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生活中最好的事情都是在獨處時發(fā)生的

利維坦
亂七八糟,什么都有,微博:利維坦行星。
收藏

利維坦按:

獨處會讓你不得不去考慮自我存在的意義。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你可以找到無窮盡的事情來做,不管是自發(fā)的還是被啟發(fā)的,而一旦進入獨處狀態(tài),你就會開始思考自身與世界的關系。

我們每天所處的世界,由他人構(gòu)成。獨處則意味著你將與同類隔離。我們可以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獨處時的焦慮(這在很早以前意味著饑餓與危險),但無法否認:當你企圖找尋一個倚仗,一個至死不渝的陪伴,一個存在的證明,一個生活意義的解釋,最靠譜的還是那個自己吶。這并不意味著你將與社會脫節(jié)或是對他人否定,與之相反,這不失為處理好與世界關系的一個小妙招。

許多人害怕獨處。孤獨使人感到不適甚至是恐懼。如果你想了解我們有多不想獨處,請參考以下科學研究:該研究為參與者提供了兩種選擇,接受電擊(輕度)或獨自思考15分鐘。信不信由你,許多人選擇了電擊。

但好消息是:獨處是一種技能。并像其他技能一樣,可以通過練習變得更好。我想建議大家,現(xiàn)在磨練這項技能可以幫助你熬過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期。你不必害怕獨處,你可以依靠它。

無論你是為了抗擊新冠病毒而選擇在家自我隔離,還是因為已經(jīng)感染而被隔離,一想到與朋友斷絕會面數(shù)天、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你可能就會感到一陣恐慌。

這種感覺有據(jù)可依:社交隔離是殘酷的。無需多說,人類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進化,在彼此的存在中獲得慰藉,所以被隔離時,我們在生理層面上受到了傷害。

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認識到,我們對獨處的恐懼并不是只存在于當前的疫情期間。這是一種潛伏在我們心中多年的恐懼,因為我們已經(jīng)忘記了——或者也許從來沒有真正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包括與令人不舒服的想法和情緒相處。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研究獨處的社會學家杰克·方(Jack Fong)對我說:“我認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害怕獨處,因為了解自己是一個非??膳碌倪^程。”為了避免陷入這種恐懼,很多人都會一直播放廣播或電視節(jié)目當作背景音,或是不停地給朋友們打電話。

許多因素共同導致我們不善于獨處,而這些因素大多不是我們的錯。正如珍妮·奧德爾(Jenny Odell)在《無所事事》(How to Do Nothing)一書中闡述的那樣,我們生活在崇尚交際和持續(xù)聯(lián)系的文化中,若你選擇獨來獨往,就會被看作失敗者、瘋子,甚至可能是道德敗壞的人。

當我們免不了獨自一人時,就會逐漸被注意力經(jīng)濟擺布,各種信息時時刻刻以令人愉悅的方式干擾、轟炸我們。只需輕輕點擊(鼠標或鍵盤),就可以獲得外部刺激,要避開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從未如此簡單。如果可以通過給朋友發(fā)短信、觀看Netflix影視節(jié)目或發(fā)起視頻通話來分散注意力,為什么還要無聊或悲傷地坐著呢?

確實,這些技術似乎是每個人用來抵抗疫情期間孤獨的慰藉。但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它們真的有用。就像我說的,孤獨對我們的身心都會造成傷害。我一個人住,所以為了保持理智,過去幾周我參加了一些云蹦迪。

不過,這些解決方案都令人不滿,因為它們都是關于如何避免獨處的,而不是如何獨處。這種逃避會讓我們更加害怕獨處。數(shù)十年來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試圖擺脫痛苦的情緒是一種糟糕的長期策略;它告訴我們的大腦,我們無法處理這種情緒,如此,我們的痛苦實際上會加劇。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利用這個機會,不逃避獨處而是包容獨處呢?我們可以向那些早在新型冠狀病毒來襲之前就知道怎么做的人學習。

