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世界衛(wèi)生組織:10%~20%感染者都會出現(xiàn)“長新冠”,原因竟然是這個!

康迅網(wǎng)
原創(chuàng)
打造多學科、多角度的富媒體形態(tài)醫(yī)學信息傳播平臺。
收藏

隨著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陽康”,在新年伊始逐漸出現(xiàn)了這樣的“普遍”現(xiàn)象,即轉(zhuǎn)陰后自覺全身疲勞、全身酸痛……

社會中,多數(shù)人在“陽康”的同時,更擔心的是后遺癥的出現(xiàn)。實際上,鐘南山院士曾多次在采訪中明確表示上述癥狀并非后遺癥。隨后,臨床提出一個新名詞——“長新冠”。

那么,什么是長新冠?發(fā)生機制是什么?如何預(yù)防?小編通過翻閱文獻,為大家進行一一解答。

問題一:什么是長新冠?

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會在核酸轉(zhuǎn)陰后仍然有咳嗽、咳痰,甚至是疲勞、全身酸痛、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在新聞報道中多稱這些現(xiàn)象為新冠后遺癥。但臨床對于后遺癥的名詞解釋為:在病情好轉(zhuǎn)后遺留下來的某種組織、器官的缺損或者功能上的障礙。由此可得知,上述癥狀并不符合“后遺癥”。

2022年12月9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目前國內(nèi)外報道的各種所謂“新冠后遺癥”多為主觀性較強的個人感受,比如全身疲勞、乏力、抑郁、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以及暫時性的嗅覺、味覺丟失等。這些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改善甚至消失,因而不能算是新冠后遺癥。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作為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毒株,尚無明確證據(jù)證明感染后會造成后遺癥。故而,對于感染后出現(xiàn)的全身疲勞、乏力等癥狀,更準確的表達應(yīng)為新冠長期癥狀(Long Covid,簡稱長新冠)或新冠后癥狀。

事實上,早在2021年10月,WHO就提出了長新冠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感染新冠3個月后,仍然存在或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新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2個月,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最為常見的癥狀是疲勞、呼吸急促和睡眠障礙或失眠。

在另一項WHO公布的研究則指出了長新冠的普遍存在:有癥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6.2%有會出現(xiàn)長新冠情況(包括僅出現(xiàn)一種癥狀者),長新冠癥狀持續(xù)3個月者約占5.7%,持續(xù)12個月者約占0.7%。

問題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長新冠?

長新冠的發(fā)生機制始終是臨床研究不斷探索的一大重點。

從近期在iScience上發(fā)布的一項名為“A multiomics based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signature characterizes long COVID-19 syndrome的研究來看,其發(fā)生機制可能是由于機體過度的抗炎反應(yīng)。

研究發(fā)現(xiàn),長新冠組受試者的急性炎癥相關(guān)標志物水平相對較低,甚至部分受試者檢測不出具體數(shù)值。由此推斷,新冠病毒感染所引發(fā)的炎癥與既往的經(jīng)典炎性反應(yīng)并不相同,機體的抗炎過程也有所不同。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長新冠受試者體內(nèi),由于新冠病毒的侵襲,形成了交替極化的巨噬細胞,將經(jīng)典促炎性M1細胞變?yōu)槟褪苄訫2細胞,進而發(fā)生過度的抗炎反應(yīng)。而在此種抗炎模式下,抗炎滲透物?;撬岷?strong>刺桐堿(可誘導睡眠)水平升高,氨基酸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出現(xiàn)?;鈮A失調(diào),從而導致機體出現(xiàn)疲勞、全身酸痛等癥狀。

問題三:如何預(yù)防長新冠?

根據(jù)2022年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結(jié)果,在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下,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長新冠的風險相對較低,僅為德爾塔毒株的24%~50%,而危險因素則為上一次的新冠疫苗接種時間。

因此,對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來說,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是預(yù)防感染的重中之重。而對于正在感染和已經(jīng)感染過的人群來說,建議在轉(zhuǎn)陰6個月后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同時,日常做好自我防護,包括佩戴口罩、勤通風、勤消毒等也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目前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陽康”后出現(xiàn)的疲勞、乏力、味覺/嗅覺喪失等癥狀尚不能稱為長新冠。這些癥狀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體內(nèi)病毒還未完全清除所致,屬于正常的恢復期。

對于臨床醫(yī)生而言,當感染者前來就診時,需要優(yōu)先明確其感染時間,了解相關(guān)癥狀,綜合判斷當下情況,避免漏診、誤診,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Perlis RH,Santillana M,Ognyanova K.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Long COVID Symptoms Among US Adults[J].JAMA,2022,5(10):e2238804.

[2]Kovarik JJ,Bileck A,Hagn G,et al.A multiomics based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signature characterizes long COVID-19 syndrome[J].iScience,26(1):105717.

[3]Antonelli M,Pujol J C,Spector T D,et al.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J].The Lancet,2022, 399(10343):2263-2264.

文、排版丨馮熙雯

編輯、校對丨付雨杰

審核丨邢辰

評論
科普義務(wù)工作者開始了
少傅級
根據(jù)2022年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結(jié)果,在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下,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長新冠的風險相對較低,僅為德爾塔毒株的24%~50%,而危險因素則為上一次的新冠疫苗接種時間。
2023-01-10
科普義務(wù)工作者開始了
少傅級
隨著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陽康”,在新年伊始逐漸出現(xiàn)了這樣的“普遍”現(xiàn)象,即轉(zhuǎn)陰后自覺全身疲勞、全身酸痛。
2023-01-10
科普66777888
庶吉士級
“新冠后遺癥”多為主觀性較強的個人感受,比如全身疲勞、乏力、抑郁、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以及暫時性的嗅覺、味覺丟失等。
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