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大航海之旅丨黃河之舟羊皮筏:羊皮能“吹”嗎?

中國航海博物館
中國航海博物館官方賬號,一起去航海!
收藏

進入中國航海博物館航海歷史館,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一架黃褐色的小型羊皮筏子。這架羊皮筏子模型由14個羊皮并排拼接制作而成。

為什么是“小型”?

之所以稱其為小型,是因為大型的羊皮筏子,遠比該模型要大得多。據稱,大型羊皮筏子重約20噸,長十數米,寬六七米,用數百個皮囊組成,多用于長途運物。小型的,如博物館內展出的這種,則可用十數個甚至四五具皮囊組成,多用于郊區(qū)往市區(qū)運送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的短途運輸。

綁制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歷史有多久?

皮筏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遠古時期人類即早已對浮力有相當的認知,并嘗試用樹干、葫蘆、皮囊等有浮力的器物進行涉水活動。羊皮筏子作為黃河上古老的交通工具,主要分布于甘寧青黃河段以蘭州為中心的航線。這種分布主要由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所決定,黃河上游地區(qū)陸運條件差,人力陸運的成本過高,與此同時,西北盛產羊皮,“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于木”,正可就地取材。羊皮筏子的優(yōu)點在于材質柔韌耐摩、制作經濟簡便,且輕便實用、遇礁不破、吃水淺而又載重量大,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黃河水運中,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此區(qū)域唯一的水上運輸工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這種工具用于普通民眾,因此官方檔案對此少有記載,而多存于地方史志當中。這些零散的史料,為后人了解羊皮筏子具體形制以及與之相關的航運事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民國年間蘭州地區(qū)羊皮筏子

皮筏最早出現的時間已不可考,但據《宋史》“高昌傳”“王延德傳”及元代《河源志》記載,當時蘭州以西黃河上已有皮筏。清代以后,有關羊皮筏子、牛皮筏子的游記、繪畫、照片層出不窮,或許反映了當時皮筏航運興盛的歷史。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羊皮筏子還用于黃河擺渡。如今,羊皮筏子已不再用來載物,而是被當地作為當地的游覽項目之一,成為游客的首選。

怎么制作皮筏?

有別于西藏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一帶用動物皮縫制、蒙在木框架上的皮船,羊皮筏子是羊皮囊充氣后縛于木框架上,皮囊浮于水面,框架上載人載物。

制作羊皮筏子時,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將整張皮翻剝下來,不能劃破一點地方,以便后續(xù)充氣,這個過程稱作“渾脫”。因此,羊皮筏子也有“渾脫”的稱謂。羊皮經過處理后,制作人口中含油從羊腿孔洞處吹氣,并置入鹽水防漏,然后把皮囊的頭尾和四肢扎緊、晾曬,就成了羊皮筏子的基本屬件。經過晾曬的皮囊呈透明的黃褐色。以上工作完成后,再將皮囊依次扎在方型的木框子下面,皮筏子就制做完成了。

羊皮筏子也有缺點?

皮筏雖有諸多適航優(yōu)點,但只能順流而下,“惟不能逆流而上”。大型羊皮筏子從事的長途運輸結束后,筏工要將皮囊拆卸曬干,雇傭駱駝運回始發(fā)地,使用時則再次進行吹氣組裝;小型皮筏從事的短途運輸結束后,則由筏工步行扛回始發(fā)地,因此當地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的說法。相對而言,乘坐短途小型皮筏的經驗并不美妙,除了有被筏上油污沾染衣衫的可能外,也有周轉不便、易于被水打濕的危險。1937年,著名歷史學者顧頡剛先生在蘭州乘坐羊皮筏子,曾記下“人坐行李上,不便轉側,波瀾旁沖,裳履盡濕”的情形。

何謂筏客?

從事皮筏運輸的筏工在當地被稱為“筏客”或“筏客子”;筏客經驗累積到一定階段成為行家,被稱為“峽把式”,可以從事幫助經驗不足的筏工駛出峽谷的“轉峽”生意。筏工多來自底層民眾,他們經年從事運輸工作,辛苦異常,用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也正是由于筏工工作條件的艱苦及生活的艱辛,他們互助互濟,成立自己的行幫社團,如民年間蘭州有皮筏商業(yè)同業(yè)公會。

筏客背負羊皮筏子返程

提及羊皮筏子,就不能不說到黃河花兒。黃河花兒是往日筏工們在載客運貨過程中苦中作樂,因景觸情而創(chuàng)作的膾炙人口的情歌,描寫了黃河岸邊美麗的風景以及情人間的愛戀。歌詞秀麗婉轉,多在筏工勞作時傳唱,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參考文獻

孫春龍:《羊皮筏子及其變遷史》,《新西部》2003年第1期

姜洪源:《羊皮筏子劃過的歲月》,《陜西檔案》2011年第6期

任世?。骸饵S河上的羊皮筏子》,《中國攝影家》2011年第8期

吳迪,李曉林:《羊皮筏子·古渡·大橋》,《中國民族》2012年第6期

尚言:《羊皮筏子的考證及開發(fā)研究》,西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千百年來,羊皮筏子成為了擺渡黃河最實用的工具,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黃河旅游的一道靚麗風景。
2022-01-10
袁以堅
少師級
去西部旅游時體驗過羊皮筏子……
2022-01-10
中國福
大學士級
黃河花兒歌詞秀麗婉轉,在筏工勞作時傳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