我們能從單獨監(jiān)禁的幸存者身上學到什么

首先,我們需要區(qū)分自愿獨處和被迫獨處。很多人曾自愿嘗試獨處,比如隱士、僧侶、哲學家和藝術家,他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獨處經(jīng)驗。但是現(xiàn)在,被迫獨處之人的經(jīng)歷對我們而言最有啟發(fā)性。

基思·拉馬爾(Keith LaMar)在一個超級監(jiān)獄里被單獨監(jiān)禁了27年,想想他最近在雜志《瓊斯母親》(Mother Jones)上說的話——我的意思是,我認為單獨監(jiān)禁這種刑罰應該被取消,它使我們自我強迫性質(zhì)的、以技術為支持的隔離看起來像在公園散步。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然而,在目前大規(guī)模隔離的背景下,拉馬爾以及在伊朗監(jiān)獄單獨囚禁中幸存下來的記者賈森·雷扎安(Jason Rezaian)討論了他們的經(jīng)歷,以期為我們提供幫助。因此,讓我們考慮一下拉馬爾的見解:

單獨監(jiān)禁其實就是被迫獨處:你四處奔波,就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的那樣。現(xiàn)在突然之間,你要面對的只有你自己了,并且你發(fā)現(xiàn),很多情況下你的內(nèi)心空無一物。一切都是向外的。這就是27年前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也是現(xiàn)在發(fā)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他們初次面對這種情況——就像被扔到海里一樣。你必須學會游泳。你必須學會應對自己。

我在很多方面都很幸運。我的牢房有一個三層的書架,還有一張可以坐下寫字的桌子。我有很多音樂可以聽,有很多書籍可供閱讀。我畫畫,鍛煉,做瑜伽,冥想。不是為了分散注意力,而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我看到很多人崩潰,失去理智。但我是朝著另一個方向前進的。所以27年后,我仍然身心健康。我把這歸因于閱讀和自我疏導。就是這樣,當你陷入獨處困境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比自己以為的更加強大。許多體系阻礙著我們認清自己的力量,而這次疫情正是了解自己的好機會。……希望那些被迫隔離在家、無法接觸主流課程的年輕人能夠窺見真實的自己,并以此為契機,深入了解自己。

從這個角度看,獨處蘊含著很多智慧。事實上,這與學者們多年來對獨處的重要觀察如出一轍。

首先,要想在獨處中取得成效,你必須接受自己“被迫陷入獨處困境”——要面對現(xiàn)實,而不是傾向于靠消遣活動來分散注意力。然后,你必須“給自己注入一些東西”——讓獨處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實踐,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進一步提高自己。

麥道爾大學(Medaille College)研究獨處的研究員馬修·鮑克(Matthew Bowker)在《獨處手冊》(The Handbook of Solitude)中說了一些非常相似的話。他指出,善于獨處“意味著有能力在內(nèi)心世界中產(chǎn)生意義重大、富有價值的經(jīng)驗,因為如果一個人希望獨處而不僅僅是感到幻滅或饑餓,那他一定能夠產(chǎn)生并擁有一些重要的東西”。

換句話說,不要再把獨處視作減法實驗,而是開始把它視為加法實驗。你要添加的是自我——真實的自我,因為最終是你在構(gòu)建它,而不是其他人。你不必再寄希望于別人的關注或認可。

心理學家D.W.溫尼科特(D.W.Winnicott)通常會把“真實的自我”和“虛假的自我”加以區(qū)分。他說,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情況下,我們指望其他人來建立我們的自我意識。是他人在構(gòu)建我們的身份。當我們獨處時——也就是他人的判斷和偏好不再塑造我們的自我認知時——我們的身份往往會崩塌。這可能很可怕,但也是一份禮物。因為當虛假的自我消失時,就出現(xiàn)了建立更真實的自我的空間。

我們能從假裝生活在火星的人身上學到什么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成功獨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有明確的使命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員史蒂夫·科爾(Steve Cole)研究了一些旨在幫助人們應對孤獨的干預措施。他發(fā)現(xiàn),那些有效的干預措施往往不注重減少孤獨感,而是增強人們的使命感??茽柣貞浧鹨粋€試點項目,該項目將孤獨的老年人與小學生一一配對,讓老人去輔導和照顧這些孩子??茽柛嬖VVox網(wǎng)站:“悄悄地說,這是一項針對老年人的干預措施。”

