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九子連環(huán)草,中藥名。為蘭科植物蝦脊蘭Calanthe discolor Lindl.的地上部分或假鱗莖。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消癰散結(jié)之功效。常用于淋巴結(jié)結(jié)核,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入藥部位地上部分或假鱗莖。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jīng)歸心、肝、胃經(jīng)。
功效活血化瘀,消癰散結(jié)。
主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癰瘡腫毒,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相關(guān)配伍1、治瘰疬,瘡毒:硬九子連環(huán)草9g,水煎服;另取鮮根狀莖適量,搗爛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九子瘍:硬九子連環(huán)草,夏枯草、紅泡木根各9g,老君須、地丁草各6g,煎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曬干備用。
形態(tài)特征根狀莖不甚明顯。假鱗莖粗短,近圓錐形,粗約1厘米,具3-4枚鞘和3枚葉。假莖長6-10厘米,粗達2厘米。葉在花期全部未展開,倒卵狀長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達25厘米,寬4-9厘米,先端急尖或銳尖,基部收狹為長4-9厘米的柄,背面密被短毛。花葶從假莖上端的葉間抽出,長18-30厘米,密被短毛,總狀花序長6-8厘米,疏生約10朵花;花苞片宿存,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近無毛;花梗和子房長6-13毫米,弧曲,密被短毛,子房棒狀;萼片和花瓣褐紫色;中萼片稍斜的橢圓形,長11-13毫米,中部寬6-7毫米,先端急尖,具5條脈,背面中部以下被短毛;側(cè)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花瓣近長圓形或倒披針形,與萼片等長,或有時稍短,中部寬3.5-5毫米,先端稍鈍,基部收狹,具3條脈,兩側(cè)的2條常分支,無毛;唇瓣白色,輪廓為扇形,與整個蕊柱翅合生,約等長于萼片,3深裂;側(cè)裂片鐮狀倒卵形或楔狀倒卵形,比中裂片大,先端向中裂片彎曲,基部約一半合生在蕊柱翅的外側(cè)邊緣;中裂片倒卵狀楔形,先端深凹缺,前端邊緣有時具不整齊的齒;唇盤上具3條膜片狀褶片;褶片平直,全緣,延伸到中裂片的中部,前端呈三角形隆起;距圓筒形,伸直或稍彎曲,長5-10毫米,向末端變狹,外面疏被短毛;蕊柱長約4毫米,上端擴大,蕊柱翅下延到唇瓣基部;蕊喙2裂;裂片牙齒狀三角形,長約0.6毫米,先端急尖;藥帽在前端稍收狹,先端近截形;花粉團棒狀,長約1.8毫米。花期4-5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肥沃處。分布于華東、西南等地區(qū)。
附注同屬植物流蘇蝦脊蘭在四川也叫九子連環(huán)草,或肉連環(huán)。
1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崔亞君 - 副教授,中藥學碩士,碩士生導師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