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草是禾本科硬草屬下的一個種,為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植物。種子繁殖,種子在土壤中的適宜出苗深度為0.12-2.4cm,深度超過2.4cm難以出苗,分蘗力強(qiáng),單株分蘗6個左右,分枝雙生。多生長于丘陵、溝渠旁及田間,主要危害小麥等旱地作物,秋季播麥后日平均溫度16-18℃時3-5天,形成出草高峰,即小麥出苗后至1葉期。稻茬麥田出現(xiàn)在播后20-25天,次年3月份出現(xiàn)第二個出草高峰。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等各省區(qū)有較為廣泛的分布。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簇生,高5~15厘米,自基部分枝,膝曲上升。葉鞘平滑無毛,中部以下閉合;葉舌短,膜質(zhì),頂端尖;葉片線狀披針形,無毛,上面粗糙。圓錐花序緊密,分枝粗短,小穗線狀披針形。穎果紡錘形。種子繁殖,種子在土壤中的適宜出苗深度為0.12~2.4cm,深度超過2.4cm難以出苗;分枝雙生1。
①根:須根系。
②莖:直立或基部斜升,簇生,徑2mm,平滑,具3節(jié),節(jié)較腫脹。株高10~40cm。
③葉:線狀披針形,長5-14cm,寬3~5m,扁平或?qū)φ?,平滑或上面與邊緣微粗糙。葉鞘平滑無毛,有脊,下部閉合,長于節(jié)間,頂生葉鞘長4-1lcm。葉片或葉鞘帶紫綠色。葉舌三角形,膜質(zhì),長2-3.5mn,頂有3叉,先端截平或具裂齒。
④花:圓錐花序較密集而緊縮,堅硬而直立,長8-12cm,寬1~3cm。分枝孿生,常1長1短,前者可達(dá)3cm,后者僅具1~2個小穗,粗壯而平滑,直立或平展。小穗柄粗壯,側(cè)生者長0.5~1m,頂生者長2.5m。小穗有2-7朵小花,長4~5.5m,草綠色或淡褐色。小穗軸節(jié)間粗壯,長1m。穎卵狀長圓形,頂端鈍或尖。第1穎長1.5mm,具1脈。第2穎長2-3mm,具3~5脈。外稃寬卵形,具脊,頂端鈍,具5脈,邊緣具狹窄的干膜質(zhì),基部平滑無毛。第1外稃長3mm,內(nèi)稃長2-2.5m,寬0.8m,脊微粗糙,頂端有缺口?;ㄋ庨L1mm。
⑤果實:穎果紡錘形,長1.4m。
⑥種子:種皮深灰色至草綠色2。
生長環(huán)境生于中山石質(zhì)地帶,海拔500-1000米。
分布范圍產(chǎn)新疆(天山),廣布于歐洲、地中海地區(qū)、俄羅斯、小亞細(xì)亞、伊朗、亞洲喜馬拉雅地區(qū)。模式標(biāo)本采自歐洲南部。
危害硬草多在小麥、玉米等旱地作物田造成為害,在一些水稻旱作及老直播區(qū)同樣對水稻的生產(chǎn)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稻麥連作田塊的發(fā)生量顯著高于水旱輪作田塊。該雜草的各種生物學(xué)特性決定了其田間防治具有一定的難度,應(yīng)采用農(nóng)藝措施和化學(xué)除草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其進(jìn)行控制。
防治硬草在水量充足的田間無法造成大范圍的為害,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注意實施水旱輪作能夠很好的控制硬草的為害;如田間硬草為害嚴(yán)重,所留存的種子量較大,應(yīng)考慮下茬改種其他作物。
在小麥播種后只出苗前,采用2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150g/畝,或900克/升乙草胺乳油(野老旱衛(wèi))80-100g/畝,兌水35-50公斤進(jìn)行土壤噴霧處理。
如錯過了芽前封閉除草的時機(jī),可以在小麥越冬前,或初春草齡較小時,采用6.9%精惡唑禾草靈乳油60-80 ml/畝,兌水35-40公斤進(jìn)行莖葉噴霧處理予以防治。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