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吸血鬼烏賊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外形特征

吸血鬼烏賊身長約30厘米,顏色為深紅或紫紅色,有8只“腕”,兩只“鰭”狀物,看起來和兩只耳朵;它的形態(tài)像膠凍樣,更像一個水母的近親而不像魷魚或者烏賊。

生活習性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釘子一樣的尖牙,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后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xù)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吸血鬼烏賊靜止在水中,并伸出它的觸手,這樣的情況下它可以使用很少的氧氣,這是非常節(jié)約氧氣的捕獵方式,當小動物碰到觸手時,它迅速移動,然后用觸手將獵物包住吃掉。然而就在這種極端缺氧的情況下,依然有捕食者存在。當吸血鬼烏賊感知到來自鯊魚的危險后,它打開了發(fā)光器官,同時張開身上的薄膜和觸手,并將自己包裹起來。同時它還把發(fā)光器官逐漸縮小,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已經逃遠的假象,當鯊魚靠近時,它放出發(fā)光的小點進一步迷惑鯊魚,并讓自身成功的逃了,這些出色的適應能力使吸血鬼烏賊在其他同期物種滅絕的情況下,一直生存了下來。1

分布范圍幽靈蛸是一種發(fā)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fā)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fā)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huán)境中就完全不可見。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生物演化吸血鬼烏賊既不同于烏賊又異于章魚,是烏賊和章魚的祖先,億年前因躲避蛇頸龍的獵食,從淺海向深海移居,億年來其形態(tài)不曾改變。

科學家們相信,古代的吸血鬼烏賊生活在淺海。當時蛇頸龍具有10米的身長,行動迅捷并且異常兇猛,它在淺海中游戈尋找獵物,沒有硬殼保護的烏賊很容易成為蛇頸龍的食物。如此看來由于近海捕食者蛇頸龍的出現(xiàn),遠古時代的吸血鬼烏賊不得不向更深的海域遷徙。

令人驚奇的是,它們適應深海的環(huán)境,并生存了幾千萬年,雖然外表沒有任何的改變,但是它的生理構造卻在缺氧的情況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一種特殊的色素讓它的血液中可以貯藏比其他烏賊多五倍的氧氣,并且它還有一個高超的本領使它能在深海中生存,那就是它的身體可以發(fā)出生物光。當感覺到有危險存在的時候,就會突然發(fā)光,迷惑獵食者。

日本北海道出土的已有8000萬年歷史的白堊紀蛇頸龍化石。在它胃里發(fā)現(xiàn)的一個動物化石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人們猜測這很有可能是吸血鬼烏賊的祖先。從化石的大小推斷,它比如今的吸血鬼烏賊要大上三倍,幾乎有一米長。

電腦動畫把古代吸血鬼烏賊的生活方式進行了虛擬,并重新展示在我們面前。從化石來看,它和現(xiàn)代的近親具有很大的區(qū)別,發(fā)光組織不僅僅是吸血鬼烏賊的專利,這在深海生物中非常普遍,在這里90%的動物可以自身發(fā)光。這似乎是深海動物在生存斗爭中的無價之寶,當這些生物感覺到有危險存在的時候,就會突然發(fā)光,迷惑獵食者。有些生物全身都長滿了發(fā)光體,這種生物的觸角可以產生發(fā)光的黏液來嚇退潛在的捕食者。

處在深海生態(tài)食物鏈頂級位置的烏賊,當然也有這種本領。利用發(fā)出的光,可以將其完全隱藏。我們不可能知道深海動物發(fā)光的所有用途,我們只知道他們有時用發(fā)光來吸引異性,或者是嚇退捕食者,不過還有許多用途可能是我們永遠無法知曉的。對于吸血烏賊也是如此,他深紅色的身體,可以溶入深海黑暗的背景之中,也有可以發(fā)光的器官,但它是如何使用這個秘密武器的呢?

