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默然純粹映秋水丨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狄拉克誕辰120周年

星空計劃
原創(chuàng)
星空計劃運營團隊賬號:活動信息發(fā)布、創(chuàng)作者培育計劃作品發(fā)布等
收藏

撰文 |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I have an equation. Do you have one too?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

摘要 狄拉克是物理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思想深邃,風格輕靈,表現(xiàn)出典型的英倫數(shù)學物理傳統(tǒng)。狄拉克方程是內(nèi)含四元數(shù)和旋量的量子力學方程,由此而來的反粒子概念拓展了微觀粒子的世界。狄拉克的著作風格被楊振寧先生譽為“秋水文章不染塵”,其對量子力學、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旋量理論、電磁學的闡述都是經(jīng)典之作,特點是簡明易懂。尤其令人敬仰的是狄拉克的純粹心靈,他始終關(guān)注的是物理學本身而非物理學 (者) 的社會內(nèi)容。狄拉克沉默寡言,作為社會學單位的狄拉克 (1 狄拉克=1字/小時) 也許是狄拉克留給人類社會的最有趣的貢獻。

引子

量子力學是人類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成就。粗略說來,量子力學的大致框架由作用量量子h (光能量量子為E=hv),正則量子化條件 (x, p)=i? 以及由此而來的動量的算符表示,薛定諤方程 (1926),泡利方程 (1927),狄拉克方程 (1928) 這些內(nèi)容構(gòu)成。配合偏微分方程、線性代數(shù)與線性空間理論、算子代數(shù)、譜理論、變分原理、復數(shù)、復變函數(shù)、群論、旋量理論等方面的數(shù)學基礎(chǔ)知識,就能談論初等量子力學了。量子力學的建立得益于二十世紀初一批物理學家的頭腦風暴。置身于量子力學的一眾奠基者中,狄拉克依然是才華卓越、風姿超群的那位。

狄拉克小傳

狄拉克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1902.08.08-1984.10.20) 出生于英國布里斯托一個普通家庭。狄拉克的母親是英國人,父親是來自瑞士,1919年才歸化英國。筆者記得曾讀到過,狄拉克祖上源自法國香檳省的某個地方。類似德語的Donau (多瑙河)、 Aarau (愛因斯坦在瑞士上中學的小鎮(zhèn)) 里的-au是草地,漢語張莊、趙莊里的‘莊’是村子,法語的-ac也是用來標記地名的,據(jù)說狄拉克祖上所在那一片的村子包括著名的Cognac (干邑白蘭地) 和Cadillac (卡迪拉克車),當然還有 Dirac村。狄拉克的父親在中學教法語,在家里要求孩子說法語。由于法語語法實在是繁瑣,異國的孩子,或者說孩子在異國,很難把法語說完美了。狄拉克的父親對待孩子過于嚴厲,孩子法語說得不正確是要受體罰的。因為害怕法語說得不對會挨打,狄拉克小時候就盡可能避免說話,這讓他養(yǎng)成了沉默寡言的習慣 (圖1)。有文獻稱,狄拉克在劍橋的同事打趣建議把狄拉克當成計量單位,用來表征人的健談程度, 1 狄拉克=1字/小時 (1 Dirac= 1 word per hour)。筆者斗膽地說,沉默寡言可能有助于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tài),是好事兒。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這話是有道理的。

圖1. 五歲時的狄拉克

狄拉克1921年畢業(yè)于布里斯托大學學電氣工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jīng)濟不景氣,狄拉克畢業(yè)后沒能找到一份工程師的工作,于是繼續(xù)在布里斯托大學學習數(shù)學——筆者以為這是成就狄拉克在科學史上地位的關(guān)鍵因素。1923年,狄拉克獲得了劍橋大學的獎學金進入劍橋,師從 Ralph Howard Fowler ,于 1926年獲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就簡單的兩個字 “Quantum Mechanics” (圖2)。筆者猜測這應該是歷史上題目最短的博士論文吧。狄拉克的博士論文72頁,里面不僅有一般算符的量子對易式,還有量子統(tǒng)計的內(nèi)容,后來被命名為費米-狄拉克統(tǒng)計。狄拉克的博士論文在歐洲大陸引起了強烈反響,包括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愛因斯坦談論狄拉克的論文,“I have trouble with Dirac. This balancing on the dizzying path between genius and madness is awful (那個狄拉克讓我感到困惑。在天才與瘋狂之間令人暈眩的小路上的平衡,太酷了)”。數(shù)學不是很強的人讀狄拉克的論文,容易有這種感覺。