哲學家們也注意到了明確使命感的強化作用。社會學家方(Fong)告訴我:“尼采說,如果你在苦難中找到目標,你就能忍受隨之而來所有的痛苦,而當人們在苦難中看不到目標時,他們才會發(fā)瘋。”

2003年,凱特·格林(Kate Greene)搬進夏威夷火山頂上的球形穹頂,她在那里呆了4個月,假裝自己是火星上的宇航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了該實驗,因為它需要知道人類是如何應對獨處的,這樣真正的航天任務就不會因為有人感到孤獨而失敗。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格林坦言,她在穹頂上的日子很不好過。與親人分開,被混亂的任務信息所困擾,她很難持續(xù)自己的使命感。但是,當她做到時,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她寫道:

記住,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對人類探索的未來、甚至對人類的未來都有益處,這讓我在想飛的時候依然腳踏實地,在覺得沉重和困頓時能飛起來。成為歷史性事件的一部分,為他人做一些可能很偉大的事情——很了不起的是,專注于這一點往往就足夠了。

比利·巴爾(Billy Barr)在落基山脈一個廢棄的采礦棚里獨自生活了近50年,他也提出了非常相似的建議。他說我們都應該記錄下一些事情。

于他而言,需要記錄的是環(huán)境。今天的雪有多高?這個月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幾十年來,他一直在追蹤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的記錄實際上對氣候變化科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現(xiàn)在,他建議隔離人群通過參與公民科學項目(比如跟蹤降雨量的項目CoCoRaHS)來度過冠狀病毒流行期。

“我絕對會建議人們這樣做,”他告訴WAMU(華盛頓電臺,主要報道當?shù)氐慕逃?、交通、政治等新聞,譯者注),“你會得到一個小的雨量測量儀,將其放置在室外,你就成了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之一,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同一天的同一時間與你做著相同的事情?!?/p>

巴爾和格林都強調(diào)了例行日程的重要性——日常的小儀式讓我們心安,也讓我們一天的生活更有實感。

獨處的回報與風險

獨處有很多好處,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帶來危險。

首先,我們來說說好處。許多自然主義作家,包括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安妮·狄勒德(Annie Dillard)、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都曾描述過獨處是如何讓他們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聯(lián)系,并通過自然獲得一種深深的幸福感。許多藝術家堅信,獨處是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拔冶硨χ澜缱鳟?,”畫家艾格尼絲·馬?。ˋgnes Martin)說,因為“生活中最好的事情都是在獨處時發(fā)生的?!?/p>

世界上大多數(shù)宗教都承認獨處對培養(yǎng)精神洞察力是大有裨益的,即使他們對于將獨處當作一條長久的道路仍猶疑不決。《希伯來圣經(jīng)》(Hebrew Bible)記載,摩西(Moses)獨自一人在西奈山生活了40天才獲得托拉律法(Torah)。羅馬帝國修行者西米恩(Symeon the Stylite)在一根60英尺高的柱子上生活了37年!印度教和佛教的森林獨居傳統(tǒng)歷史悠久?;浇桃灿袩o數(shù)隱士:我最喜歡的是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30歲時,她請求將自己永久囚于牢房,這樣她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啟示并寫下相關文字。

特拉普派修道士托馬斯·默頓(Thomas Merton)及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都指出,脫離社會使我們能夠感知并喚起關于社會的幻象?!拔沂且粋€獨居者,”榮格寫道,“因為我知道別人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的事情,并必須對它們加以提示。”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oke Zarathustra)一書中提出,獨處可以使我們從過度喧囂的社會中脫離片刻、得到治愈(“逃離吧,我的朋友,到獨處中去!我看到你被世人的喧囂弄得神志不清”),讓我們重新與自己建立聯(lián)系(“走入獨處......尋找通往自己的道路”)。

