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今年春節(jié)沒有"大年三十",咋回事兒?其實都是因為它…

科普中國新媒體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新媒體官方賬號
收藏

本文專家:邵林,古代民俗文學科普作者
春節(jié)即將到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打開日歷一看,咦?!今年怎么臘月最后一天是廿九,為啥沒有“大年三十”???

其實是因為農歷的一些特性,這種現(xiàn)象并不罕見。

今天就來科普一下為啥今年大年三十會“缺席”?

**為啥今年沒有大年三十?**我們日常使用的公歷,一年之中的1、3、5、7、8、10、12月份是31天,2月為28天或29天,年年如此。

農歷則不然,每個月有29天或者30天,前者稱為小月后者則是大月。

需要注意的是,農歷沒有像公歷一樣的31天的月份或者28天的月份,也沒有類似公歷的排布規(guī)律。

比如剛剛過去的農歷十一月,就是30天,十月則是29天。明年則反過來,十一月是29天,十月30天。**如果一個農歷年最后一個月,也就是臘月,恰好有29天,那這一年也就只有“大年廿九”而沒有“大年三十”了。**今年就是如此。

類似的情況也不算罕見,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都沒有大年三十。而且,從2025年一直到2029年,連續(xù)五年也都不會有大年三十。

這也不會影響過年,只需要認準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夕即可。

**農歷是怎樣劃分的?**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農歷要設計成這種不方便記憶的模式呢?

答案是,農歷的月份是根據(jù)月相確定的。

人們常說的“年月日”中,日是根據(jù)太陽的升落而定的周期,月則是根據(jù)月相而定的周期。

我們都知道,月球本身不發(fā)光,而是反射太陽光的。因為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隨之變化:

當太陽與月亮在地球同一方向的時候,就完全看不到月光,這叫合朔;而月球與太陽分居地球兩側,大體位于一條直線上時,我們看到的就是滿月,也就是望月。變化規(guī)律如下圖:

天文學家規(guī)定,合朔的那天叫做朔日,定為農歷的初一,下次合朔則是下月初一。

也就是說,農歷一個月有多少天,完全是由合朔的周期來決定的,這個周期也叫朔望月周期,這個周期的平均數(shù)是29.53天,然而月球本身運動也不是勻速的。

所以,為了保證每月初一必須是朔日,農歷的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也就無法按一套固定的規(guī)律排布了。

農歷是陰歷嗎?

了解了前面的知識,可以發(fā)現(xiàn),農歷的制定十分依賴月亮,那么民間把農歷稱為“陰歷”是對的嗎?

其實,把農歷稱為“陰歷”是從民國開始的,在日常生活中不影響我們理解的時候,當然可以用。但這只是一個習慣稱呼,并不嚴謹。

嚴格來說,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因為它還有重要的陽歷部分——二十四節(jié)氣。

有不少觀察細致的朋友發(fā)現(xiàn),二十四節(jié)氣總是差不多固定在公歷的某個日期。比如,清明假期往往就在4月5號前后,立春則經(jīng)常在2月4號。

這并不是說兩者有過互相“抄襲”的行為,而是因為中西方古人都很好地總結了太陽的運行規(guī)律,運用到各自的歷法之中。

公歷被稱為陽歷,因為它的一年的長度以回歸年為準,并不在意月相變化。

所謂回歸年,是指太陽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長度。大概為365.2422天——這不是一個整數(shù),所以公歷每平年365天,每隔幾年就要在2月多加一天。

農歷定月份時依賴月相,同時也有二十四節(jié)氣的內容,以此制定出了一套“閏月”制度,使得符合規(guī)則的年份有13個月,大概為384天。

從而使得農歷年長度的平均值就會和回歸年長度相近,這種綜合月相和回歸年的歷法,更準確地說就是一種陰陽合歷了。

冷知識

日歷上在農歷部分經(jīng)??梢钥吹揭粋€比較少見的字:“廿”。

這個字讀音為“niàn”,是二十的意思。其字形就是兩個十:【十十】。

以此類推,三十難道就是【十十十】?還真有這個字,卅,讀作“sà”;

四十就應該是【十十十十】,卌,讀作“xì”。

不過農歷一個月最長也只有30天,一般用不到。


這下,終于明白為啥今年沒有大年三十了吧?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科普5c356ffc74420
少師級
陰陽合歷。
2024-02-09
??龍?zhí)独鲜??
少師級
科普中國、普及科學。
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