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主要是棲息在水底或附著在水中植物和石塊上的肉眼可見的水生,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行動能力差,壽命比較長,形體較大,易于辨認,分布廣泛。

簡介棲息在水底或附著在水中植物和石塊上的肉眼可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包括很多動物門類,主要有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1。

生活環(huán)境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有的種類只生活在海洋中,如刺參(Stichopus japonicus)、海星、毛蚶[Arca(Ana-dara)subcrenata]、縊蟶(Sinonovacula constricta)、牡蠣、沙蠶(Nereis)、對蝦(Penaeus orientalis)等。有的種類只生活在淡水水域里,如環(huán)棱螺(Bellamya)、蜻蜓(Anisoptera)稚蟲、石蠅 (Isoperla)稚蟲、水蚯蚓、河蚌等。

生命特征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行動能力差,壽命比較長,形體較大,易于辨認,分布廣泛。它們的種類和群落結構同周圍環(huán)境質量之間的關系特別密切,可作為水污染指示生物。例如存在翅目 (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蜉蝣目 (Ephemerida)昆蟲稚蟲,通常表示水體比較清潔;存在四節(jié)蜉(Baetis)稚蟲等表示水體受到中度有機物污染;存在顫蚓(Tubificidae)、 食蚜蠅(Sуrhidae)幼蟲等表示水體受到嚴重的有機物污染。柱頭蟲(Balanoglossussp.)、沙蠶(Nereis)等是比較耐污染的種類。

學術考證一些學者根據(jù)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類和群落結構同水質的關系提出各種水污染的生物指數(shù)和生物種的多樣性指數(shù)作為評價水體質量的生物指標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黃頭生 - 副教授 - 華北電力大學

評論
科普5c356ffc74420
少師級
閱讀。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