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寶寶返校易哭鬧?2道食療方化解分離焦慮

人民網(wǎng)科普
原創(chuàng)
最權威的生活科普平臺!
收藏

小長假過完,寶寶們又該返校了。每年春秋季開學或長假后回校第一天,甚至整個第一周,幼兒園門口都免不了上演寶寶撕心裂肺哭喊,和家長難舍難分的一幕。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出現(xiàn)了分離焦慮。

嬰幼兒與家人長時間共處,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后,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離,會產生傷心、痛苦的情緒,以表示拒絕分離。這種心理焦慮多發(fā)于學齡前期。從中醫(yī)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焦慮,屬于情志呵護的范疇。

如何呵護寶寶的情志,處理寶寶的情緒,讓TA放下心理負擔,開開心心跨進集體生活呢?情志調節(jié)和飲食顧護都有辦法去應對。

心理學家口中的“分離焦慮”

是寶寶用負面情緒和你撒嬌

面對寶寶表現(xiàn)出來的分離焦慮情緒,一句“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不聽話,一點都不乖!”是家長最傷害孩子、最不該說的話。分離焦慮是孩子再正常不過的心理情緒,它并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更不是孩子要故意和你對著干。在和熟悉的親人分離一段時間、空間后,需要重回親人身邊,汲取安全感,這是動物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從和熟悉的親人朝夕相伴,突然轉換到集體中,要獨自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對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來說,壓力是不小的。但小孩子哪會正確表達?只能通過盡情地宣泄情緒,和家長撒嬌。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把孩子第一次上學的心理分為“反抗-失望-超脫”三階段:

反抗:用比較激烈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不滿。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發(fā)現(xiàn)反抗無用后,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委屈失落,有的用沉默表示抗議,有的還會不吃不喝,在幼兒園也不愿和老師、小伙伴交流。

超脫:當逐漸適應了新環(huán)境,和老師建立信任,結交了新朋友之后,通常孩子都能脫離焦慮情緒,融入集體。

雖然一般孩子會經(jīng)歷這些階段,但并不等于寶寶有了分離焦慮,家長就可以置之不理,順其自然了。情志問題若不及時呵護,寶寶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影響。

情緒長時間緊繃,可能導致寶寶體質敏感、容易生病。有的寶寶還會出現(xiàn)“習得行為倒退”——原本在家做得很好的如自己吃飯、如廁等習慣,到了幼兒園突然不會了,甚至無法自控,比如會尿褲子。

家長還應該知道,分離焦慮情緒會有一定反復性。有的寶寶原本在幼兒園玩得好好的,突然見到家長,哪怕只是別人的爸爸媽媽,甚至只是陌生的大人,又會想起不久前的分離,立刻哭起來。這也是為什么老師反復強調,家長一般不要在非接送時間出現(xiàn)在幼兒園的原因。很多時候,分離焦慮不僅來自于寶寶的入園壓力,還源于家長自身。

掌握這幾個小技能

是給寶寶消化分離焦慮最好的幫助

一步三回頭、偷偷扒窗口……家長的分離焦慮,其實一點都不比寶寶少。擔心寶寶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吃不飽,衣服濕了沒及時換,被同學欺負……這些細碎的擔憂,總讓家長牽腸掛肚。

而家長的這些焦慮情緒,其實全都順著親情的紐帶傳遞給了寶寶。送寶寶入園后,長時間關注寶寶不肯離開,寶寶一哭鬧說想回家,都上前回應甚至心軟妥協(xié)——恰恰是最不利于處理分離焦慮的做法。

其實,家長之所以憂慮擔心,是不確定寶寶是否已經(jīng)充分做足了準備入園。我建議,家長可以先對照寶寶入園前大致應該掌握的技能表,提前在家訓練好。

基本生活技能:會自己吃飯喝水,或者懂得表達餓了、渴了、累了、想上廁所等需求。

人際交往技能:會表達“謝謝”“對不起”等基本禮貌用語;不害怕獨處,樂于與他人交流;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