高感光度錄像機第一次捕捉到了它發(fā)光器官的神來之筆,這對發(fā)光點如同為眼睛一般,可以嚇退敵人。吸血鬼烏賊充分利用了這些奇特的發(fā)光和變形能力。這使它能夠在茫茫深海中生存至今。

海洋探索以下是中央電視臺科教節(jié)目中的相關介紹

對那些致力于研究海洋深處的人們來說,在黎明前他們的一天就已經開始了。布魯斯·羅賓森博士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深海生物學家,今天,他將要開始新的一次海洋探索。

在這熟悉的海面下隱藏著一個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神秘世界,羅勃斯號海洋研究船駛入了太平洋,開始了這次探險之旅。這艘船作為蒙特麗海灣的深海研究船已有近十五年的歷史,羅賓森博士和他的小組利用深海探測儀器曾經取得過一個又一個卓越的成績。

這是蒙塔那號無人潛水探測器。在西班牙語中,蒙塔那是窗戶的意思,這艘由數千名富翁贊助的潛水器的確是我們通往海洋深處的一扇窗戶。蒙塔那號在1998 年安裝了一臺高清晰度攝像機,這使得羅賓森博士和他的小組能夠對深海的情況進行更為細致的觀察。羅賓森博士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水下六百米到九百米的水域,即缺氧水層。盡管氧氣極其缺乏,但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死氣沉沉。這里生存著很多不可思議的生物,其中一種生物讓羅賓森博士非常興奮,這就是一百多年前從深海打撈上來的具有怪異外表、來自深淵的吸血鬼烏賊。

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幽靈蛸。

深水探測100多年前,一艘德國科考船首次從4000米的水下,打撈上了這種奇異的生物,它的表皮是黑色的,而眼睛卻是紅色的。這使人們感到,它看起來更像是傳說中吸血鬼的形象。吸血鬼烏賊也便由此得名。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幽靈蛸卻表示它應該是章魚的一種。那么,它究竟是烏賊還是章魚呢?或許,我們只能期待羅賓森博士的此次探險行動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收獲。畢竟,羅賓森博士的小組曾經是第一個在深海觀察到這種生物的人們。

今天,海洋學家們把蒙塔那號潛水觀察器放到水下一千米左右的地方,期待發(fā)現(xiàn)吸血鬼烏賊。

蒙塔那號潛水觀察器由母船遙控。這次的高科技行動更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生活水域潛水器已經下潛到了400米,各種各樣的未知生物從鏡頭前掠過,就好像飛機穿越的云層一樣。這個像星云一樣的動物是由膠質構成的,大約有兩米寬。而這個拖著長長尾巴,看似蝌蚪的東西才是它的身體。

遠處一個黑色的東西漂了過來,它會是這次行動的主要目標――吸血鬼烏賊嗎?

蒙塔那號在兩個小時的下潛過程中,只遇到了很少的幾種生物,這就是一個很明確的標志,那就是我們已經到達了氧氣極其缺乏的水層。

其中一種能適應極度缺氧環(huán)境的動物就是羅賓森博士正在搜尋的吸血鬼烏賊。1996年,他是惟一見到過活吸血鬼烏賊的人,從那時起,他對這種動物的興趣就從未減弱過。

捕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想要遇到你所期待的東西的確顯得有些不太現(xiàn)實。

突然一個物體從左側游過了潛水器。

蒙塔那號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遠處一個浮動的暗色物體。

隊員們終于找到了它們苦苦追尋的吸血鬼烏賊,一個來自遠古的活化石。

這只足球大小的吸血鬼烏賊,靠輕輕擺動它的鰭來游動。一百多年前,人們曾經認為它是黑色的,而眼前這只則是暗紅色的,因為紅光不能透過海水到達這樣的深度,這成了很好的偽裝。

在深海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吸血鬼烏賊。

按照與身體比例的計算,他那寶石般的眼睛可以算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了。

吸血鬼烏賊的大眼睛反射出了攝像機的影子,這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對視。潛水器就像一個時間機器,把我們帶回了遠古時代。

