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紅松的利用價(jià)值及其食用方法

實(shí)用技術(shù)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wù)援助,滿足廣大農(nóng)民實(shí)用技術(shù)需求。
收藏

紅松為常綠喬木,高約30 m,胸徑50 cm~ 100 cm,生長在海拔500 m~1 600 m、腐殖層較深厚、排水良好的林中,分布于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樹冠呈塔形,大枝平展,樹皮灰褐色,鱗片狀剝裂。球果大,圓錐狀長卵形,長9 cm~15 cm,有樹脂,成熟時(shí)種鱗不張開或稍張開露出種子,但種子不脫落,種鱗先端明顯反卷。種子倒卵狀三角形,長1.2 cm~1.8 cm,褐色。秋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晾曬后剝?nèi)シN鱗,取出種子。

1. 營養(yǎng)成分

紅松子(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為松科松屬植物紅松的種子,別名松子仁、新羅松子、果松、紅果松、海松等。有關(guān)資料表明,每100.00 g松子仁食部含水分0.80 g、蛋白質(zhì)13.40 g、脂肪70.60 g、膳食纖維10.00 g、碳水化合物2.20 g、灰分3.00 g、胡蘿卜素10.00 μg、視黃醇當(dāng)量2.00 μg、硫胺素0.19 μg、核黃素0.25 mg、尼克酸4.00 μg、維生素E 32.79 mg、鉀502.00 mg、鈉10.00 mg、鈣78.00 mg、鎂116.00 mg、鐵4.30 mg、錳6.01 mg、鋅4.61 mg、銅0.95 mg、磷569.00 mg、硒0.74 μg。紅松葉含揮發(fā)油、抗壞血酸、黃酮、松里汀等。松油的脂肪酸組成為棕櫚酸6.3%、硬脂酸2.0%、油酸29.9%、亞油酸51.7%。

2. 藥理作用

中藥材使用松科植物紅松的葉子、松花粉和種子。松葉性溫,味苦;松花粉性溫,味甘;松子性溫,味甘。有關(guān)資料表明,紅松具有以下藥理作用。

(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將紅松葉油0.217 mL/kg腹腔注射和4.340 mL/kg灌胃,對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yīng)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說明其具有鎮(zhèn)痛作用。

(2)抗炎作用及增強(qiáng)免疫力作用 松葉油0.217 mL/kg腹腔注射和4.340 mL/kg灌胃,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降血脂作用 松針(松樹的針狀葉)水提液5 g/kg、10 g/kg灌胃對蛋黃乳誘發(fā)的小鼠高脂血癥和高脂飼料誘發(fā)的大鼠高脂血癥均有顯著的調(diào)血脂作用,明顯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相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4)抗衰老作用 松針提取物能明顯促進(jìn)小鼠胸腺及脾臟質(zhì)量的增加,提高小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并具有耐缺氧及抗疲勞作用。研究表明,松針可以通過提高機(jī)體免疫功能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3. 主要功效

松葉具有祛風(fēng)、活血、燥濕、止癢的功效。用于流行性感冒、風(fēng)濕癥、夜盲 、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外用于凍瘡,煎洗患處。松花粉具有祛風(fēng)益氣、燥濕止備的功效,用于眩暈、胃痛、久痢、咳嗽、瘡瘍、出血。種子具有養(yǎng)液、熄風(fēng)、鎮(zhèn)咳、潤肺、滑腸的功效,用于風(fēng)痹寒氣、頭眩、肺燥咳嗽、腎囊風(fēng)、吐血、便秘等?!度杖A子本草》記載“逐風(fēng)痹寒氣,虛贏少氣,補(bǔ)不足,潤皮膚,肥五臟”?!队耖彼幗狻酚涊d“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guān)逐痹,澤膚榮毛”。

(1)肺燥咳嗽 松子仁、杏仁、核桃仁各60 g研粉,摻入蜂蜜適量,溫開水送服,每次10 g,每日2次。

(2)腎虛盜汗 松子仁、金櫻子、枸杞子各125 g,麥冬250 g,加蜂蜜250 mL,水煎熬成膏,溫開水沖服,每次25 g,每日2次。

(3)潤肺通便 松子仁、柏子仁、芝麻各40 g研粉,加白醋做成5 g一丸,用黃芪15 g煎湯服,每次2丸,每日2次。

(4)補(bǔ)虛養(yǎng)神 松子仁20 g研粉,粳米50 g,共入鍋煎粥,每日服食3次。

(5)腎虛頭暈 松子仁、黑芝麻、枸杞子、杭菊花各15 g,水煎服,每日1劑。

(6)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松子仁15 g、當(dāng)明6 g、羌活6 g,加黃酒、水煎服,每日2次。

