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袋衣蛾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袋衣蛾,Tinea pellionella,是指谷蛾科衣蛾屬的一個物種。成蛾體長6mm。前翅暗黃色,各有3個很弱的斑點(看起來像兩個)。幼蟲長達10mm。生活在繭絲織成的管中,一般與其吃的紡織物顏色相同。蛹形成于封閉幼蟲殼中。為害紡織物,造成規(guī)則的孔洞。比普通衣蛾更加罕見。動物制品或獸皮類的進口物品需要格外注意。

名稱與分類地位學名:Tinea pellionella Linne

俗名:負袋衣蛾

分類地位:鱗翅目衣蛾科1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45—7毫米,展翅寬10-13毫米。下顎須長,絲狀。前翅背面淡灰褐色,前翅室末端的三個斑點形成三角形。后翅黃褐色,有光澤,后緣著生細長鱗片。雄蟲較小,善飛翔;雌蟲遲鈍,僅能作短距離飛翔。

**幼蟲:**成熟幼蟲體長約8毫米。身體近于白色至乳白色。頭部褐色,有單眼對,前胸的盾片褐色,沿背中線無色素。右上顎末端有齒5個,第一個齒的基部有一個小突起。趾鉤16-17個,單序,排列成橢園形。第9節(jié)的趾鉤排列成半園形1。

生活習性一年發(fā)生4-5代,以幼蟲越冬。雌蟲羽化后1-6天,開始產(chǎn)卵。產(chǎn)卵平均48粒左右。蟲能作一個帶著爬行的袋。這個袋以它所吐的絲和食物內(nèi)的纖維連接而成,袋的兩端都有開口。做一個袋約需24小時。隨著生長,而袋不斷護大。幼蟲能在袋內(nèi)轉(zhuǎn)身,所以能從兩端取食而不改變袋的位置。幼蟲在黑暗環(huán)境比在明暗交替的環(huán)境為害較大,在溫度較大的環(huán)境為害也較大。幼蟲成熟后,先把袋固定起來,然后把袋的一端封住,在其內(nèi)化羽化。耐寒力強,能耐-6——-10℃低溫1。

為害性為害兔毛、羊毛、雞毛等含角質(zhì)蛋白的物品。倉貯兔毛受到此蟲和幕衣蛾為害的情況:被害兔毛呈一團團僵毛,里面混雜蟲袋、蟲糞及蟲殼,嚴重影響兔毛柔軟、潔白的性能,從而失去“優(yōu)質(zhì)”的經(jīng)濟價值2。

分布主要分布在華中地區(qū)和北京、西藏等地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楊紅珍 - 研究館員 - 北京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