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的人,在正常的海灘上正常游覽,絕無可能撿到鮑魚。別說鮑魚,連個活蛤蜊都很難碰上。然大海物產(chǎn)豐富,退潮后的海邊礁石間不會讓人空手而歸,至少藻類還是有一些的,本篇介紹9種,都能湊合吃。
綠藻類雖是“簡介”,該顯擺的知識點還是不能少。過去認為藻類蓋屬植物,但新的研究證明了藻類是來源各異的大雜燴。“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所以現(xiàn)在已被拆的七零八落,綠藻還算是正經(jīng)植物,畢竟它是綠的(誤)......
圖一 孔石莼
圖二 孔石莼
1、孔石莼/Ulva lactuca L.,藻體鮮綠,呈不平整的片狀,中有孔洞,故名。以固著器依附于海邊巖石,但會被海浪沖掉,退潮后往往像廢棄的破塑料紙一樣散落或聚焦在海灘上??瓷先ヂ裉?,實際上能吃,俗稱“海白菜”或“海菠菜”。市場上偶爾有少量出售,可焯熟涼拌或做湯。
圖三 緣管滸苔
2、緣管滸苔/Enteromorpha linza,藻體細長,鮮綠,也叫長石莼,有些地方也叫它海白菜,吃法和孔石莼類似,估計口感更好一些。話說滸苔還有很多種,導致每年夏天“到青島海邊來看草原”景象的就是滸苔,扎堆野生的最好不吃,太臟。
圖四 刺松藻
圖五 刺松藻
3、刺松藻/Codium fragile,深綠乃至于墨綠色,海綿質(zhì),藻體圓柱狀具復叉狀分支,和松枝有神似之處,故得此名,有些地方稱之為“海雞爪菜”或“指頭菜”。黃渤海沿岸常見,獨特的形態(tài)使得它很容易辨認。一般采其幼體食用,可焯熟涼拌。
紅藻類在新的分類系統(tǒng)中,紅藻類和綠色植物均屬“古質(zhì)體類”,可以認為“古質(zhì)體類”是廣義的植物,也稱“泛植物”。所以,把紅藻說成是植物也是勉強可以的。
圖六 石花菜涼粉
圖七 石花菜
4、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紅藻類,紫紅色或棕紅色,扁平直立,叢生成羽狀分枝。藻體革質(zhì),較為堅韌,一般不做鮮食??捎脕戆局魄鄭u特產(chǎn)“海菜涼粉”,制作頗為耗時,需長時間浸泡、反復漂洗,去除泥沙等臟東西,然后下鍋煮,最終才能形成晶瑩剔透的“涼粉”。
圖八 角叉菜
5、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藻體紅紫色,軟骨質(zhì),基部稍圓,向上漸扁,上部分叉。能吃,但不太好吃,更重要的用途是制造卡拉膠,卡拉膠含量占其干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卡拉膠是好東西,食品工業(yè)和化妝品不可一日無此君。
圖九 真江蘺(可能是)
圖十 “龍須菜”
6、真江蘺/Gracilaria asiatica,藻體暗紫色或紫褐色,單生或叢生,線形圓柱狀,有分支,猶如“龍須”,和同屬的龍須菜/G.lemaneiformis較為近似,不易分辨。也不用分辨,反正吃的時候都叫“龍須菜”。
圖十一 海膜
圖十二 海膜
7、海膜/Halymenia floresia,顧名思義,這玩意兒長得就像一片膜。藻體膜質(zhì),紫紅色,有點像紫菜,但不是紫菜,生長在低潮帶巖石或養(yǎng)殖海帶、貽貝的架子上。能吃,涼拌,好吃。
褐藻類褐藻和紅藻、綠藻的情況有所不同,它已經(jīng)被徹底開除出植物界,連“泛植物”也不算。目前,褐藻被歸入一個叫做“SAR超類群”的范疇,好讀書別求甚解,無需了解過多,知道它不再是植物就已經(jīng)很淵博了。
圖十三 萱藻
圖十四 萱藻
8、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藻體黃褐至深褐色,單條叢生,直立管狀,大連沿海一帶稱之為海麻線,山東這邊叫它駱駝毛或海嘎線。其蛋白質(zhì)含量略高于紫菜,味道鮮美,北方沿海人民喜歡用來做餡料包包子,非常受歡迎,價格比較高,也不太容易撿到。
圖十五 裙帶菜
圖十六 裙帶菜
9、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大型海藻,藻體褐色柔革質(zhì),葉片較海帶薄,葉緣呈羽狀裂片(有時不分裂),外形像像裙帶,故名。本種一般來源于人工養(yǎng)殖,可鮮食或曬干備用,腌咸菜或包包子都不錯,中間的“柄”可燉肉。海邊偶爾能見到,放心撿,最多就是養(yǎng)殖場漂過來的。
最后再啰嗦兩句。很多海藻含有一些呈味氨基酸,故鮮味明顯,最早的味精即來自于海藻。這會給人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錯覺,而事實上藻類含量最高的膳食纖維(海藻多糖)并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營養(yǎng)價值一般,當減肥食品還可以。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