但是,獨處也伴隨著一定的危險。問題是,正如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言,“無論什么,甚至是內(nèi)心的野獸,都會在獨處中成長”。這意味著焦慮、憂郁或其他負面情緒也可能滋生。因此,哲學家認為,對許多人來說“獨處是不明智的”。

方告訴我:“尼采很有先見之明,知道獨處是具有危險性的事。如果你還沒有做好準備,那你進入的內(nèi)心洞穴可能是一個非??膳碌牡胤?。對于那些有心理問題且尚未被心理醫(yī)生治愈的人,這可能不是一個好地方?!?/p>

這就是心理學家通常建議漸進式暴露法的原因。如果你害怕獨處,那么理想情況下,你先要讓自己短時間獨處,待向大腦證明它實際上可以忍受這種痛苦后,再慢慢延長獨處的時間。如果你正處于極度恐慌中,那這就不是磨煉新技能的好時機;你可能需要先緩解痛苦。調(diào)動感官,讓自己回歸身體,是一種普遍推薦的緩解獨處痛苦的方式(社交媒體上大家突然間都在烤酵母面包、種植香草,這并非巧合)。

不幸的是,新冠病毒的突發(fā)無法使我們像希望的那樣逐漸適應獨處;隔離是突如其來的。這并不是理想情況,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也可以培養(yǎng)獨處的能力。

實踐指南:如何練習獨處時的“痛苦承受技能”

我讀過的最佳分步指南來自澳大利亞政府衛(wèi)生部支持的臨床干預中心。那里的心理學家們發(fā)布了關于培養(yǎng)“痛苦承受能力”的綜合指南。該指南運用了基于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療法的循證方法,可以免費在線閱讀。這是一本值得完整閱讀的指南,但我會給出指南中推薦的步驟摘要。

第一步,接受你所感受到的痛苦。與其采取平常的逃避方法來避免不舒服的情緒(不管是狂看電視、借酒消愁,還是其他什么),不如用相反的方法:留在情緒中。

第二步,觀察情緒。注意它是如何在你緊繃的肌肉中顯現(xiàn)出來的,或者用意象來描述它(“這種感覺不是我,它就像云朵飄過天空”),這可能會幫助你稍稍脫離它。繼續(xù)觀察,直到它自然消退。

第三步,把注意力放回你當下想做的事情上??梢允呛唵蔚膬?nèi)在任務,比如專注呼吸,也可以是外在任務,比如在疫情期間志愿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預期痛苦的感覺會再回來。但也要知道,你需要真實地面對它們,而不是逃避它們,你在告訴自己,你足夠強大,能處理這些情緒。

如果這聽起來有些耳熟,那是因為它與我們前文提到的經(jīng)驗豐富的獨處者所制定的策略相呼應,比如說單獨監(jiān)禁的幸存者和執(zhí)行模擬火星任務的人。接受獨處,讓它帶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記住使命——這些都是經(jīng)驗證得可靠的獨處策略。你會從其他途徑(諸如當代西方心理學家、正念老師、古代佛教文獻)中發(fā)現(xiàn)相同的策略。

也許這能讓你感到安慰。記住,就像你現(xiàn)在可能感到孤獨一樣,許多人比你更早體驗過獨處。他們留下了最好的建議,告訴你如何充分利用獨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現(xiàn)在和他們在一起。

你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朋友和家人進行交流。我們完全可以繼續(xù)運用這些遠程通訊技術。

不過,出于絕望而使用這些技術和出于正念而使用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我們渴望一刻不停地喋喋不休來逃避孤身一人;后者,我們已經(jīng)面對過獨處的痛苦,并經(jīng)歷了痛苦的自然消退。對于后者,心理學家說,云蹦迪成為了我們接近而不是逃避獨處的獎勵。

文/Sigal Samuel

譯/Amanda

校對/Yord

原文/www.vox.com/future-perfect/2020/4/11/21212845/how-to-be-alone-coronavirus-quarantine-isolation-solitude/

本文基于創(chuàng)作共同協(xié)議(BY-NC),由Amanda在利維坦發(fā)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