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科幻】中國最??苹米骷业臅鴨?

科幻空間
原創(chuàng)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銳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動
收藏

世界太蕪雜,我?guī)湍阏砼喁偘矗骸白疃嗖怀鲆话倌?,我們都將死去,到時候一切還有什么意義呢?”每當我遇到挫敗苦惱的時候,我就想起這句話。就好像我在快速行駛的列車上被眼前迅速移動的物體搞得頭暈眼花的時候,我就望向遠處的山脈或者月亮,它們的沉默不動,提醒我近處的忙亂是多么可笑。對我而言,科幻的意義也正在于此:那更遠處的宇宙,它讓我感到虛無,也讓我釋然。在閱讀劉慈欣《三體》的過程中,我也體驗著這種虛無與釋然。關于劉慈欣和《三體》,已經毋庸贅述,它已經成為中國科幻的一座巔峰。劉慈欣曾經為《南方周末》閱讀版“秘密書架”專欄開列了“使自己走上科幻之路的那些書”。從這個書單,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他的想象和思考的源流。希望你喜歡。1、儒勒·凡爾納的大機器小說劉慈欣說: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從描寫對象來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科學探險小說,另一類是描寫大機器的小說,后者更具科幻內容,主要有《海底兩萬里》、《機器島》、《從地球到月球》等。這類小說中所出現(xiàn)的大機器,均以18和19世紀的蒸汽技術和初級電氣技術為基礎,粗陋而笨拙,是現(xiàn)代技術世界童年時代的象征,有一種童年清純稚拙的美感。在凡爾納的時代,科學開始轉化為技術,并開始了全面影響社會生活的進程,這些大機器所表現(xiàn)的,是人類初見科技奇跡時的那種天真的驚喜,這種感覺正是科幻小說滋生和成長的土壤。直到今天,19世紀大機器的美感仍未消失,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科幻文學中近年來出現(xiàn)的蒸汽朋克題材,在這類科幻作品展現(xiàn)的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想象的未來,而是過去(大多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上半葉)的人想象中的現(xiàn)在。在蒸汽朋克影視中,我們可以看到蒸汽驅動的大機器,像巡洋艦般外形粗陋的飛行器,到處是錯綜的銅管道和古色古香的儀表。蒸汽朋克是凡爾納作品中的大機器時代在想象中的延續(xù),它所展現(xiàn)的除了大機器的美,還有一種懷舊的溫馨。2、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奧德賽》劉慈欣說:是另一種類型的科幻小說,同為技術型科幻,它與凡爾納的大機器小說卻處于這一類型的兩端,后者描寫從現(xiàn)實向前一步的技術,前者則描寫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趨于終極的空靈世界。讀這本書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在不算長的篇幅中生動描寫人類從誕生到消亡(或升華)的全過程的小說,科幻的魅力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那上帝式的視角給了我近于窒息的震撼。同時,《2001,太空奧德賽》讓我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文筆,同時具有哲學的抽象超脫和文學的細膩,用來描寫宇宙中那些我們在感觀和想象上都無法把握的巨大存在。3、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劉慈欣說:體現(xiàn)了科幻小說創(chuàng)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偉的造物主設計圖,展現(xiàn)了一個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塊磚都砌得很精致。同《2001,太空奧德賽》一樣,外星人始終沒有出現(xiàn),但這個想象世界本身已經使人著迷,如果說凡爾納的小說讓我愛上了科幻,克拉克的作品就是我投身科幻創(chuàng)作的最初動力。4、奧威爾反烏托邦三部曲奧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扎米亞京的《我們》只被劃定為科幻的邊緣,但我從中看到了科幻文學的另一種能力,就是從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文學所不可能具備的角度反映和干預現(xiàn)實的能力?!兑痪虐怂摹吩谖膶W界沒有很高地位,它的影響主要在政治和社會學領域,在剛剛閉幕的成都科幻大會上,甚至有些作家認為,正是《一九八四》的出現(xiàn),使真正的1984沒有成為“一九八四”,這當然有些言過其實,但科幻文學除了帶給人想象的享受外,還有其他文學體裁所達不到的現(xiàn)實力量。在我和江曉原教授的討論中,我們都承認,反烏托邦三部曲中,看似最黑暗的《一九八四》,實際上是三個想象世界中最光明的一個,其中的人性雖然被壓抑,至少還存在;而其他兩個世界中,人性已在技術中消失了。這種黑暗,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不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5、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與赫爾曼·沃克的《戰(zhàn)爭風云》從文學角度看,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與赫爾曼·沃克的《戰(zhàn)爭風云》系列不是一個檔次的作品,但我所關注的是它們共有的鳥瞰全局的視角,兩者都是全景式描寫人類戰(zhàn)爭的小說,與那些以個人感覺為線索的小橋流水的精致文學相比,這樣的巨著更能使人體會到人類作為一個種族的整體存在,這也恰恰是科幻文學的視角。6、阿西莫夫的《自然科學趣談》雖說是一大部流水賬式的東西,但確實也沒有見到還有哪部科普作品對現(xiàn)代科學有這樣系統(tǒng)的介紹。7、卡爾·薩根的《宇宙》、《伊甸園的飛龍》也是較早進入國內的西方科普名著,雖然現(xiàn)在看來在理論的新穎上有些過時,但它在對科學的描述中引入了美學視角,這在今天看來不足為奇,但在20世紀80 年代初期真的為我打開了看科學的第三只眼。8、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盡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9、辛格的《動物解放》與《自私的基因》相反,辛格的《動物解放》則把平等和愛撒向人類之外的蕓蕓眾生,同樣使我們從一個以前沒有過的高度審視人類文明。不管怎么說,這兩本書都很“科幻”。10、溫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鐘》和戴維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鐘》但最科幻的是溫伯格的《宇宙最初三分鐘》和戴維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鐘》,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宇宙初生和垂死之際的極端狀態(tài),這時的世界離現(xiàn)實是那樣的遙遠,卻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在我們無法經歷的時間里帶我們去永遠無法到達的地方,這是科學與科幻的最大魅力,不得不承認,在這方面科學做得更好。世界各個民族都用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筑自己的創(chuàng)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如現(xiàn)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的漫長故事,是如此曲折和浪漫,與之相比,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真是平淡乏味。還有廣義相對論詩一樣的時空觀,量子物理中精靈一樣的微觀世界,這些科學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不但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而且超出了我們可能的想象。這種想象是人類的神話作家絕對無力創(chuàng)造出的。但科學的想象和美被禁錮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要經過巨大的努力,才能窺到她的一線光芒。而科學之美一旦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其對靈魂的震撼和凈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某些方面是傳統(tǒng)文學之美難以達到的??苹眯≌f,正是通向科學之美的一座橋梁,它把這種美從方程式中釋放出來,以文學形式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