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AR眼鏡裝配中國空間站,超酷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前不久,清華大學幾位同學在學校操場拍到了中國空間站凌月畫面。

圖片

相機中,距離地面400公里的空間站只是小小的一個點。實際上,它的基本構型為三艙T字構型,3個艙段分別為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

如此復雜的工程,少不了裝配技術創(chuàng)新。在總臺融媒體節(jié)目《兩會你我他》中,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體驗了總裝空間站的“黑科技”↓

總裝空間站有哪些黑科技?

AR眼鏡幫大忙

這是一張中國空間站三艙地面聯試的圖片,拍攝地點在航天五院天津基地。這里主要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等超大型航天器的總裝、測試、試驗任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都在這里完成總裝。

圖片

線纜是總裝難度的一部分,AR眼鏡能降低裝配工程師的工作難度。記者莊勝春戴上AR眼鏡后,看到景象“虛實融合”。眼前,天和核心艙的電纜線路一一呈現。

圖片

圖片

工作時,裝配工程師按照“虛擬電纜”的位置,將實體電纜安裝到位即可。原來的“閉卷考試”變成了“開卷考試”,降低了出錯的可能性。

圖片

平均年齡31.4歲

最年輕的團隊完成了最難的任務

中國空間站結構復雜,光是天和核心艙就有1000多根電纜、近500根管路,總裝難度前所未有。然而,完成這樣艱巨的總裝任務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1.4歲,90%的團隊成員是“90后”。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huán)境工程部副主任工程師王鵬飛介紹,天和核心艙最長的電纜所有分支加在一起有近百米。當時,他每天都在想該如何總裝,連睡覺都在想白天工作時遇到的問題。

王鵬飛:當時艙內裝大型設備的時候,由于艙內空間狹小,機械臂進不去,讓我們很困擾。有一次睡覺,做夢的時候把裝配的全過程模擬出來了,像電影一樣過了一遍。特別神奇,那天突然就醒了,所有的東西都記得。

圖片

醒來后,王鵬飛來到單位,跟團隊成員說了自己夢中的“靈光乍現”。正是這樣一個個團隊成員的協同攻關,一次次靈光乍現,最終實現了中國空間站的順利總裝。

談起對未來的期待,王鵬飛說,他的夢想是“看著中國的空間站和月球的空間站共同在太空中穩(wěn)定運行”。

在《兩會你我他》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表示,創(chuàng)新人才脫穎而出,就是要讓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夠揭榜掛帥,沖在科研一線。總臺特約評論員楊禹也表示,創(chuàng)新型人才在一個有著“創(chuàng)新文化”的團隊中,更能主動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總監(jiān)制丨錢蔚 王姍姍

監(jiān)制丨張鷗

制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記者丨莊勝春 孫強 陳慶濱 王爍

主編丨尚曉煜 張宗堯

編導丨湯文昕 王洪春 單楚玉 楊吉兒 吳桐

導播丨侯伯樑 胡桃夾子

技術丨夏文 牛永毅

視頻丨楊青 化軍豪 張瑩 喬寧祥

攝像丨陳逸哲 劉碩 楊光 李強

視覺丨于江 王少華 王健 劉羽琪

統(tǒng)籌丨紀方

微信編輯丨楊惠珺

校對丨張?zhí)煊?/p>

?央視新聞

評論
科普有我,張莊初中。
太師級
創(chuàng)新人才脫穎而出,就是要讓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夠揭榜掛帥,沖在科研一線。
2023-03-29
花好月圓直率員工
太傅級
2023-03-28
科普636881880498b
貢生級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一道數學題不會,夢里把題解了,醒來后開心的不行,關鍵還記得解題步驟。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