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精神分析論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概述

精神分析理論分為兩個學派,一個是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經典精神分析學說。另一個是以弗洛伊德之后的榮格(C.G.jung)、阿德勒(A.Adler)、霍妮(K.Horney)和弗洛姆(E.Fromm)為代表的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霍妮提出社會文化理論;榮格的分析理論;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弗洛姆的社會潛意識學說。社會文化學派理論是對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學說的批判與指正。1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主要觀點人格結構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三部分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id)由本能構成,儲存著個體的精神能量。在弗洛伊德看來,本我是無意識的,與現(xiàn)實沒有接觸。本我依據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工作,這指的是本我總是追求快樂,回避痛苦。1

自我(ego),弗洛伊德認為這一人格結構是用來應對現(xiàn)實的。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遵守現(xiàn)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它會在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讓個體獲得快樂。1

本我和自我并不考慮事情的對錯。超我(superego)才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像本我一樣,超我也不考慮現(xiàn)實,它只考慮本我沖動是否滿足道德標準。1

人格發(fā)展理論弗洛伊德關于人格發(fā)展具體階段的理論是建立在他的性發(fā)展理論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格發(fā)展的動力是“力比多”,在不同年齡階段,“力比多”所集中表現(xiàn)的區(qū)域是不同的,這種區(qū)域可稱為“性滿足區(qū)”,個體使用或操作這種區(qū)域時會有一種快樂的滿足。她的口唇區(qū)、肛門區(qū)、生殖器區(qū)級生殖欲等,兒童從出生到成年正是沿著這一順序完成其人格的發(fā)展歷程的。2

1、口腔期(Oral satge,0-18個月)。咀嚼、吸吮和咬是嬰兒獲得快感來環(huán)節(jié)緊張的主要來源。

2、肛門期(Anal stage,18-36個月)。兒童最大的快感來自肛門或與之相關的排泄功能。弗洛伊德認為,如廁訓練可以降低緊張。

3、性器期(Phalic stage,3-6歲)。弗洛伊德用拉丁詞phallus來命名者第三個階段,這個詞的意思是“陰莖”。隨著兒童發(fā)現(xiàn)自我刺激是令人愉悅的,快感也集中在性感上了。弗洛伊德認為,性器期在人格發(fā)展中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俄狄浦斯情節(jié)(Oedipus complex),這指的是兒童發(fā)展出一種強烈的欲望,想要替代同性的父母來享受異性父母的愛情。

4、潛伏期(latency stage,6-青春期)。兒童把所有的性需求都壓抑起來,并發(fā)展出社會和智力技能。通過這一渠道,兒童把能量都釋放到情緒安全的范圍里,這有助于忘記性器期高壓力的沖突

5、生殖期(G額你他了stag,青春期-成年)。這個階段,性欲望再度覺醒,性快感的來源變成了家庭之外的某人。弗洛伊德認為,與父母未解決的沖突會在青少年時期再次浮現(xiàn)出來。但是一旦這些沖突解決了,個體就有能力發(fā)展出作為成年人的成熟愛情關系和獨立的機能。1

弗洛伊德認為,如果個體在任何一個階段潛在沖突沒有得到解決的話,就可能產生固著,固著(firation)是一種精神分析的防御機制,指的是個體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被過度滿足的話,個體就會就會保持在一個早期的精神發(fā)展階段。比如,父母可能給嬰兒過早斷奶,如廁訓練過于嚴格、懲罰孩子的手淫或過分關注孩子。防御機制也是自我使用很多策略來解決需求和現(xiàn)實、本我愿望和超我限制之間的沖突。防御機制(defense mechanisma)通過無意識地歪曲現(xiàn)實來緩解焦慮。1

精神分析理論的補充美國心理學家A.阿德勒和德國心理學家C.G.榮格等人對弗洛伊德過分強調生物本能的理論,作了修改和補充。阿德勒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向上意志”的支配,但所有人或多數(shù)人又都有一種自卑感,他們?yōu)榭朔毕菀赃_到優(yōu)越目標,就會力圖補償。人們對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不斷加以總結和歸納,逐漸被固定下來,形成一套特殊的行為方式,即“生活風格”。他還認為兒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處地位對人格形成有重要影響。容格對弗洛伊德關于“里比多”的觀點作了修正,認為它是一種普遍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于生長和生殖,也表現(xiàn)于其他活動。榮格的個體結構包括意識、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原型,即遺傳的先天傾向;人們的科學和藝術創(chuàng)造都是原型在起作用。1

原型有多種,但以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瑪(anima)、阿妮姆斯(ani-mus)、暗影(shadow)最突出,可分別代表特定的人格系統(tǒng)。榮格還把人格分為外傾和內傾兩種類型。

新精神分析理論20世紀30年代以后,一批德國精神病學者移居美國,其中較著名的人物有:H.S.沙利文、K.霍尼、E.弗羅姆、A.卡迪涅爾、E.H.埃里克森。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強調精神病因的社會因素,重視文化因素對人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這些代表人物的理論側重點各有不同。但他們對弗洛伊德理論既有繼承,又有修正和發(fā)展,所以稱他們?yōu)樾戮穹治鰧W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