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這些無腦生物有720個性別,它們還知道知識共享和自我犧牲

把科學帶回家
把有趣、有料、有“味道”的科普知識一網(wǎng)打盡,讓你愛上科學。
收藏

作者 美圖君

1573793049v2-b7d8833c4f8634ecb9378703ec6a018b_b.gif?size=1444808

見過這個嗎?吃起來苔蘚味的生物,它叫黏菌。

黏菌是一種原生生物,全球都有分布,它們不是真菌,也不是動物。老實說,直到現(xiàn)在科學家們還是不確定應該把它們放在進化樹的哪根枝條上。

1573793076v2-0956efcb03efbf18de11764dfa088e3e_b.gif?size=1654745

不過不要小看這些神秘而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我們之前介紹過,人類花百年規(guī)劃設計的鐵路網(wǎng),這些無腦黏菌26小時就搞定了。

普林斯頓大學的生物學家 John Bonner 研究黏菌已經(jīng)70年了,是這個領域的重要學者之一。他說,黏菌看起來不過是“套在黏糊糊的外殼里的阿米巴蟲”,但實際上卻有超乎想象的智慧。研究黏菌70年后,Bonner 認為人類從黏菌身上還可以學到很多。

1573793110v2-03683f90622a3eeb51f2dce97d43f2c3_b.gif?size=1883235

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Paris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館長 Bruno David 也表示:“黏菌是自然界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們沒有腦子但卻可以學習,如果你把2個黏菌融合,其中一個會學習另外一個的知識?!?/p>

比如,在2016年發(fā)表在《皇家學會報告B》上的一項實驗中,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讓2000多個多頭絨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這種黏菌學習過橋。橋上涂有黏菌討厭的苦味咖啡因,因此不是餓極了的話黏菌不會往橋上走。

1573793132v2-e277464eff59a2cb63698f5a8ab87ac0_b.gif?size=1387528

多頭絨泡菌進食

但是研究人員讓黏菌挨餓,因此這些黏菌被迫爬過苦味大橋,到對岸找吃的。而這種忽略看起來有害,實際無害的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種基本學習能力——習慣化(Habituation)。

接著,研究人員把這個學會過橋的黏菌和其他沒有過橋經(jīng)驗的多頭絨泡菌融合,然后分開。結果你猜這么著?新手黏菌雖然沒有學習經(jīng)驗,但是和老手合體再分開后,也知道不用怕涂有苦味咖啡因的大橋。

1573793147v2-c18e10dc99fc4d1a4fa6b8a214fd90ca_b.gif?size=1590570

不僅如此,多頭絨泡菌這種黏菌還具有空間記憶。因為多頭絨泡菌的智能,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機器人研究者 Klaus-Peter Zauner 還曾經(jīng)讓多頭絨泡菌駕駛機器人,它能讓機器人躲避燈光。

黏菌還挑戰(zhàn)了性別最多只有2個的成見。

比如,黏菌多頭絨泡菌有差不多720個性別。

為什么會有720個性別?

是這樣的,Bonner 指出,黏菌集群的時候,大家的細胞核會匯集成一個整體——異核(heterocaryon),接著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單倍體孢子。

孢子隨風飄走。如果落到潮濕的環(huán)境里,黏菌孢子會變成變形蟲細胞(amoeboid cells);如果落到水里,孢子會萌發(fā)成鞭毛細胞(flagellates)。這些單倍體細胞類似于精子和卵子,它們也可以融合,產(chǎn)生類似有性生殖的行為(產(chǎn)生二倍體細胞核)。

1573793197v2-f33665b6453c9cd2eccd039b077f4615_b.gif?size=1321574

黏菌的集群

@John Bonner

但是,決定它們是否能融合的,是它們的性別。

多頭絨泡菌的孢子的性別是線粒體DNA(線粒體里的DNA,和細胞核內(nèi)的DNA不同)上的3個基因matA、matB、matC決定的,而這3個基因有不同的版本(等位基因)。

matA有16個版本(16個等位基因),matB有15個,matC有3個,因此16*15*3共有720個性別。

就和人類男女配對一樣,只有當這3個基因都不同時,兩個多頭絨泡菌的孢子(單倍體)發(fā)育成的細胞才會融合,替代有性生殖。比如matA1就不能和matA1配對,只能和其他15種配對。

