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蟾,一種我國獨有的蟾類動物,在貴州省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據(jù)科研資料記載,髭蟾又叫胡子蛙。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1屬,為中國特有珍稀瀕危兩棲動物,雄髭蟾每年發(fā)情期時,上頜邊緣都會長出8至11枚黑色角質刺,有“中國角怪”和“世界上長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稱。
簡述
據(jù)悉,該種動物為世界級的珍稀動物,對環(huán)境的要求十分挑剔,主要棲息在海拔700—1800米溪流附近的山坡、草叢、樹洞和石縫之中,此前僅發(fā)現(xiàn)于我國的梵凈山、峨眉山、雷公山、福建崇安、湖北恩施等地,由于其蝌蚪期長,幼體要2-3年才能完成變態(tài),生長周期比一般的蛙漫長,易遭天敵吞食,成活率低,目前,這種蛙幾乎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專家建議采取措施對其進行重點保護。1
兩棲動物,為我國特產(chǎn)。體長可達10厘 米。身體背、面均呈藍褐色,也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 呈藍綠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頜邊緣有黑色角質刺,雌 蟾上頜邊緣有米色小點。頭部扁寬,前肢長于后肢,趾間 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叢、樹洞、石縫等處,捕 食昆蟲、蛞蝓、蝸牛等。主要產(chǎn)于四川峨眉山。又稱胡子 蛙、胡子蟾、角怪、子蟾。2
物種特征胡子蛙頭部扁平,鼓膜隱蔽。雄性的體長為86毫米,雌性的體長為71毫米左右。最奇怪的是它的眼睛,瞳孔能隨著光線的強弱忽大忽小,鞏膜的上半邊是淺綠色,下半邊卻是深棕褐色。 它的嘴唇好像涂了一圈胭脂和粉,雄性的上唇的兩邊生著黑色的錐狀刺,刺的數(shù)目變異也很大,最少的只有一對,其余的三根、四根、五根都有,最多的為三對。在它身體背部的皮膚上有極細的網(wǎng)狀棱,四肢上的棱較為顯著,呈縱行排列。體背皮膚的顏色為棕褐色,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斑,胯部有一個白色的月牙斑,身體腹面滿布白色的小顆粒。它的后肢短,脛跗關節(jié)前達肩部附近,指端、趾端都很圓,趾間有很小的蹼。1
眼睛瞳孔縱裂,眼球上部呈藍綠色或者淡綠色,全身褐色,長有胡須,眼睛呈兩種顏色。雄蟾上唇緣有10-16枚粗大黑刺,俗稱“胡子蛙”眼內(nèi)虹彩的顏色上半部為藍色,下半部為黑色,上嘴唇長有一排黑刺,一眼看去,就像是長著一圈胡須。
吻部較其他蛙類顯得寬扁而圓。繁殖季節(jié),雄性髭蛙的上頷會緣生出不同數(shù)目、質地堅硬的黑色角質錐狀刺,很像人類的胡須。
每到深秋的夜晚,都會從遠處傳來一陣陣“啊一啊一”的怪叫聲,在巖峰溪澗之間回蕩。在萬籟俱寂的夜里,這種叫聲常常令人心驚肉跳。
而尤以峨眉山的最為珍貴,峨眉山的“峨眉髭蟾”生長在上頜一周,具有明顯的“胡髭”特征。
生態(tài)習性胡子蛙從受精卵到成蛙要經(jīng)過半年,蝌蚪從卵中孵出要經(jīng)過三年的水中生活,才能長成成蛙。雌蛙剛產(chǎn)的卵一團一團的,白色。
秋季是胡子蛙繁殖的季節(jié),這時當?shù)卮迕癫环帜信仙伲=Y伴進山捕捉成蛙和蝌蚪,連卵團也一塊采集。他們將捕獲的成蛙和蝌蚪放在鼎鍋里和大米一起熬粥煮食。過去,村民用有毒植物放入水中毒殺成蛙和蝌蚪,現(xiàn)在一些人干脆直接使用農(nóng)藥毒殺成蛙和蝌蚪。
它白伏夜出,捕食昆蟲、蝸牛等。世界上現(xiàn)在只發(fā)現(xiàn)大部分頒布于中國東南和西南一帶的極少數(shù)高山地區(qū)。在交配季節(jié),雄蛙才長出角質刺。
胡子蛙的習性的確十分奇怪。每年11月,當青蛙已經(jīng)開始冬眠的時候,它卻進入溪水中準備繁殖,那奇特的大咧咧的怪叫聲就是雄性為了尋求配偶發(fā)出的信號。雌性將卵產(chǎn)在溪流中,呈環(huán)狀或團狀粘附在石頭的底面,每次產(chǎn)卵的數(shù)量可達335粒左右,卵的直徑為3.4毫米,一端呈灰白色。
