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春玉米與春小麥帶田種植主要在內蒙古西部、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①規(guī)格與模式帶比:有3種配置方式。帶寬1.5m,種小麥6~7行,種玉米2行。帶寬1.8m,種小麥6~8行,種玉米3行。帶寬2m,種小麥8~10行,種玉米4行。各地實踐經驗,以帶寬1.5m產量最高。行向:農作物在單作情況下,南北行向種植有利于光合作用。據研究,在套種情況下東西行向種植較南北行向種植,兩作群體透光好,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良種:兩作要合理搭配。春小麥宜選用矮稈、抗病、豐產、早熟種,春玉米宜選用株型緊湊、葉片直立、適宜密植、高產抗倒的雜交種。密度:小帶田的春小麥每畝要求45~50萬穗,大帶田的春小麥每畝要求35~40萬穗。春玉米密度隨帶寬加大而增加株數。②種植方式小麥/玉米全覆膜帶田 總帶幅160cm。用145cm寬的地膜覆蓋,膜面中間種植5行小麥,行距20cm,在小麥帶兩側膜上各種玉米1行,小麥距玉米25cm,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為20cm。地膜小麥/玉米帶田 總帶幅160cm。用120cm寬的地膜覆蓋,膜面中間種植5行小麥,行距20cm,在小麥帶兩側25cm處露地各點1行玉米,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20cm。小麥/地膜玉米帶田 總帶幅155cm。小麥帶幅75cm,種植小麥6行,行距15cm,不覆膜;在小麥帶間留80cm空帶,用70cm寬地膜覆蓋,膜上種2行玉米,行距30cm,株距20cm,小麥距玉米25cm。露地小麥/玉米帶田 總帶幅155cm。小麥帶幅75cm,種植小麥6行,行距15cm;;在小麥帶間留80cm空帶,空帶內種2行玉米,行距30cm,株距20cm,小麥距玉米25cm。 ⑵玉米與馬鈴薯套種主要在河北省、山西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地區(qū)。常用的帶寬200cm,馬鈴薯種植4行,行距40cm,株距50cm,畝種植馬鈴薯2500株左右。兩邊各1行玉米,馬鈴薯距玉米40cm,玉米株距30cm,畝種植玉米1200株左右。一般畝產馬鈴薯1300~1500kg、玉米350~400kg,馬鈴薯按照1.20元/kg計算,玉米按照2.20元/kg計算,比單種一季馬鈴薯增收300元左右,比單種一季玉米增收500元左右??筛鶕x品種不同適當調整株行距,總之,既保證了單位面積的種植密度,又改善了行間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提高兩者的單株產量。⑶綠豆與玉米間作主要是在內蒙古北部、陜西省北部地區(qū)。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采用玉米與綠豆間作的種植方式,通過合理配置各復合群體的結構,充分利用光、熱、水、肥等資源,進一步挖掘單位土地的產出能力,是實現種植業(yè)高產高效的一種有效途徑。由于這種技術應用地區(qū)少,研究人員也少,所以,玉米綠豆不同比例帶田模式也是初步探索階段,許多理論和技術問題尚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來不斷完善、充實。種植模式和規(guī)格 常用的帶寬490cm,綠豆、玉米均采用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大壟壟距98cm,玉米株距30cm,綠豆株距20cm,比例為6:4。一般畝產綠豆45~50kg、玉米200~220kg,,以2010年玉米2元/kg、綠豆14元/kg的價格分析經濟效益,兩種作物合計收入1000~1200元/畝。編輯:都婷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推廣處 馬宏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