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彝族女孩邀請支教老師回家過彝族年,彝族年是哪一天?

科幻畫報
原創(chuàng)
國家事業(yè)單位登記管理局登記,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許可國家級媒體
收藏

近日,四川一位彝族女孩來回徒步四小時,邀請支教老師去家里過彝族年。你知道彝族年在什么時候嗎?

==================================================

彝族年,彝語稱“庫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藝競技、餐飲娛樂、服飾制度等諸多民俗事項為一體的祭祀和慶賀性民俗節(jié)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廣大彝族地區(qū),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擇吉日舉行,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動。漢文獻關(guān)于彝族年的最早記載是唐代。南詔時期驃信《星回節(jié)》有“不覺歲月暮,感極星回節(jié)。元昶同一心,子孫堪貽厥”的記載。五代《玉溪編事》也記載有:“南詔以十二月十六日為之星回節(jié)。”

彝族年節(jié)的周期是三天,但是在正式過年前,就開始了敬祭祖靈和敬請祖先回家過年的儀式。這個儀式叫“九龍幾”,由男性家長主持,參加者為家中全體成員,一般在傍晚舉行。其核心內(nèi)容是迎接祖先與兒孫團聚,表達子孫的孝敬,并祈求祖先賜福,共同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彝年節(jié)。

彝族年的頭夜被稱為“覺羅基”,第一天叫做“庫斯”,彝族過年第一天主要是殺豬祭祖,以此祈求先祖保佑人丁興旺、吉祥安康等事宜,一個村寨宰殺過年豬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輩分高者先殺豬,輩分低者后殺豬。這是一種尊老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

彝族年的第二天叫做“多多”。上午由婦女們組織全村孩子祭果樹,祭“社日”儀式。第三天叫做“阿普”,就是送走先祖神靈。

彝族年是彝族遠古文明和祖先崇拜的活態(tài)見證,彰顯了彝族對于祖先的敬仰之情。透過這些樸實生動、自古相承的生活場景和人文信息,可以探究彝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文化歷史變遷的軌跡,對于宗教學(xué)、人類學(xué)、民俗學(xué)、社會學(xué)等人文學(xué)科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金愷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