圖2. 狄拉克博士論文的首頁

狄拉克在1933年因“發(fā)現(xiàn)原子理論的富有成果的新形式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productive forms of atomic theory) ”獲得諾貝爾物理獎,那時他依然連個女朋友都沒有,這就留下了物理學史上一樁非常有趣的軼事。1933年,分享當年諾貝爾獎的薛定諤、狄拉克和1932年諾獎得主海森堡在火車站碰頭時照了一張合照 (圖3)。照片中,還有三位女士,一位是薛定諤的妻子,其他兩位則分別是海森堡的媽媽和狄拉克的媽媽。一個劍橋大學盧卡斯講席教授、諾獎得主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確實讓朋友們操心。熱心的著名數(shù)學物理教授維格納(Eugene Wigner, 1902-1995)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了狄拉克。狄拉克于1937年結(jié)婚,與妻子廝守一生。

圖3. 1933年狄拉克、海森堡和薛定諤領(lǐng)諾獎前的合照。左起:海森堡媽、薛定諤妻子、狄拉克媽、狄拉克、海森堡、薛定諤

1932年到1969年狄拉克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講席教授,那是牛頓曾占據(jù)的位置。1970年,狄拉克定居于美國弗羅里達州,在那里的邁阿密大學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講學和研究。狄拉克1984年逝世于弗羅里達的Tallahassee, 并葬在那里。狄拉克的墓地是值得后世物理學家朝拜的地方,紀念碑上刻有著名的狄拉克方程的簡寫形式 (圖4)。略復雜一點的、指明其是 (3,1) 維時空上一階微分方程的狄拉克方程形式見圖5。為了紀念狄拉克,后人設立了不少以狄拉克命名的獎項,比如英國物理協(xié)會 (Institute of physics) 設立的狄拉克獎,其目的為表彰獲獎人“對理論物理的杰出貢獻”。

圖4. 狄拉克的紀念碑,上面刻有狄拉克方程

圖5. 筆者在電子白板上寫下的標準形式的狄拉克方程
獨具一格的研究方式

狄拉克對量子力學,包括量子統(tǒng)計,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此處無法一一詳述。茲基于筆者的個人理解轉(zhuǎn)寫兩例。1925年9月,導師把海森堡1925年7月29日提交的一篇論文 (Heisenberg, über quantentheoretische Umdeutung kinematischer und mechanischer Beziehungen (論運動學與力學關(guān)系的量子理論詮釋),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33, 879-893, 1925. 此文為玻恩、海森堡、約當?shù)木仃嚵W三部曲的第一篇) 交到狄拉克手里,讓他研究研究。在海森堡的這篇文章里有對易關(guān)系式 (x, p)=xp-px=i?。狄拉克迅速認識到,量子對易關(guān)系和經(jīng)典力學的泊松括號很相似。狄拉克問自己一個問題,量子力學中一般力學量之間的對易關(guān)系該是什么樣的?從泊松括號出發(fā),狄拉克演算泊松括號[u1u2, v1v2], 得出了[u, v]/(u, v)是普適的結(jié)論。比照(x, p)=i?, [x, p]=1,于是有結(jié)論(u, v)=i?[u, v]。讓筆者震驚的是,狄拉克此處一上來就是“開拓性”地開展研究,就是那種沒有路就趟出一條路的感覺。筆者覺得,自打泊松括號于1809年被引入至今,想到過要計算和計算過[u1u2, v1v2]的,可能就狄拉克一人。所謂“亙古一人”, 看看狄拉克我還真就信了。