如果孩子連基本生活技能都沒準備好,其實暫緩一年半年入園未嘗不可,家長不必過于焦慮。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快地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

1.不妥協(xié)、不遲疑

從依賴到獨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認識到這點,無論入園初期寶寶鬧得多厲害,家長都要積極鼓勵,但不妥協(xié)、不遲疑,溫柔而堅定。送到就走,不要徘徊。如果寶寶總想著一哭鬧事情就能有轉機,只會鬧得更兇。

其實那些所謂的實時監(jiān)控工具,沒有太多必要,并不利于家長緩解自身焦慮。多給寶寶獨立的空間和機會,給老師一些信任,寶寶會比你預期的做得更好。

2.多創(chuàng)造幼兒園美好記憶

放學后,有質量的親子時光十分重要。家長可以趁這個時間段,耐心引導孩子講述幼兒園的趣事,幫助加強孩子對幼兒園的好印象。像“不聽話就告訴老師”“不聽話就不來接你”等玩笑話,或張口就問“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等負面信息,不建議和寶寶說。寶寶的小心靈都是很敏感的,最容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3.寶寶怕生?從去樓下買零食鍛煉起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內向、怕生,無法和陌生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分離焦慮的過渡期會更長一些。

家長可以在寶寶入園之前,循序漸進地幫寶寶做好獨立的準備。只要保證安全,可以讓寶寶從一個人在房間獨自玩耍開始鍛煉。家長可以在另一個房間做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擾。每隔15分鐘左右看看寶寶,這個時間間隔可以逐漸拉長。

鍛煉孩子和人交流的能力,小區(qū)同齡的玩伴是接觸幼兒園小集體前最好的鍛煉,家附近的超市、小賣部、玩具店等是最好的場所??梢砸龑Ш⒆幼约喝ベI喜歡的東西,從挑選物品、和收銀員交流,到完成購物,孩子的辨識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鍛煉。

最關鍵的是,對待“經(jīng)常見的陌生人”,孩子能學會建立起一套相處模式。當然,為了安全,家長最好在身邊,或身后不遠處陪伴,但過程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不一定非要帶寶寶去上昂貴的早教班。

4.把幼兒園新環(huán)境變成熟悉的環(huán)境

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建議家長可以親自介紹幼兒園老師,允許寶寶帶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水壺、小玩具等陪TA上學。這些細節(jié),都能把新環(huán)境更快變成寶寶熟悉的環(huán)境。

孩子心肝的千千結

也能用家常食療幫助化解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寶寶到集體環(huán)境后心神不寧、情緒反常、膽小怕事,是孩子情志失常的外在反映,和五臟六腑都有一定關聯(lián)。

《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中有記載,稱“心是君主之宮,主明則下安”。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心神惑亂,就容易受驚、喜怒無常,致使肝氣郁結,更加劇寶寶的情志問題。

尤其在秋季,很多人容易“悲秋”,和寶寶及時溝通、積極引導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保健食療方給寶寶調養(yǎng)心肝,穩(wěn)定情緒:

小兒提氣湯

材料:白術8g,山藥10g,芡實10g,佛手5g,枸杞子5g,瘦肉3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煲至辦完,溫時分服。每周2劑。

功效:健脾、固腎、柔肝。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時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3歲可喝湯不吃肉渣。蠶豆病可服。

加了佛手的提氣湯,是有些苦的,除了加黃糖調味,還能換個方法,用孩子喜歡吃的糖水化解心里的郁結:

百合銀耳蓮子糖水

材料:干百合8g,去芯蓮子10g,銀耳8g,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百合洗凈泡發(fā),蓮子下鍋,加約3碗水煮至微軟,放入百合、銀耳煮10分鐘,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養(yǎng)陰潤肺,養(yǎng)心安神。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3歲可喝糖水不吃湯渣。蠶豆病可服。

這道糖水還能兼顧秋季護肺,為秋冬滋補提前打好基礎。

總之,呵護好寶寶的情志,學會溫柔化解分離焦慮,是每個家長的必修功課。一起加油吧!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y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