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可燃冰試采并關井成功:得來不易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中科院攜手“互聯網+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
收藏

  自今年518日我國實施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試采工程以來,截至前日關井已持續(xù)整整60天,據悉,本次試采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xù)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wěn)定、環(huán)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chuàng)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可燃冰首次試采與關井新聞報道(來源網絡) 

  此次可燃冰試采成功使我國勘察和開采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志著中國在這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可燃冰為什么“可燃”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也稱氣體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分子在高壓(>100 大氣壓或>10MPa)和低溫(010℃)條件下合成的一種固態(tài)結晶物質。因天然氣中80%90%的成分是甲烷,故也有人叫天然氣水合物為甲烷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淺灰色晶體外貌類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塊一樣被點燃,故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可燃冰燃燒樣態(tài)(來源網絡) 

  從化學結構來看,天然氣水合物是這樣構成的:由水分子搭成像籠子一樣的多面體格架,以甲烷為主的氣體分子被包含在籠子格架中。不同的溫壓條件,具有不同的多面體格架。 

   

  天然氣水合物化學結構(來源網絡) 

    

  從物理性質來看,天然氣水合物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電介常數和熱傳導率均低于冰。天然氣水合物的聲波傳播速度明顯高于含氣沉積物和飽和水沉積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飽和水沉積物,這些差別是物探方法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理論基礎。 

    

  可燃冰身在何處 

  可燃冰的形成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溫度,生成可燃冰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適宜溫度是010℃之間,最高限是20℃。二是壓力,形成可燃冰需要足夠的壓力,但也不能太大,在零度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三是氣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豐富的天然氣是可燃冰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適量的水,這也是形成可燃冰不可或缺的成分。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可燃冰在陸域和海域均有分布,而海底可燃冰的分布范圍要比陸地大很多,據科學家大致估計,可燃冰分布的陸海比例為1:100,大約27%的陸地,包括極地冰川凍土帶和冰雪高山凍結巖,以及90%的大洋水域是可燃冰的潛在區(qū)。陸地可燃冰分布較少是因為除了永久凍土層,其他地方很少像海底一樣具備可燃冰形成的條件,而在海底300-500米的沉積物中都可能具備。 

   

  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圖(來源網絡) 

    

  可燃冰發(fā)展歷程 

  可燃冰自18世紀被發(fā)現以來,各國都對它進行了長久的研究,但是真正的開發(fā)利用僅能追溯到上個世紀,足見其研發(fā)難度之高,利用價值之大。 

   

 

  人類對可燃冰的研究與開發(fā)歷史(來源網絡) 

    

  我國海域可燃冰探尋闊步向前 

  1999年,廣州海洋局派出“奮斗五號”船實施了首次針對水合物的高分辨多道地震調查,由此掀開了我國海域水合物調查的序幕。通過調查,在南海北部陸坡西沙海域首次發(fā)現了水合物存在的重要標志——似海底反射(BSR)。成果報送國務院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批示“……這意味著這類新資源在我國零的突破(2000年)”。我國于2002年正式批準設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專項。從此,我國正式踏上了大規(guī)模、多學科、多手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的艱辛歷程。  

  2002-2015年間,我國相繼在南海北部陸坡的西沙、東沙、神狐和瓊東南海域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和理論突破—— 

  20074-6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實施8個站位鉆探,其中3個站位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所獲得的樣品甲烷含量高達99.7%以上,點火即可燃燒。這一發(fā)現是我國首次在南海海域獲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證實了南海存在良好的水合物資源前景。 

   

  可燃冰燃燒情景 

  這是一次戰(zhàn)略性的突破,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fā)計劃在海底鉆探獲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20136 -9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珠江口盆地實施了第二次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此次鉆獲了大量高純度的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該發(fā)現首次在我國南海獲取了可視的塊狀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各類樣態(tài)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來源網絡) 

  20156-9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再次在神狐海域實施23口天然氣水合物鉆探井,這次的命中率達100%,23口井全部發(fā)現天然氣水合物,這次鉆探為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性開采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qū),標志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7328日,我國再次在位于珠海市東南320公里的神狐海域試采井正式試開采,5101452分成功點火,截至791452分,共連續(xù)穩(wěn)定產氣60天,累計產氣量超過了30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的歷史性突破。 

   

  2017年試采成功 

  據介紹,這次試開采成功是中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fā)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中國終于在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fā)理論、技術、工程、裝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正如BBC曾報道的:“可燃冰有望成為具有革命意義的能源,對于滿足世界未來的能源需求至關重要?!弊鳛榛蛟S是地球上最后一種的碳基燃料,如若真的能夠有效利用,相信一定是我們可見未來的又一盞明燈。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