繞莖一周,病枝折斷,導致病部以上莖葉枯死。

葉片發(fā)病多從葉尖部開始,沿支脈間呈“V”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浸狀,展開后為黃褐色,邊緣不規(guī)則、深淺相間的輪紋,病、健組織分界明顯,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層,葉片枯死。

幼果染病較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轉移。果實染病,后向果實或果柄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密生厚厚的灰綠色霉層,呈水腐狀腐爛,嚴重時果實脫落,失水后僵化。

灰葡萄孢菌可從傷口和可經底部從受肥害后葉片邊緣侵入,從殘留花瓣處和未脫落的柱頭處侵入,帶菌花粉散落于葉片也可致病,莖部傷口或病果病葉附著于莖部容易感染,土壤中越冬或殘存的病菌從莖基部侵入,枯死的花瓣、葉片粘貼于果面,可致使病菌從果面侵入。

在春季低溫多雨,大棚溫室內高濕和光照減弱,加之病菌基數高,栽培不當,蘸花傳病,特別是早熟高產品種花期長時,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機會增加,發(fā)病會較重。

防治技術:

針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首先要選用抗病良種,嚴把育苗關,根據具體情況和品種形態(tài)特性,合理密植,清潔田園,減少初侵染源,降低溫室內濕度,變溫通風,蘸花后一周之后摘除番茄幼果殘留花瓣及柱頭。藥劑防治要把握苗期、初花期、果實膨大期。

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40%嘧霉胺懸浮劑30克/畝噴施,選擇無病苗移栽。第1穗果開花時,用42.4%的唑醚·氟酰胺懸浮劑12克/畝進行噴霧,5~7天用藥一次,進行預防。在澆催果水前一天用40%的啶菌·福美雙懸浮劑30克/畝進行了噴霧,5~7天用藥一次,連用2~3次。

灰霉病初發(fā)時一般僅表現在殘敗花期及中下部老葉,此時立即使用上述產品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40克/畝等藥劑進行一次噴霧,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