(7)痔瘡出血 每日嚼食松子仁3次,每次5 g。

(8)小兒寒咳 松子仁50 g炒熟,百合、麻黃各3 g,杏仁40個(gè)共研粉,加白糖做成丸,每丸如黃豆粒大小,餐后含服10丸。

(9)凍瘡 松子仁30 g,搗爛加菜油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每日換1次。

4. 食用方法

(1)松子酥雞腿 母雞腿4只、豬肉200 g、松子仁100 g、雞蛋6只,料酒、精鹽、味精、白糖、醬油、蔥花、姜末、芫荽、濕淀粉、菱粉、生油、豬油、雞湯各適量。將雞腿的皮、肉分別剔下,把雞肉與豬肉剁成肉茸,放入大碗內(nèi),磕入雞蛋4只,加入料酒、精鹽、味精、醬油、白糖、濕淀粉、蔥、姜、松子仁攪拌均勻成肉餡。將雞皮平鋪于案板上,撒上干菱粉,然后將肉餡平抹于雞皮上,再插上松子仁。取一小碗,將雞蛋清、濕淀粉調(diào)成糊。平鍋燒熱后加入豬油溜勻,將雞皮面上抹蛋清糊,下油鍋兩面煎,待雞皮兩面繃住后拖出。鍋內(nèi)倒入生油,待七成熱時(shí)投入雞皮炸透撈出,用刀切成長條狀,一半皮朝下、一半皮朝上碼在扣碗內(nèi),加入醬油、料酒、精鹽、白糖、雞湯上籠蒸透取出,蒸湯潷于鍋內(nèi),翻身扣于盤中。將鍋內(nèi)的湯調(diào)好味勾稀芡,澆于雞腿上,再圍上芫荽末即成。此菜是由松子仁、雞肉、豬肉、雞蛋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滋陰潤燥、補(bǔ)中益氣的功效。適用于瘦弱干咳、虛勞吐血、胃呆納少、崩漏泄瀉、營養(yǎng)不良、小便頻數(shù)等病癥。

(2)松仁炒鵪鶉丁 凈鵪鶉1只、松子仁50 g、瘦豬肉100 g、罐頭竹筍50 g、咸面包50 g、蛋清50 g、玉蘭片50 g、大蔥白25 g、水發(fā)香菇15 g、大蒜瓣15 g、醬油15 g、熟青豆仁50 g、胡椒粉2 g、料酒10 g、白糖15 g、干淀粉15 g、味精5 g、芝麻油5 g、雞湯100 mL、豆油500 g(實(shí)耗150 g)。將鵪鶉剔骨,剁去頭頸、尾、腳、翅膀,洗滌干凈;把鵪鶉肉、豬瘦肉切成1.5 cm見方的丁后,加入醬油5 g、味精3 g、胡椒粉1 g、蛋清與干淀粉適量上漿;面包去皮、切粗丁,竹筍與香菇、蔥白、玉蘭片、大蒜瓣均切成小丁。將鵪鶉頭頸剖為兩片,腳爪去尖,尾割開,去臊洗凈,鶉肝、肫剔去筋膜洗凈后,切成粗丁。凈鍋燒熱,放入豆油,燒至五成熱時(shí)將面包丁下鍋,燒到酥黃、撈出、控油、入盤;隨即鵪鶉丁、瘦肉丁下鍋滑散,炸至八成熟時(shí)撈出;再將鵪鶉頭、腳爪、肫、肝等下鍋炸熱,倒入漏勺瀝油。炒鍋上旺火,放入少許豆油,燒至五成熱,將冬筍、香菇、蔥白、荸薺、大蒜及青豆仁一并下鍋煸炒2分鐘,再加入料酒、白糖、醬油、味精、胡椒粉、雞湯稍炒均勻,放入過油的鵪鶉丁、瘦肉丁、芝麻油,溜炒約1分鐘,顛翻幾下,倒在炸面包丁上,再放上過油的肫、肝后,理成鵪鶉形,然后把過油的鵪鶉頭、腳、翅膀碼入鵪鶉周圍即可。此菜清鮮淡爽,香郁多味,細(xì)嫩酥脆。

編輯:王慧 審核專家: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雜志社總編 張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