1928年,狄拉克著手構(gòu)造相對論版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為此要從相對論能量關(guān)系出發(fā),要滿足哈密頓量H (對應能量E) 在方程中以線性形式出現(xiàn)的要求。狄拉克認識到要做形式的展開,為此要引入滿足條件的數(shù)**[2]。一通操作后,狄拉克得到了狄拉克方程 ,這是 (電子的) 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方程,其中程是狄拉克矩陣 (4×4的矩陣)。關(guān)于這個構(gòu)造過程的具體細節(jié),狄拉克在《量子力學原理》一書的第11章有詳細的描述。狄拉克方程中的波函數(shù)是四分量的。為了詮釋狄拉克方程及其解,狄拉克于1931年提出了正電子 (positive electron, positron)的概念。1932年,正電子被觀察到 (圖6)。正電子的概念后來拓展出了反粒子和反物質(zhì)的概念。筆者大膽設想,狄拉克的這段故事,應該納入我們的少年讀本,要讓我們的少年明白,你可以有創(chuàng)造的自覺。

圖6. 1932年秋在宇宙射線撞擊原子核實驗中觀察到的電子-正電子對產(chǎn)生事件

就狄拉克創(chuàng)立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的工作,楊振寧先生說他曾長時間考慮也找不到恰當?shù)脑u價表達,直到他讀到了高適在《答侯少府》中的詩句:“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 “我非常高興,覺得用這兩句詩來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論是再好沒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確實包羅萬象,而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靈感尤為傳神?!?/p>

獨具一格的表述方式

沉默寡言的狄拉克是杰出的、獨具一格的物理學表述者。那個點狀分布函數(shù),雖然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就將之應用于統(tǒng)計物理,但是卻被命名為狄拉克函數(shù),或者狄拉克δ-函數(shù)。狄拉克δ-函數(shù),定義為當且僅當x=0時δ(x)≠0,且。狄拉克在表達一些狀態(tài)矢量的歸一化時用到了這個函數(shù),并引入記號δ(x)。狄拉克δ-函數(shù)可理解為總量一定的量 (unit impulse) 集中于一個無窮小的區(qū)域,經(jīng)常會被用一些有一定寬度的連續(xù)函數(shù)取代,其中 a 是個參數(shù),只要,且當 a→a0 時只有 f(0, a0)≠0。如果要描述一連串等間距的這樣的分布,可引入函數(shù),稱為狄拉克梳 (Dirac comb),見圖7。狄拉克梳是非常重要的等間距無窮大勢壘散射問題的模型體系。狄拉克引入的一個重要符號體系是表示量子態(tài)及其共軛的符號 (ket) 和 (bra), 他將之命名為 bra 和 ket , 其實就是將英文bracket (括號) 拆成兩半。不要小瞧這個記號,它極大地方便了量子力學的計算。比如, 一個簡單的就說清楚了本征量子態(tài)構(gòu)成完備集的要求。

圖7. 故宮屋檐的冰溜子,妥妥的狄拉克梳的具象化

僅僅引入兩個符號體系當然不足以支撐一個人的物理巨擘地位,狄拉克還是物理學的傳播者和表達者 (圖8),而且很多內(nèi)容是他個人的創(chuàng)造。狄拉克給我們留下的物理學著作名錄如下: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學原理), 1930;2. Lectures on 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學講義), 1966;3. Lectures on quantum field theory (量子場論講義), 1966;4. Spinors in Hilbert space (希爾伯特空間里的旋量), 1974;5.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廣義相對論), 1975;6. Directions of physics (物理學的方向), 1978;

這里的每一篇都是經(jīng)典之作。筆者仔細讀過的兩本為《量子力學原理》(圖9) 和《廣義相對論》(圖10)??赡苁且驗榈依藢ξ锢淼睦斫馓ㄍ?,他的著作的一大特點是思路清晰。楊振寧先生說狄拉克的文章是“秋水文章不染塵”,筆者以為此乃描述而非贊譽。筆者初讀狄拉克的《量子力學原理》時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對其風格非常不習慣。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明白,狄拉克的《量子力學原理》不是課本 (textbook),他是以一個量子力學奠基人的身份在給你講述量子力學被創(chuàng)造的過程,娓娓道來,仿佛是在敘說從來就有的一個故事或者傳說。從追尋真實的學問創(chuàng)造過程的角度去讀《量子力學原理》,便能理解這本書對物理學家教育的意義。愚以為,這本書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提醒你,你也可以把自己擺在未來學問創(chuàng)造者的位置上去學習學問?!读孔恿W原理》一書第一次印刷是在1930年5月,那時的狄拉克博士還不足28歲。

