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 秦亞龍(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南京中山植物園引種保育了許多我國特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它們經(jīng)過歷史的長河匯集于此,似乎是在等著我們?nèi)ヌ剿魉鼈冊?jīng)的輝煌與衰落。
普陀鵝耳櫪果實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普陀鵝耳櫪春季宿存果序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這些寶貝當中,有一種植物因它超長的掛果期,最先引起我的注意,它就是普陀鵝耳櫪(Carpinus putoensis Cheng),一種樺木科(Betulaceae)鵝耳櫪屬(Carpinus)喬木。它的種加詞putoensis,就是產(chǎn)自普陀的意思。目前,這些普陀鵝耳櫪在工作人員多年的悉心照顧下,均已長成大樹,枝繁葉茂。
普陀鵝耳櫪的發(fā)現(xiàn)和命名
1930 年,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鐘觀光(1868~1940年)已年逾花甲,只要一有空就會去浙江周邊探尋植物。鐘觀光到浙江普陀山采集植物活體和標本時,發(fā)現(xiàn)一種鵝耳櫪屬植物,這種植物早春開花,先花后葉,黃綠色的雄花比淡紅色的雌花要先開放。他認為,這種鵝耳櫪與之前見到的鵝耳櫪均有不同,應是一個新種,遂采集標本帶回浙江大學農(nóng)學院標本館。
普陀鵝耳櫪模式標本
(圖片來源: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
鐘觀光在1930年5月15日采集的這份94模式標本,最早是在浙江大學農(nóng)學院標本館,后來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標本館,最后才到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
1932 年,著名林學家鄭萬鈞(1904~1983)經(jīng)過鑒定,確認鐘老發(fā)現(xiàn)的這個鵝耳櫪屬植物是一個新種,并將其命名為“普陀鵝耳櫪”,發(fā)表于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Cheng W C. Two new ligneous plants from Chekiang[J]. Contributions from the Biological Laboratory of the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Botanical Series, 1932, 8: 72-76.)。
鄭萬鈞自1929年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工作,10年的時光,他到全國多個省份進行植物野外調(diào)查研究,發(fā)表論文20篇。在此期間,除了發(fā)表普陀鵝耳櫪,他還發(fā)表了浙江分布的另一種中國特有鵝耳櫪屬植物——天臺鵝耳櫪,在陳嶸1937年編撰的《中國樹木分類學》中均有收錄,對它們的相關(guān)形態(tài)特征進行了描述。
普陀鵝耳櫪的生長習性
普陀鵝耳櫪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普陀鵝耳櫪的果實在9月成熟,直至來年3月,一串串果實還在枝頭高高掛起,如飛鳥羽翼般的苞片(一種與花相關(guān)的特殊“葉”)隨風舞動。每一片苞片的邊緣有著不規(guī)則的鋸齒,在苞片底部隱藏著它真正的種子。
普陀鵝耳櫪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細細觀察,我詫異了,在有些苞片內(nèi),種子竟還包裹在苞片基部內(nèi)折的卵形小裂片中,并沒有在秋季脫落或是隨著苞片飛向遠方。所以這些還在母樹懷抱中的種子也就沒有完成生命的繁衍,這是為什么呢?
普陀鵝耳櫪雄花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帶著疑惑,我查閱相關(guān)資料。普陀鵝耳櫪雌性同株,一般每年三月下旬或4月上旬開花,然而我在3月中就觀察到它的雄花開放,穗穗雄花沒有花被片,紅色的雄蕊一簇簇躲在黃綠色的苞片下,頗為別致。
此時,多生長在枝條頂端的雌花尚未開放,似乎是對雄花并不感冒,遲遲不愿展露最美的容顏,直到最后才不情愿的伸出兩根柱頭迎接花粉,而此時多數(shù)已與雄花擦肩而過。
鵝耳櫪屬雄花和雌花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這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卻是雌雄異花,科學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的雄花在早春先于雌花綻放,雄花與雌花相遇期僅有1周左右。而且,它的雄花序在樹冠上分布較均勻,而雌花則主要分布于樹冠的中上部,作為風媒傳播植物,這顯然是不利的。
研究還發(fā)現(xiàn),普陀鵝耳櫪的雄花花粉在室溫下活性僅持續(xù)5天左右,而雌蕊柱頭可授期一般為4天,加上花期不同,雌雄花分布空間差異,普陀鵝耳櫪天然授粉困難,因此種子飽滿度很低。
我就在想,莫非春天還宿存在枝頭的種子都是未完成授粉發(fā)育而來的,大樹已懶得浪費精力傳播這些干癟的種子了?
