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大面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大面是傳統(tǒng)戲曲腳色行當。京劇和某些地方戲中“凈”的別稱。俗稱“大花臉”。多扮演凈行中的正面人物。大面的臉譜有紅、黑、紫、藍、粉色等。

簡介大面的臉譜有紅的(表示忠義、耿直);有黑的(表示剛正、勇敢);有紫的(表示熱烈、忠謹);有藍的(表示妖邪、盜寇);也有的粉色(表示老臣、宿將)等。而以紅、黑兩色為主。昆劇里有“七紅、八黑、三和尚”之說。七紅,是指七個紅臉人物,如:《風云會》的趙匡胤、《三國志·刀會》的關(guān)羽、《八義記》的屠岸賈、《慈悲愿》的回回、《雙紅記》的昆侖奴、《一鐘情》的弼靈公、《九蓮燈》的火德星君。八黑是指八個黑臉人物,如《千金記》的項羽、《三國志》的張飛、《水滸記》的李逵、《慈悲愿》的尉遲恭、《霄光劍》的鐵勒奴、《三國志》的周倉、《人獸關(guān)》的包公、《天下樂》的鐘馗。三和尚是指凈角的三折重頭戲,如《祝發(fā)記·渡江》的達摩和尚、《西廂記·寺警》的惠明和尚、《昊天塔·五臺》的楊五郎和尚。大面所扮演的多為凈行中地位較高、性格勇武、暴烈的一類人物。表演技藝要求聲音洪亮,或氣勢雄穩(wěn),或有叫、跳之技,具有鮮明人物個性。1

歷史記載唐代歌舞戲,又作代面。取材于歷史故事。據(jù)《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教坊記》記載,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勇武過人,但容貌清秀,自以為不足以威懾敵人,遂戴木雕面具出戰(zhàn),時常取勝。一次與周師戰(zhàn)于洛陽金墉城下,以少擊眾,大勝敵軍。齊人慕其勇冠三軍,便模仿他的動作,編成舞蹈,配以歌曲,稱為《蘭陵王入陣曲》。唐代發(fā)展成歌舞戲,稱之為大面。演戲時,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頭戴面具,“衣紫,腰金,執(zhí)鞭”(《樂府雜錄》),載歌載舞,作種種指揮、擊刺的姿態(tài)。這個戲塑造了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英雄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公元700年,年僅5歲的唐衛(wèi)王李隆范,在其祖母武則天明堂開宴時,曾表演過這一歌舞戲。2

大面這個節(jié)目,主要表演兩軍爭斗,基本上沿襲了角抵戲的路子,但配有歌曲。蘭陵王所戴面具,既為懾敵,其眉目神情必然相當夸張,后世的戲曲臉譜,受到它的影響,日本的雅樂亦受其影響。

傳統(tǒng)戲曲角色行當。京劇和某些地方戲中“凈”的別稱。俗稱“大花臉”。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梨園以副末開場……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謂之男角色。”

北齊 以來至 隋 唐 時期的一種歌舞節(jié)目。 唐 崔令欽 《教坊記》:“《大面》,出 北齊 蘭陵王 長恭 ,性膽勇而貌若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作“代面”。1

發(fā)展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正如杜甫《憶昔》所回憶的那樣:“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唐代戲曲藝術(shù)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興盛起來的,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民間,演藝活動皆十分頻繁。大面戲”《蘭陵王》劇目人物圖 -西安唐代墓室壁畫Ⅸ宴樂舞蹈田》唐代興起的“大面戲”,又稱。代面戲”,是指演員戴著大面具演出的戲。據(jù)考證,此后的戲曲直接在演員臉上化妝彩繪的臉譜,就是由這種“大面戲”發(fā)展而來的。據(jù)《全唐文》卷279鄭萬鈞Ⅸ代國長公主碑文》載,武后久視元年,6歲的李隆基、弟弟岐王李隆范,4歲的妹妹代國公主等,在76歲的武則天面前串演了幾個節(jié)目,李隆基表演的是舞蹈《長命女》,李隆范表演的是。大面戲”《蘭陵王》,代國公主和壽昌公主對舞一曲西涼慟其中。大面戲《蘭陵王》尤為博得好評。2

唐代的貴族階層是很注重文化的,每逢喜慶節(jié)日便舉行演藝活動,招待賓客。西安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畫Ⅸ宴樂舞蹈圖》,便是反映唐代貴族階層舉行家庭宴樂歌舞演出的場景。甘肅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壁畫《舞樂女伎圖》,以俯瞰構(gòu)圖描繪了唐代貴族組織女藝人演出的全景。唐代貴族有時出行也不忘藝術(shù)享受,常常帶著演藝隊邊行邊演。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北壁唐代壁畫《南國夫人出行圖》,反映了晚唐咸通年問(公元嘶1—874年)張議潮夫人出行去敦煌禮佛途中,一路上觀賞隨行雜技和歌舞演員載歌載舞的情景,真是氣派十足。2

話劇話劇民族化是我國戲劇影視表演教育中一以貫之的要求。我國高等院校的表演教學體制主要是建國初期沿用前蘇聯(lián)戲劇院校的教學體制,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為基礎,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真實生動地反映現(xiàn)實。同時,有機地融入各種風格化元素,充實演員的表演形態(tài)、豐富演員的表演技巧。這其中,不僅包括西方各種戲劇流派和前沿理念,更重要的是將中國藝術(shù)美學中的諸多要素融會貫通,形成具有時代氣息的民族化話劇表演。

主要內(nèi)容《大面》講述北齊開國奠基者先王慘遭親弟鳩殺,死于非命,其弟旋即稱王建立北齊,并霸占兄嫂將其立為齊后,又將其子幼小的蘭陵王當成優(yōu)伶馴養(yǎng),取樂于宮中。因受齊王殺孤要挾,齊后隱忍一十數(shù)載,在無法忍受兒子蘭陵王被齊王玩弄至喪志的情形下冒險將先王的“神獸大面”授予蘭陵王。戴上神奇“大面”的蘭陵王如有神助,屢建戰(zhàn)功,最終誅殺了齊王,復仇雪恥。然而,已經(jīng)習慣了戴著“大面”橫掃一切的蘭陵王,其原本善良的天性也被異化泯滅,因其無休無止的瘋狂“復仇”,致使其失去民心,眾叛親離,那個曾經(jīng)帶來無窮威力的“大面”也已經(jīng)“長”在了他的臉上再也剝離不開。齊后為了拯救親生兒子蘭陵王,不惜以鮮血澆注大面,以自己的死亡喚醒蘭陵王良知的回歸。1

研究《大面))需要我們深究的問題很多,如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遠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那個時代的禮儀風俗是什么,語言是怎樣的節(jié)律,人的基本精神風貌如何,而作為中國戲劇史上最早的表演形式“大面”本身,其表演元素和表演方式又是怎樣的??如此種種,都將決定整出戲的表演姿態(tài)與“生活”質(zhì)感。同時,劇中人物有著極大的生離死別般的情感波濤,甚至有著異乎常態(tài)的人性與性別的扭曲變異。這些,對于過著校園生活的年輕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另外,歷史人物蘭陵王又是一代名將,劇中為他所設置的表演元素十分豐富繁難。圍繞在蘭陵王身邊的還有后妃嬪姬,王公卿相,還有伶人戲子,歌伎舞伎,還有“偶戲”與“武戲”,總之這些都需要從民族表演尤其是從戲曲表演中去尋找資源,尋求幫助。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胡建平 - 副教授 - 西北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