圖8. 正在講授兩粒子體系量子力學的狄拉克教授

圖9. 狄拉克1930著 《量子力學原理》

圖10. 筆者打印的狄拉克1975年著《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狄拉克1975年在美國所作,那時候他早已是物理學界的泰斗,對于所有的理論知識應該說他都是爐火純青。《廣義相對論》短短的69頁,但確實把關(guān)于廣義相對論該說的,從彎曲空間的矢量平行移動、張量的正則和表示到愛因斯坦場方程以及引力波為什么自旋為2,都說清楚了。

多余的話

狄拉克是那種可以稱為數(shù)學巫師 (mathemtatical wizard) 的物理學家,秉承了牛頓、哈密頓、克里福德、開爾文爵士等一路傳承下來的英倫數(shù)學傳統(tǒng)。孕育思想,用清晰的、有時候必須是新創(chuàng)的數(shù)學表達出來,最后帶來嶄新的物理,這樣的二十世紀的物理研究風格見于愛因斯坦、狄拉克、楊振寧先生的成就中。這種的研究方式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作為一個思想者,孤獨的思想者,沉默的思想者,讓狄拉克們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愛因斯坦、狄拉克、楊振寧先生這樣的獨行俠相比,便是索末菲、玻恩、朗道這樣的學派領(lǐng)袖畢竟稍嫌遜色一些。于思想者而言,學派總未必是體面的事情。

狄拉克的個人魅力更在于其鮮有其匹的純凈心靈,他被譽為 “科學界的莫扎特”(The Mozart of science),“物理學界最純粹的靈魂” (The purest soul in physics)。狄拉克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他把費米-狄拉克統(tǒng)計稱為費米統(tǒng)計[3],把海森堡圖景下的算符運動方程稱為海森堡運動方程 (Heisenberg equation of motion),但這方程卻是他推導出來的。在狄拉克的論文、講座和著作中,你看到的只是自然之理和自然之美,卻沒有一點學問以外的雜質(zhì)。他于1955年在莫斯科大學的黑板上寫下的口號“物理定律要具有數(shù)學美” (Physical laws should have mathematical beauty) 是對到那時三百余年的數(shù)學物理的簡明總結(jié),也是為未來理論物理發(fā)展定下的格調(diào)。

想起了拉普拉斯的一句話,“閱讀歐拉,閱讀歐拉,他是我們所有人的導師!”在如今這個技術(shù)超越了神話的時代,量子力學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在紀念狄拉克誕辰120周年的日子里,讓我們也閱讀狄拉克,在領(lǐng)略自然的理性之美的同時, 也學著建立起一個知識創(chuàng)造者的自覺。

參考文獻

1. Helge Kragh, Dirac: A Scientific Biogra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Graham Farmelo, The Strangest Man: The Hidden Life of Paul Dirac, Mystic of the Atom, Basic Books (2009).

3. Abraham Pais, Paul Dirac: The Man and his W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Behram N. Kursunoglu, Eugene P. Wigner (ed.), Reminiscencese about a great physicist: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Helge Kragh, Varying gravity, Dirac's legacy in cosmology and geophysics, Birkh?user (2016).

注釋

[1] 我有一個方程。你也有嗎?見于 Anthony Zee,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a nutshel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2] 德國人Hermann Grassmann (1809-1877)早準備好了這樣的反對稱的數(shù) [3] 對稱地,他稱玻色-愛因斯坦統(tǒng)計為玻色統(tǒng)計。物理上一直把玻色-愛因斯坦統(tǒng)計同費米-狄拉克統(tǒng)計看作是對稱的、對等的,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容筆者有機會專文討論

出品:科普中國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劉海飛123
少師級
已閱讀
2022-09-19
芳菲雨燕
舉人級
閱讀
2022-09-19
科普5b0fcdb6
舉人級
??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