普陀鵝耳櫪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花開花落之后,普陀鵝耳櫪也就迎來了展葉期,慢慢給大樹穿上一身新綠,葉片的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刺毛狀重鋸齒,每個大鋸齒又對應著一條側(cè)脈,遠看和榆樹葉頗有幾分相似。因此,國內(nèi)也常稱鵝耳櫪為“千金榆”或“穗子榆”。
鵝耳櫪屬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待到9月底,它的果實成熟時,每枚寬卵圓形的種子都配有一片苞片,當這些種子自然掉落或被風吹落時,羽狀苞片便會帶著果實旋轉(zhuǎn),隨風緩緩降落,在保證安全著地的同時,也將它們帶到盡可能遠的地方。
普陀鵝耳櫪的保護等級
鵝耳櫪屬植物共有約40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及北亞熱帶地區(qū)。在我國就有25個種和15個變種,分布范圍廣泛。在第三紀的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鵝耳櫪屬的葉、果苞、花粉及小堅果的化石,足以見得鵝耳櫪屬的古老,與此同時也證明了鵝耳櫪屬是第三紀化石植物區(qū)系組成中的重要類群之一。
普陀鵝耳櫪是我國特有的極度瀕危植物,僅在浙江舟山群島有分布。當年鐘老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在普陀島上還有多棵,鐘老采集的普陀鵝耳櫪模式標本也是采自該島。在50年代末,由于人們過度的開荒砍伐,導致普陀鵝耳櫪生境破壞,種群數(shù)量急劇減少,最后僅在普陀山慧濟寺西側(cè)幸存下1株野生植株,至今樹齡已經(jīng)約有260年。
我們說到稀缺物種,常常用珍稀、瀕危這樣的詞匯,但是實際上,比起這些等級,還有其他更為稀缺的等級。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類,由高到低分別是滅絕(Extinction,EX)、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EW)、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瀕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NT)、無危(Least Concerned,LC)、數(shù)據(jù)缺乏(Data Deficient,DD)和未評估(Not Evaluated,NE)。
而普陀鵝耳櫪,就屬于極危物種。
普陀鵝耳櫪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普陀鵝耳櫪在1987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 SSC)列為全球最瀕危的十二種植物之一,在國際上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CR)物種,有“地球獨子”之稱。199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2021年版不變),是《國家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名錄》中野生植株最少的物種。
如果慧濟寺西側(cè)這株普陀鵝耳櫪不幸死亡了,那以后這個物種的等級就是更為嚴重的野外滅絕了。所以說,從保護級別來看,普陀鵝耳櫪是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物種。
普陀鵝耳櫪為何會滅絕?
那么普陀鵝耳櫪為什么會瀕臨滅絕呢?
其實從前文介紹到的普陀鵝耳櫪的傳粉來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在自然狀態(tài)下,普陀鵝耳櫪處于孤島生殖的狀態(tài),遺傳背景單一,后代適應性逐漸減弱,無法完成自然演替,導致其野外僅剩1株。科學家對普陀鵝耳櫪遺傳多樣性分析研究表明,普陀鵝耳櫪親子代之間的多態(tài)性比例只有個位數(shù),遺傳多樣性水平極低。人類活動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陀鵝耳櫪植株的生長。
普陀鵝耳櫪-花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普陀鵝耳櫪-果實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然,普陀鵝耳櫪自身雌雄花分布格局和成熟期差異,加上雄花花粉萌發(fā)率低和雌花可授粉期短的限制,直接造成植株種子產(chǎn)量低和飽滿度不足,嚴重影響了種子的飽滿度和萌發(fā)率,這也是造成其繁衍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上普陀島當?shù)乜耧L暴雨氣候和堿性浮塵的影響,進一步影響普陀鵝耳櫪天然更新困難。更可氣的是,好不容易結(jié)出的種子,還很容易被大風吹走,即使找到沃土,它的種子種殼厚而堅硬,天然發(fā)芽率極低,想要繁衍可謂是難上加難。
如何保護普陀鵝耳櫪?
對于普陀山上僅存的這株普陀鵝耳櫪,最簡單有效的保護方式是物理隔離。目前,普陀山國家重點自然風景保護區(qū)相關(guān)部門已在植株周圍安裝圍護,并設置宣傳保護牌,在防止游人攀爬破壞的同時,還派人進行科學養(yǎng)護,對這棵“獨子”實施全方位保護。
此外,當?shù)貦C構(gòu)、科研院所和植物園紛紛加入保護隊伍,開展普陀鵝耳櫪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研究其瀕危原因,并通過人工授粉、花粉冷藏、種子春化和扦插等方式,不斷擴大普陀鵝耳櫪種群數(shù)量。
最重要的是,在實現(xiàn)普陀鵝耳櫪遷地保護和種苗繁育的同時,在當?shù)爻掷m(xù)開展普陀鵝耳櫪原生境回歸試驗,選取不同世代和來源的普陀鵝耳櫪在當?shù)鼗貧w種植,并與多個樹種進行合理搭配營建混交林,打造出適宜的生境和豐富的種群。近些年,當?shù)匾褜崿F(xiàn)普陀鵝耳櫪幼苗自然更新。
在2011年,“天宮一號”也曾搭載普陀鵝耳櫪、大樹杜鵑、珙桐和望天樹4種中國特有瀕危植物的種子進行太空育種,希望利用太空環(huán)境,使這4種植物種子發(fā)生變異,從而提升普陀鵝耳櫪種子的繁殖能力。
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普陀鵝耳櫪的家族定會日益壯大,這種既有美麗外貌又有深刻內(nèi)涵的植物也將從普陀繁衍開來,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jié)果。
結(jié)語
我們生存的綠色星球,是一個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都是這個系統(tǒng)的一員。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給它所在的生物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作為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像愛護家人一樣愛護身邊的萬物生靈,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編輯:郭雅欣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應為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