髭蟾的卵要經(jīng)過一個月左右才能孵化成蝌蚪。蝌蚪大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緩流處或回水蕩內(nèi),全長可達91毫米,其中頭部和身體長31毫米。它們的背面為深棕色,尾灰棕色,有深色斑,體尾交界處有淺色的“Y”形斑。蝌蚪白天隱蔽在石縫內(nèi),以苔蘚、藻類為食,大約再需要兩個長冬才能長出四肢,經(jīng)過變態(tài)成為小“角怪”。這種發(fā)育過程跟青蛙完全不同。
這種蛙對環(huán)境的要求十分挑剔,主要棲息在海拔700—1800米溪流附近的山坡、草叢、樹洞和石縫之中,幼體要2-3年才能完成變態(tài),生長周期比一般的蛙漫長,成活率很底,目前,這種蛙幾乎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3
養(yǎng)殖技術池塘要求可選擇庭院小水體養(yǎng)殖,也可利用池塘單養(yǎng)。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水、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塘保水性能好,面積一般為67 平方米~ 1334 平方米,水深1 米~ 1.5 米。進水口、排水口設防逃設施,在池塘一角養(yǎng)殖一些水草如水葫蘆,讓魚隱蔽、藏身。有條件的最好在塘基四周用網(wǎng)目為0.2 厘米~ 0.4 厘米的網(wǎng)片圍起來,網(wǎng)高80 厘米,底部埋入土中20 厘米,以防蛇、蛙等敵害進入。放養(yǎng)前10 天排干池水,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80 公斤~ 100 公斤全池潑灑消毒。
魚種放養(yǎng)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規(guī)格整齊。一般大一點的池塘每667 平方米放規(guī)格3 厘米~ 5 厘米的胡子蛙魚種2 萬尾~ 3 萬尾,庭院小水體每平方米放80 尾~ 100 尾。魚種放養(yǎng)時用3% 食鹽水浸洗10 分鐘左右。
飼料投喂胡子蛙的飼料來源廣泛,螺、蜆、蚌肉、蠅蛆、蚯蚓、死魚蝦、屠宰場下腳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均可投喂。螺、蜆、蚌等投喂時要將殼打碎,使用粉狀飼料最好與鉸碎的肉漿拌合投喂,投喂配合顆粒飼料其蛋白質含量應在30% 以上。每天投喂2 次,為適應胡子蛙的攝食習性,投喂時間宜在清晨和傍晚進行。投喂量應根據(jù)氣候、水溫、水質和魚攝食強度而靈活掌握,并適當進行調(diào)整。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 ~ 8%。
日常管理養(yǎng)殖期間,要視水質肥瘦程度,適當施用有機肥培育浮游動物,以增加天然餌料,減少生產(chǎn)成本。經(jīng)常加注新水,一般每隔7 天~ 10 天注水1 次,高溫季節(jié)每隔5 天~ 7 天注水、換水1 次,每次注水10 厘米~ 15 厘米深,以防水質惡化。每隔15 天左右使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15 克~ 20 克,化水全池潑灑,以調(diào)節(jié)池水p H 值,改善水質條件。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在下雨天要注意檢查池塘攔魚設施,防止逃魚,并注意防蛇、鼠等危害。胡子蛙疾病較少,常見的有打印病、膚霉病、腸炎病。防治打印病,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 克對水全池潑灑;防治膚霉病,每立方米水體用小蘇打400 克和食鹽400 克對水全池潑灑;防治腸炎病,每立方米水體用強氯精0.3 克對水全池潑灑,同時每50 公斤飼料中加魚必康100 克,連喂3 天。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高立杰 - 副教授 -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