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fā)表了一項中國人群隊列研究,結果顯示,與從不或很少攝入雞蛋者相比,每天攝入1個雞蛋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8%,出血性卒中死亡風險降低28%。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吸煙、飲酒和膳食等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備受關注。在大多數人的常識里,雞蛋是一種高膽固醇食物,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除富含膽固醇外,雞蛋也是健康營養(yǎng)物質的重要來源,如蛋白質、維生素、磷脂和類胡蘿卜素等。既往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關聯的研究結果并未達成一致,雞蛋與心血管疾病亞型(如缺血性心臟病、中風)關聯的研究也較缺乏。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CKB(China Kadoorie Biobank)項目組探討了中國人群雞蛋攝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
CKB項目覆蓋中國5個農村地區(qū)和5個城市地區(qū)。于2004年至2008年間開展基線調查,長期隨訪并獲取所有研究對象的各種健康結局。該研究納入512,891名30~79歲有完整基線調查數據的研究對象,剔除基線患有癌癥、心血管疾病者及現患糖尿病者及基線重要變量缺失者,最終納入461,213名。
調查顯示,約13.1%研究對象報告每天攝入雞蛋(平均攝入0.76個/天),9.1%從不或很少攝入雞蛋(平均攝入約0.29個/天)。研究隨訪8.9年,共記錄83,977例心血管疾病新發(fā)病例,9,985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和5,103例急性冠心病事件。
研究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以年齡為時間尺度,并對年齡(每5歲一組)和地區(qū)進行聯合分層,模型中調整了人口社會學特征(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狀況)、生活方式特征(吸煙、飲酒、體力活動、維生素攝入情況和飲食模式)、體格檢查指標(BMI、腰臀比)和病史(現患高血壓、阿司匹林用藥、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混雜因素。
與從不或很少攝入雞蛋者相比,每天攝入者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降低11% [HR (95% CI): 0.89 (0.87, 0.92)]、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12% [0.88 (0.84, 0.93)]、出血性卒中風險降低14% [0.86 (0.76, 0.97)]及缺血性卒中風險降低10% [0.90 (0.85, 0.95)]風險均較低。適量雞蛋攝入者 心血管疾病風險低于從不或很少攝入者,且該關聯獨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存在。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采用未經驗證的定性食物頻率問卷調查雞蛋攝入量;
可能存在回憶偏倚,造成暴露因素錯分,導致關聯減弱;
未收集研究對象每日雞蛋攝入>1個的數據,因此不能分析每天攝入>1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
雞蛋攝入情況僅在基線調查中收集,未考慮隨訪過程中雞蛋攝入習慣的改變;
因果倒置也可能影響結果。在隨訪過程中患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者,可能會改變雞蛋攝入習慣。
可借鑒之處
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疾病管理指南中也增加了改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的內容,該研究選擇日常飲食中的雞蛋進行分析,選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中國健康膳食指南提供了科學依據;
不同于西方人群,我國心血管疾病中出血性卒中負擔較重,該研究進一步以出血性卒中為結局事件,揭示雞蛋攝入對其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中剔除了基線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患者,最大限度降低了因果倒置對關聯的影響;
研究中進行了敏感性分析,發(fā)現暴露因素與結局關聯穩(wěn)健。
本期關鍵詞
“因果倒置”
(Reverse Causality)
因果倒置,亦稱反向因果,指暴露因素可能與基線不良健康狀況有關的,而非導致不良健康結局的原因。該研究中,基線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者,可能改變飲食習慣,基線攝入雞蛋減少,隨訪中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或死亡風險增加可能與基線不良健康狀況有關,而非與基線低雞蛋攝入水平有關。為排除因果倒置的影響,研究中剔除了基線患病者,考慮到可能存在基線未被確診但處于亞臨床狀態(tài)者,研究中進一步剔除基線后兩年內患病和死亡者進行敏感性分析。
參考文獻
Qin C, Lv J, Guo Y, et al. Associations of egg consump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Heart 2018.
本期嘉賓
郭 杰
碩士,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中心實驗室-統(tǒng)計與生信平臺。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中心實驗室-統(tǒng)計與生信平臺基于循證醫(yī)學、醫(yī)學統(tǒng)計學、臨床流行病學、生物信息學理論與前沿技術,在院內外開展方法學咨詢服務與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持。從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多角度開展臨床研究,為疾病預防、早期干預、新藥和新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的證據支持,促進轉化醫(yī)學發(fā)展與科研成果轉化。
歡迎有興趣的同道與我們聯系,聯系方式:pumchstat@126.com
欄目策劃
吳志宏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骨科教授、博導、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主任、骨骼畸形的遺傳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市生物醫(yī)學工程高精尖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醫(yī)工整合聯盟副理事長、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分會基礎學組委員。
版權聲明: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如您對文章內容版權存疑,請發(fā)送郵件medj@pumch.cn,我們會與您及時溝通處理。本站內容及圖片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為盈利且不作為診斷、醫(yī)療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