1573793221v2-b75ec1671f7f0dd4ad4378f9659c4414_b.gif?size=1763323

1573793306v2-9aca7b9f7feb526c4f85fe28bf496e29_b.gif?size=1735292

多頭絨泡菌的繁殖——長出了孢堆果

再來看看盤基網(wǎng)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這種黏菌有趣的集群和生殖行為。

在食物(細菌)充足的時候,盤基網(wǎng)柄菌這種黏菌就自顧自吃飯和繁殖。

1573793316v2-17d63bf97ccc85ef4b699267be1ec947_b.gif?size=966192

食物充足時的盤基網(wǎng)柄菌

@Jeremy Pickett-Heaps

但是一旦食物匱乏,它們的行為就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1573793330v2-9a8b0986c7fc9dc071b2224917aae862_b.gif?size=1679407

盤基網(wǎng)柄菌會釋放出一種激素(環(huán)腺苷酸),這種激素會催生集群行為,使附近的黏菌朝著激素的方向涌來,并開始跳集體廣場舞。

1573793347v2-8cebbaf4a7ee3184e11a501b43a12d99_b.gif?size=1713035

很快,大量黏菌都加入到這種集體廣場舞中,并開始同步運動。集合起來后,黏菌就形成了假原生質(zhì)團(pseudoplasmodium),然后就可以進行遷徙。

1573793374v2-628a4b5e276ff2475074f09e24c4dcf3_hd.jpg?size=33658

盤基網(wǎng)柄菌形成的假原生質(zhì)團

@CAROLINA BIOLOGICAL SUPPLY

當然,也有一些掉隊的,慘慘慘——

1573793390v2-6f38179b6f4850f822d3efed818c7854_b.gif?size=1341610

與此同時,假原生質(zhì)團開始變形,它們開始變得像鼻涕蟲,一邊蠕動一邊尋找新的棲息地。在尋找新的定居地點的時候,它們也會像真的鼻涕蟲那樣,留下一條黏糊糊的痕跡。

1573793408v2-e4bc66fafe4ed6ab6ed77a3ad3c99665_b.gif?size=1128945

如果兩個假原生質(zhì)團相遇,它們可能會再次合體。

1573793417v2-e28b2878e600938033968063f190a4bf_b.gif?size=1094928

如果環(huán)境不適宜生存,這些假原生質(zhì)團會開始一種更為神奇的行為,它們開始變形成蘑菇一樣的東西。這是黏菌繁殖的最后階段——孢堆果,類似于蘑菇進行繁殖的子實體。

1573793431v2-9605a74dfdf681d74c9e106d5abba633_b.gif?size=1600145

假原生質(zhì)團變成孢堆果

而在這最后階段,原本各自為政的黏菌們開始自發(fā)向3條不同的道路分化,形成3類不同的細胞,一類成為“蘑菇”的基部,一部分長成了柄,一部分長成了頂部的圓球。

1573793450v2-fec82d395abedbf5ce942888646c58bb_b.gif?size=644350

而從這個過程中我們知道,黏菌還知道利他和自我犧牲。

因為形成柄和基部的那20%黏菌自我犧牲掉了,它們不會留下后代。而只有長在頂端的那些黏菌會變成球狀,釋放出孢子,繁衍后代。

當然,成為了柄和基的黏菌也可能被同伴背叛。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變成了孢堆果頂部的網(wǎng)柄菌會產(chǎn)生更多的孢子,用自私回報了別人的好意。

1573793462v2-a2ecbcdf29f8e0270b658189cceb62cb_b.gif?size=1091595

@John Bonner

如果你要自己養(yǎng)黏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森林里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它們適宜的生存溫度是19-25攝氏度,相對濕度在80-100%之間比較好,最喜歡的木頭是相思樹,橡木和栗樹的木頭。它們很怕光,所以大太陽下一般看不到。

想想看,黏菌上個公廁有多難?720個廁所要一間間鑒定自己的性別能不能上...

1573793477%E7%A7%91%E6%99%AE%E4%B8%AD%E5%9B%BDlogo%E7%9A%84%E5%89%AF%E6%9C%AC.png?size=59842

評論
墨毓書香
貢生級
學習了
2022-07-17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太師級
2022-05-15
科普6193807459196
進士級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