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氣象事業(yè)的史冊上,鐫刻著這樣一個名字——竺可幀。這位早年留美的氣象學博士,以其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為中國的氣象學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學風嚴謹、毅力堅韌,成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楷模。
也許你很難想象,1930年之前,中國天氣預報領域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壟斷,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的,就是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1910年,竺可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的名額。為了回報自己的祖國,竺可楨在填報專業(yè)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在他看來“中國以農業(yè)立國”,學習農學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由于美國的農業(yè)體制和耕作方式和中國不一樣,畢業(yè)后,竺可楨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潛心研讀與農業(yè)關系密切的氣象學。
竺可楨于1918年在取得博士學位后回國,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和東南大學等校教授氣象學和地理學,為中國培養(yǎng)了第一代地理和氣象工作者,他編寫的《地學通論》是中國第一本現(xiàn)代地理學著作。1928年,他被任命為當時的中央氣象研究所所長,并于當年在南京建立第一個由中國人管理的氣象臺,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氣象事業(yè)的壟斷。
1949年7月,竺可幀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在隨后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任副院長。他首先著手組織成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又主持完成了劃分中國自然區(qū)劃、制定國家大地圖案等工作。他還先后組織了多次大型綜合考察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在竺可楨84年的生命歷程中,他不僅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地學系,還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提出了人口問題,開創(chuàng)了中國氣象學,開辟了中國對臺風、季風、物候、氣候變遷等領域的研究。
在教育方面,作為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實踐家,竺可楨先生擔任浙江大學校長13年,使浙江大學成為全國著名大學之一,他執(zhí)著的求是精神、注重通才教育、尊崇思想自由、教育研究結合等卓越的教育思想,更成為我們當前推進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寶貴財富。
竺可楨在浙大期間,被稱為“浙大保姆”,他從主持、出席學校各種校務會議,到定期不定期慰問貧病員生;從向教育部跑經費,到去各地查勘遷校校址;從每天清晨六七點坐鎮(zhèn)校長辦公室,到與師生一起歡度大年三十。他每年還要留出一定時間,回氣象所處理公務。
竺可楨的一生是為科學教育而獻身的一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實踐了自己教育興國、科學救國的理想,為祖國的教育、科學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chuàng),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