捕獵時它把身體完全展開,形成一個圓圈,然后把獵物包起來。

這時吸血鬼烏賊用力擺動了幾下它的鰭,很快逃離了我們的視線,在這樣的深海中,它只需要移動很小的一段距離就能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隊員們很失望,他們沒能活捉到這只吸血鬼烏賊,但是,他們至少有了一次近距離觀察它的機會,同時在五個小時的下潛中,他們還見到了很多平時無法見到的深海生物。

再次抓捕到了秋天,造成洋流的強烈海風漸漸平息,海岸也漸漸安靜了下來。但卻到了羅賓森博士和他的小組繁忙的時候。雖然他們只見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吸血鬼烏賊,但是大多數都是在這段時間發(fā)現(xiàn)的,因此,也許這是捕捉吸血鬼烏賊的大好時機。這次羅賓森博士下定決心一定要抓到一只活的吸血鬼烏賊。因為這是對它進行研究的最好方式。

蒙塔那號下潛到了缺氧水層,他們的時間非常有限。這時羅賓森博士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東西,這遠方隱約可見的東西是一只吸血鬼烏賊嗎?

這次吸血鬼烏賊顯得十分的平靜,希望它不要想突然逃跑,這是活捉它絕好的一次機會。我們在鏡頭里可以看到,在它的觸手中伸出的卷狀細絲,這是吸血鬼烏賊所獨有的,這一特點在日本發(fā)現(xiàn)的標本上第一次為人所知。羅賓森博士認為這是吸血鬼烏賊在極度缺氧的環(huán)境中生存的秘密武器。它伸出了細絲器官,約有一米長,然后靜止不動。很明顯吸血鬼烏賊是在用它作為探測器來捕捉獵物。

蒙塔那號約在母船水下一千六百米,在這樣的情況下操縱潛艇是很困難的,一次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前功盡棄。

吸血鬼烏賊將被小心地運到羅賓森博士的研究所,在這里,精密的儀器能夠在盡可能接近自然狀況的條件下對吸血鬼烏賊進行仔細地觀察。這個容器能讓吸血鬼烏賊處于冰冷并且缺氧的環(huán)境中,就和它所生活的深海環(huán)境一樣,這樣羅賓森博士終于可以如愿以償地對它進行研究了。在捉到它以后,吸血鬼烏賊幾乎不吃東西,新陳代謝緩慢,而這正是對缺氧環(huán)境的適應。

其實,吸血鬼烏賊既不是烏賊也不是章魚,烏賊有十條觸腕,而吸血鬼烏賊卻只有八條,這與章魚非常一致。但是,章魚的身體上卻沒有肉鰭,這又是烏賊所特有的。所以,吸血鬼烏賊是烏賊和章魚在分化成兩種不同物種前共同的祖先。

科學家們又有了一個新的猜測,吸血鬼烏賊不是在這樣的深海環(huán)境中進化的。

活化石在海洋深處,有一個奇妙的世界,只有少數人有幸得以一見,正是羅賓森博士極具價值的研究工作使得我們對這個不可思議的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就是千萬年來幾乎毫無變化的海洋活化石―――吸血鬼烏賊。

海洋正向我們展示著它無窮的秘密,它還有可能蘊藏著比吸血鬼烏賊更為獨特的神秘生命嗎?

生態(tài)作用2012年9月,研究發(fā)現(xiàn)吸血鬼烏賊是海洋中的垃圾處理機,吸血鬼烏賊借助又長又細的卷絲來捕獲飄蕩在水中的海洋碎屑,其中包括甲殼動物的眼睛和腿以及幼蟲的糞便,在吞食之前它們會用粘液覆蓋海洋碎屑。

海洋碎屑包括一些死去的甲殼動物、幼蟲、卵甚至有一種名為樽海鞘的水母狀生物,當碎屑下落并且經過細絲時就會被上面的粘性體毛結構捕獲。然后烏賊就能夠把食物拉過來并且刷到自己的觸手上,它的觸手會用粘液把食物粘合到一起。然后借助手指一樣的卷毛把食物移動到嘴中。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