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除了藻類,青島海灘上到底能撿著啥?

五次方物語
業(yè)余植物人,動植物科普作者。
收藏

連續(xù)多云陰雨N天,周末“終于青天優(yōu)美為你獻(xiàn)”,不出門辜負(fù)好天氣,于是本磚家親自到棧橋旁邊的潮間帶勘察了一番,頗有些收獲,遂有此篇。

潮間帶

圖一

圖二

潮間帶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通俗地說,就是漲潮和退潮之間海水所能漫過的區(qū)域。如圖一,凡是海水能較長時間覆蓋的地方,都像千年不洗的床單一樣“污跡斑斑”,但此時卻是大部分露出水面的,這就算“潮間帶”;近處看上去很干凈的礁石,海水基本夠不著,當(dāng)然也就沒啥附著的生物。

對于海洋生物來說,潮間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環(huán)境,能在這兒安營扎寨的都是硬茬兒。這鬼地方的特點是微環(huán)境變化劇烈,時而干燥時而潮濕,溫度時高時低,鹽度也是時時變化,不會點兒什么“龜息大法”都活不下去。通常體型比較小,尤其是像棧橋海灘這種人盡可夫的地兒,個頭大了早下鍋了。

長牡蠣

圖三 長牡蠣

OK,先從礁石上的“污跡”開始說起。非常慚愧,我曾長期誤認(rèn)為那些白色斑塊只是很久以前牡蠣們愛過的證據(jù),今天才發(fā)現(xiàn)有活著的。雖然雙殼緊閉,但能感覺到生命的氣息。如果你足夠不要臉,可以帶上趁手的工具和青芥辣,現(xiàn)場吃起來?;径际情L牡蠣/Crassostrea gigas,看起來并不長,那是環(huán)境惡劣沒長開。

東方小藤壺

圖四 東方小藤壺

這種長著微型鬼臉的小東西就是傳說中的“藤壺”,可能是東方小藤壺/Chthamalus challenger,營固著生活的甲殼類動物。幼時可自由活動,后通過黏性極強的藤壺初生膠黏在石頭上,礁石上成片的灰白色圓形小凸起也是它或其遺跡。南方海域有可以入饌的大型藤壺類,據(jù)說味道極鮮,北方的太小不值當(dāng)?shù)摹?/p>

背小笠貝

圖五 背小笠貝

圖六 背小笠貝

海灘上是絕對不會有鮑魚的,倒是有一種和鮑魚一樣螺殼較扁的小型螺類,圖三的空牡蠣殼中就趴著幾個,這叫背小笠貝/lottia dorsuosa,螺殼形狀就像個斗笠,故俗稱帽貝、將軍帽(臺灣稱“鴨青螺”)。我兒子更小的時候很喜歡這東西,,簡直愛不釋手,親切地稱之為“小鮑魚”。要是能長大一些,真能和鮑魚相媲美。

短濱螺

圖七 短濱螺

礁石上數(shù)量最多的螺類,恐怕非短濱螺/Littorina (L) brevicula莫屬。我感覺現(xiàn)在好像還不到季節(jié),有時候海邊礁石上密密麻麻爬滿了這東西,密恐患者看了當(dāng)場就得跪下。長時間離水也不會死,甚至能爬到連我這種玉樹臨風(fēng)的個頭都要“仰拍”的高處,也不知圖個啥。能吃,好吃,即青島人說的“香波螺”。

紫貽貝

圖八 紫貽貝

圖九 紫貽貝

在犄角旮旯處,還有擠在一起的黃豆或指甲蓋大小的黑色貝類,即幼年“海虹”,青島最便宜的海鮮之一,正名紫貽貝/Mytilus edulis(或同屬),如圖八。為了給各位樹立正確的參照系,我薅下來倆放在手心。這東西靠“足絲”固著在石頭上的,得用點內(nèi)力,又不能太使勁,不然就碎了。畢竟還是個寶寶。

海邊的物種當(dāng)然不止這么寥寥幾種,但當(dāng)天碰到的有名有姓的就這么多,主要是日頭太曬,懶得再繼續(xù)探索了......下面我再把以前拍的幾種海洋動物一并介紹下,地理位置還是限定在棧橋附近,能不能遇到可能和時間、季節(jié)有關(guān),隨緣吧。

肉球近方蟹

圖十一 肉球近方蟹

翻開海邊的小石塊,可能會有比小指甲蓋還小一半的小螃蟹四處逃散,但太小了我不認(rèn)得,稍大一點的還行,比如上圖這只肉球近方蟹/Hemigrapsus sanguineus,一般就棲息于低潮線的巖石下或石縫中。其因“鉗子”關(guān)節(jié)處有個像“肉球”一樣的結(jié)構(gòu)而得名,并不是說它渾身都是肉,不過也能將就吃。

紅條毛膚石鱉

圖十二 紅條毛膚石鱉

圖十三 “七星鮑”

這位又是何方妖孽呢?像踩扁了的“八節(jié)毛”,又像土鱉。嗯,確實是“鱉”,只不過它叫“石鱉”,全稱紅條毛膚石鱉/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黃渤海海域最常見的一種石鱉。石鱉是原始類型的貝類,貝殼由8塊殼板覆瓦狀排列而組成,可食,商品名通常叫“七星鮑”(借圖說明一下),200多一斤。

海蟑螂

圖十四 海蟑螂

海蟑螂/Ligia oceanica,甲殼類,乍看像花盆里的潮蟲,像就對了,它們是遠(yuǎn)親,俗名就叫“海潮蟲”。這東西有一個致命的特點,特別喜歡在礁石聚大群生活,行動迅速一致,整個群體就像黑壓壓的潮水一樣涌動,想象一下吧......很少有人會喜歡它,大概只有一個用途,富含蛋白質(zhì),能當(dāng)釣餌。

縱條磯???/p>

圖十五 縱條磯???/p>

海水下偶爾可見一朵朵黃色的“菊花”,伸手觸碰之,會迅速收縮。凡是海中長了個菊花模樣的,往??喜麓蟾挪粫e,棧橋旁邊能看到的是縱條磯海葵/Diadumene lineata,體壁橄欖綠色、褐色或淺灰色,上有12條橙紅色或深紅色縱條,故名。能吃,我見過有拿它炒年糕的,但青島一般不吃這種。

紋縞蝦虎魚

圖十六 紋縞蝦虎魚

潮間帶中的積水處名為“潮池”,里面有魚也有蝦,我只大致上認(rèn)識一種最常見的魚,即紋縞蝦虎魚/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或雙帶縞蝦虎魚),最長不過10cm,通常身披橫帶(體色會變,養(yǎng)幾天就沒了)。咸淡水皆宜,據(jù)說太湖中都有,但直接扔淡水恐怕不行,得有個適應(yīng)的過程。

大葉藻

圖十七 大葉藻

圖十八 大葉藻

最后以當(dāng)天的收獲為結(jié)尾吧。有幸碰到了被沖到岸邊的大葉藻/Zostera marina,看似平淡無奇,實非等閑之輩。雖然名字中有“藻”,卻是正經(jīng)八百會開花結(jié)果的被子植物。與大海之廣袤無垠相比,其中的被子植物少得可憐,青島海邊常見的海中沉水植物就這種,我也是頭回見。

以上,可供帶孩子去青島海邊“趕海”的年輕父母參考,有利于樹立起“學(xué)識淵博”的高大形象。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