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筋藤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門的木質(zhì)藤本,一般長2至3m,莖有縱條紋,青綠色,無毛。喜生于山野、溝邊的林中或混木叢中,長4-8cm,寬1.5~3.2cm,頂端漸尖或短漸尖,稀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邊緣近全緣,僅有不明顯的疏細鋸齒。多見于廣東、廣西。藥用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形態(tài)特征本品又稱鐵牛入石。為鼠李科翼核果屬植物 Ventilagoleiocarpa Benth。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備
用。1藤狀灌木;幼枝被短柔毛,小枝褐色,有條紋,無毛。葉薄革質(zhì),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長4-8厘米,寬1.5-3.2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稀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邊緣近全緣,僅有不明顯的疏細鋸齒,兩面無毛,或初時上面中脈內(nèi),下面沿脈有疏短柔毛,側(cè)脈每邊4-6(7)條,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具明顯的網(wǎng)脈;葉柄長3-5毫米,上面被疏短柔毛?;ㄐ?,兩性,單生或2-數(shù)個簇生于葉腋,少有排成頂生聚傘總狀或聚傘圓錐花序,無毛或有疏短柔毛,花梗長1-2毫米;萼片三角形;花瓣倒卵形,頂端微凹,雄蕊略短于花瓣;花盤厚,五邊形;子房球形,全部藏于花盤內(nèi),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淺裂或半裂。核果長3-5(6)厘米,核直徑4-5毫米,無毛,翅寬7-9毫米,頂端鈍圓,有小尖頭,基部1/4-1/3為宿存的萼筒包圍,1室,具1種子?;ㄆ?-5月,果期4-7月。青筋藤葉互生,薄革質(zhì),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面光亮,可見很密的橫行小脈;葉柄短。春夏間開花;花白色,4~8朵簇生于葉腋或在小枝上部聚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管倒圓錐狀,5裂,裂片近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瓣5枚,微小,2裂;雄蕊5枚,生于花瓣基部;子房藏于花盤內(nèi),有極短而2裂的花柱。堅果球形、成熟時紅褐色,頂端有膜質(zhì)的薄翅著生于種子部分,直徑4~6毫米,翅長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具明顯凸起的中肋2。
識別特征1.木質(zhì)藤本,一般長2~3米。莖有縱條紋,青綠色,無毛。
2.葉互生,革質(zhì),有短柄,卵形或矩圓形長4~8厘米。
3.花腋生,細小,綠白色。果小,頂部有鴨舌形膜質(zhì)的薄超,超長3~5厘米,故又稱“翼核果”3。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叢中。常生于低海拔的山野疏林下或林谷中及溪邊,分布于我省各地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qū)。印度、緬甸、越南亦有分布。
分布范圍分布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云南。印度、緬甸、越南有分布。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分子醫(y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