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河豚,既能毒死別人,也能毒死自己

科學信仰
泛科學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茖W是一種規(guī)律,信仰是一種態(tài)度。
收藏

河豚,本名其實應(yīng)該叫做河鲀,通常表述為河豚,只不過是一種習慣性的寫法而已。

河豚這個習慣性的稱呼其實很有意思,因為河豚既不是豚,也并不生活在河里,大多數(shù)的河豚其實都屬于海洋魚類,只不過一些種類的河豚保留著從海洋回游江河進行產(chǎn)卵的習慣。河豚是一個大家族,在這個家族中,已知的河豚種類達到了300種以上。

人們喜愛河豚,顯然是因為兩個原因,其一就是它的外形,其二就是它的味道??傮w上來說,河豚的身體呈現(xiàn)出一種圓乎乎的狀態(tài),很萌很可愛,不過這樣的體型從生存的角度上來講并不是特別有利,因為這圓乎乎的身體直接導(dǎo)致了河豚的游泳速度相對緩慢,緩慢的游泳速度讓它們很容易變成大型魚類的盤中餐,于是它們開始開發(fā)自我保護的技能。

身體膨脹是河豚的第一個自我保護技能。

無論是在水中,還是離開水域,河豚都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急劇膨脹。在水域之外,河豚依靠吞噬空氣來使自己的身體膨脹,而在水中的時候則依靠吞噬大量的水讓身體膨脹,一些種類的河豚還在進化的過程中改變了鱗片的形狀,讓鱗片變?yōu)榱思獯虪?,這些尖刺狀的鱗片平時貼附在身體表面,當遭遇危險身體膨脹的時候,這些尖刺狀的鱗片也會隨之豎起。

不得不說,這種形體的變化還是頗具威懾力的。而且這種形體的變化也不完全是一種單純的恫嚇,它還是有實際作用的,大型魚類要想吞下這樣一個灌滿水的大水球,其實還是很容易被卡住的,到時候吞不下又吐不出,可就難受了,所以很多時候這種形體的變化都能夠收到令河豚滿意的效果。

正所謂能夠動口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動手,能夠通過形體的變化嚇走敵人自然是好,如果嚇不走,那可就要放毒了。

已知的300余種河豚都是帶有毒素的,只不過不同種類的河豚的毒素有所區(qū)別,毒性也有大有小,河豚毒素的種類以及毒性的大小與河豚的種類以及生活的區(qū)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河豚毒素實際上并不是由河豚制造的,河豚通過食用有毒的藻類和貝類生物,然后將這些生物的毒素存儲在體內(nèi)變?yōu)樽陨淼奈淦鳌?/p>

在實際的應(yīng)用過程中,并不是說要捕食者吃掉河豚才會中毒,實際上河豚放毒是一種主動行為。當河豚遭遇危險時,它會通過皮膚黏液將毒素溶解在水里,凡是靠近它的生物都會被水中所溶解的毒液毒翻。

作為放毒者,河豚自身對于毒素肯定是具備一定抵抗能力的,但這并不代表河豚可以完全免疫自身的毒素。

河豚在放毒的時候必須要計算好計量,如果情緒激動投毒過猛,那么很可能會一并結(jié)束掉自己的生命。這種河豚毒死自己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河豚是一種脾氣倔強的魚類,如果我們試圖去挑釁一只飼養(yǎng)在魚缸之內(nèi)的河豚,那么它很可能一生氣就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一缸魚全部毒殺。

有人說,我經(jīng)常挑釁自家的河豚,怎么沒有發(fā)生這種慘劇呢?之前已經(jīng)說過了,河豚毒素來源于它的飲食,長期人工飼養(yǎng)并投喂無毒食物的河豚,體內(nèi)的毒素也會慢慢消失,自然也就無毒了。所以現(xiàn)在食用人工養(yǎng)殖的河豚其實是不存在中毒危險的。

自古以來便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那么食用野生河豚真的如此危險嗎?是的。

首先,河豚的毒性很強,它本質(zhì)上是一種神經(jīng)毒素,可以讓人全身麻痹,肌肉僵硬,最終喪失呼吸功能,窒息而死。而且河豚毒是沒有解藥的,唯一的解藥就是時間。中了河豚毒以后如果使用呼吸機維持呼吸,等待毒素慢慢代謝之后,便能撿回一條命。

其次,河豚毒素遍布在身體的很多器官之內(nèi),腸子、肝臟、脾臟、卵巢以及皮膚上全部有毒,所以要想食用無毒的魚肉,則需要經(jīng)過精細的處理,但即使是手藝再高的人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魚肉不被毒素侵染,所以還是莫要拼死吃河豚。而且我們說過了,人工養(yǎng)殖的河豚是沒有毒性的,所以想要品嘗河豚的鮮美,更沒有必要去冒生命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