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五飲湯《醫(yī)壘元戎》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五飲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醫(yī)壘元戎》。具有行氣化飲,利水滲濕之功效。主治①《醫(yī)壘元戎》:酒后傷寒,飲冷過多,遂成五飲:留飲心下;癖飲脅下;痰飲胃中;溢飲膈上;流飲腸間。②《醫(yī)碥》:痰飲所致潮熱,癥似虛而胸膈痞滿,背心痛,服補藥不效者。

歌訣五飲湯用旋覆花,陳夏苓澤草姜加;桂萸枳樸同煎煮,痰飲水腫服之佳。

組成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術、茯苓、厚樸、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銼,每兩分四服。水一盞,加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取清溫飲,不拘時候。

功用行氣化飲,利水滲濕。

主治①《醫(yī)壘元戎》:酒后傷寒,飲冷過多,遂成五飲:留飲心下;癖飲脅下;痰飲胃中;溢飲膈上;流飲腸間。②《醫(yī)碥》:痰飲所致潮熱,癥似虛而胸膈痞滿,背心痛,服補藥不效者。

方義本方取苓桂術甘湯、茯苓甘草湯及五苓散組方之意,加味而成。飲證之發(fā),主要在于中陽素虛,復加外感寒濕,或為飲食、勞倦所傷,致使三焦氣化失宣,肺脾腎通調轉輸蒸化無權,陽虛陰盛,水飲內停。治當以溫藥和之。方以苓、術、桂、澤化氣行水,蠲飲利濕,參、草補氣健脾而制水,枳、樸、旋覆花利氣消痰,姜、夏、陳皮燥濕化痰,前胡祛痰止嗽,芍藥配甘草化陰氣,以合陰陽互濟之義。

加減化裁因酒有飲,加葛根、葛花、縮砂仁。

使用注意忌食肉、生冷、滋味等物。

附注可以用于兩個方面,一是陽虛水腫,一是咳痰清稀。(《新編中獸醫(yī)學》)

文獻摘要《思濟堂方書》:“五飲湯治五飲俱效。五飲者,是痰飲、留飲、癖飲、溢飲、酒飲。旋覆花(用夏布口袋裝在內,入藥同煎)、人參、陳皮、枳實、白術(土炒)、茯苓、厚樸、半夏、澤瀉、豬苓、桂心、白芍、甘草各七分。引加生姜三錢,燈心五分,水煎,空心服?!?/p>

《東醫(yī)寶鑒》:“五飲湯治五飲,一日留飲,二日癖飲,三日痰飲,四日溢飲,五日流飲。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術、茯苓、厚樸、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藥、甘草各七分。上銼,作一貼,姜十片,水煎服,最效。海藏?!?/p>

《中醫(yī)治法與方劑》:“肺脾腎任何一臟功能失調,都可影響水液運行,變生痰飲水濕。本方證是針對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腎失氣化,三臟同病,水飲內停,外泛成腫而設?!督饏T要略》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渭之懸飲;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边@里所謂溢飲、支飲,是指遍身腫脹而言。水腫當分寒熱虛實,只言身腫不能確定病性,兼見舌淡苔白,才是陽虛現(xiàn)象?!?/p>

《中醫(yī)大辭典》:“五飲湯①《醫(yī)壘元戎》方。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術、茯苓、厚樸、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半,加生姜十片,水煎,不拘時服。治飲證。若因酒而停飲者,加葛根、葛花、砂仁。②《類證治裁》卷二方。人參、白術、橘皮、枳殼、半夏、厚樸、桂枝,白芍藥、澤瀉、甘草、豬苓、茯苓、旋復花。水煎服。治飲癥?!?/p>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