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過度合理化效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過度合理化是人類的一種態(tài)度,它是指當個體非常明顯的是為了控制別人而事先付出與之不相稱的報酬的時候就會發(fā)生過度合理化現(xiàn)象。當人們相信,他們所做的努力使由于得到了報酬導致的,這個時候人們就會降低對工作的內在的興趣。

過度合理化也可以用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來解釋,他認為,當個體以一種與行為態(tài)度相矛盾的方式行為,就會產(chǎn)生不適感。行為與態(tài)度的矛盾導致不平衡,人們會被驅動著去嘗試解決這種失調??墒钱斎藗冋也坏娇梢越鉀Q這種失調的方法時,他們就會采用唯一的一種方法來解決這種不一致,就是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 過度合理化效應與理由不足效應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即理由不足效應以最小的刺激能夠最有效地促使人們對一個活動產(chǎn)生興趣并樂于繼續(xù)做下去1。

過度理由效應是指不必要的報酬有時會帶來一些隱形的代價。給人們報酬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讓他們將其行為歸因于報酬,這樣就會削弱他們的自我知覺2——因為興趣去做。愛德華·德西和理查德·瑞安(Deci&Ryan,1991,1997)在Rochester大學、馬克·萊珀和戴維·格林( Lepper&Greene,1979)在斯坦福大學、安·博吉亞諾與其同事( Boggiano&others,1985,1987) 在科羅拉多大學的一系列實驗均證實了過度合理化效應( overjustification effect)。給錢讓人們玩智力游戲,他們以后繼續(xù)玩游戲的行為就會少于那些沒有報酬玩游戲的人。答應給孩子報酬來讓他們做自己心里喜歡的事情(例如,玩魔術牌),孩子們就會將這種游戲變?yōu)楣ぷ鳌?/p>

一個民間放事也證實了過度合理化效應。一位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某一條街上,每天下午都有一群吵鬧的男孩在這兒玩耍。這種喧囂惹煩了他,于是他把這些男孩叫到了家門前。他告訴男孩們他喜歡聽他們那令人愉悅的聲音,并且許諾如果他們明天再來的話他將給每人50美分。第二天下午,這群孩子又跑來了并且玩得比以往更加放肆。這位老人又給丫他們錢并許諾下次來還有報酬。第三天,他們又來了,大肆慶祝,而這個老人義給了他們錢,這次是25美分。第四天孩子們僅得到了15美分,老人解釋說他那干癟的錢包已經(jīng)快被掏光了。 “求求你們,盡管這樣,你們明天還能以10美分的價格來玩嗎?”這些孩子失望地告訴他他們不會再來了。他們說,這樣得不償失,因為在他房子前玩整整一個下午只有10美分。

正如自我知覺理論所暗示的,沒有預期的報酬并不會破壞內在的興趣,因為人們仍然可以將他們的行為歸因于自己的動機( Bradley&Mannell, 1984;Tang&Hall,1994、)。(就像與樵夫墜人情網(wǎng)的女主人公發(fā)現(xiàn)他實際上是一個王子)如果因工作出色而獲得的贊揚能讓我們覺得自己更有能力和更成功的話,這確實能增加我們的動力。如果我們能恰當?shù)亟o予報酬,這也許同樣可以提高創(chuàng)造力(Eisenberger&others,1999,2001)。

當個體很明顯是為了控制別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稱的報酬時,就會發(fā)生過度合理化效應。關鍵是報酬意味著什么:如果報酬和贊賞是針對人們的成就(那會讓他們覺得: “我很善于如此”),則它們會增加個體的內部動機。而如果報酬是為了控制人們,而且人們自己也相信是報酬導致了他們的努力,那么這會降低個體對工作的內在興趣( Rosenfeld&others, 1980;Sansone, 1986)。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殷曉莉 - 兒童心理專家 副教授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