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胡某宇自縊一事令人嘆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出,如何解決?

科學辟謠
原創(chuàng)
科學·解讀;熱點·解析;流言·解釋。
收藏

2月2日上午,江西警方召開發(fā)布會,通報了上饒市鉛山縣致遠中學學生胡某宇失蹤事件的最新情況。從胡某宇失蹤到被發(fā)現(xiàn)的100多天以來,關于他的任何消息都揪著人們的心。

警方在發(fā)布會上通報:胡某宇系自縊死亡,錄音筆中音頻表達自殺意愿。

這場悲劇,讓大家唏噓不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一次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引人深思。

圖蟲創(chuàng)意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出。如何避免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預警信號?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老師和家長又該怎么辦?

在國內第一波新冠疫情封控期間,北京大學等四個單位聯(lián)合開展了一項研究,對全國21個省和自治區(qū)的8079名12-18歲中學生的抑郁和焦慮癥狀進行調查。研究人員采用國際通用的標準問卷調查,評估這些中學生在疫情封控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表明,有43.7%的學生出現(xiàn)了抑郁癥癥狀,37.4%出現(xiàn)了焦慮癥狀,同時出現(xiàn)了抑郁癥癥狀和焦慮癥狀的比例則為31.3%。

疫情及其各種連鎖反應對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同一場疫情面前,不同孩子的反應會不一樣呢?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他說這句話是指投資中必然會遇到風險,只有依靠真正高水平的投資而不只是靠運氣才能躲過風險,不被風險擊垮,才能在投資道路上走得長遠。其實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生活中必然會遇到疾病和意外傷害,只有依靠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扛過疾病和意外傷害,才能活得久。心理也是如此。生活中必然會遇到逆境和艱難環(huán)境,只有依靠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扛過這些“糟心事”,否則就會出現(xiàn)無法應對現(xiàn)實的心理問題。

我認識一個孩子,在新冠疫情期間升入中學。在小學階段,這個孩子學習上表現(xiàn)得很自覺、有好勝心,但到了中學,孩子成績下滑,然后好像突然就失去了學習動力,對成績的態(tài)度變得無所謂。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也讓孩子感到厭倦和無聊,轉而沉迷手機里的社交和游戲,沒有學校的環(huán)境,缺少老師和家長的有效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出現(xiàn)問題。這就是典型的在心理上一直處于“裸泳”的孩子。之前靠父母的外在督促、推動,孩子的表現(xiàn)得很好,但其實并沒有建立起內在的心理能力,所以一旦遇到逆境或進入需要依靠自己的青春期,就會因無法應對成長和生活的要求而出現(xiàn)心理和行為問題。

所以,雖然疫情無情,但它也提醒我們,增強孩子面對不利環(huán)境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孩子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裸泳”。

圖蟲創(chuàng)意

那怎么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能力增強心理素質呢?發(fā)展心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希望發(fā)現(xiàn)構成心理素質的基本要素,以幫助人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打擊和逆境。比如,埃里克森提出人生必須解決的八大沖突以及它們出現(xiàn)的順序;德威克教授發(fā)現(xiàn)了成長型思維對心理韌性的重要作用……

綜合這些發(fā)現(xiàn)和理論,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最本質的幾個要素。它們是強大的心理素質不可缺少的:情緒處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自信、意義感。

情緒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面對打擊和逆境的第一重心理防線。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有情緒問題的孩子。他是班里的班干部,一直非常盡心地為班級服務,但一次因為老師的失誤,他被同學嚴重誤解。他因此心理上非常過不去,學習和生活都很受影響。當我問他:“你有什么感覺?”時,看得出來他在用心思考,但回答我的只有”為什么、憑什么“這樣的話。后來,當我問他:”同學這樣說你,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的時候,他一下子頓住了,然后眼眶紅了。之后他緊繃的身體和神經松弛下來,開始真正面對這件事。我們一起分析老師和同學的內心想法,一起找到好幾種解決的方法。他發(fā)現(xiàn)其實事情并非像他之前想象的那樣可怕和艱難,他完全有能力和方法去很好地解決。

情緒感受是人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最迅捷途徑,如果這個途徑不通暢,人就無法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那當面對打擊和逆境的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這個孩子就是因為無法跟自己的感受建立聯(lián)系,同時也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在遇到打擊時被卡住。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意識和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也不給孩子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就會導致孩子在這些能力上的欠缺。那么,當遇到打擊和逆境的時候就容易像那個孩子一樣被卡住,進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

面對打擊和逆境的第二重心理防線是自信和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

當面對比較大的打擊和逆境時,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可能會暫時被擊穿,那么這時我們就需要依靠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心穩(wěn)住自己,也就是自信和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在上面那個孩子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當學習一帆風順的時候,孩子表現(xiàn)很好,但當學習遇到挫折,孩子就認為自己無法再學好,導致在行為上輕易放棄不再努力。同時,孩子也沒有向老師或父母或同學求助,尋求解決方法。

面對打擊和逆境的第三重心理防線就是意義感。

當前面兩道心理防線被擊穿,人的意義感就成為最后一個防線,它可以說是人最牢固的一重心理防線。對機器來說,只需要知道“我該怎么做”,但對于人來說,還要知道“我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要找到意義感。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談論孩子中的“空心病”,這些孩子表面表現(xiàn)很好,但他們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孩子在打擊和逆境面前不堪一擊,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么我要奮力向前”。與此相反,有些人在極大的打擊和逆境中能依靠自己的希望和意志力挺過去。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二戰(zhàn)中跟全家一起被抓進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他自己也受盡了饑餓、疾病、虐待、死亡威脅等非人待遇,而且看盡了失去人性的各種表現(xiàn)。但他堅強地活了下來。他相信“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焙髞?,他寫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感動和啟蒙了成千上萬的人,并且他開創(chuàng)了意義治療,幫助了很多在打擊和逆境中掙扎的人們。他的人生正如尼采的名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p>

那么怎么幫助孩子培養(yǎng)意義感呢?意義感必須要依托大于自我的東西。所以,與其給孩子講“學習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些他們無法真正理解的道理,還不如讓孩子中積累足夠的生活經歷,從中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鼓勵他們保持自己的理想,幫助他們慢慢尋找到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

圖蟲創(chuàng)意

為父母者為子女計之深遠。如果通過這次疫情,父母們能更加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那也是算是因禍得福了。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飛馬騰空
太師級
閱讀
2024-10-13
老于學科普
庶吉士級
已閱
2024-10-11
萬少俠
少師級
真的假的?,青少年教育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