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古天文歷法中的“閏月” ? “農歷”與“漢歷”

正源文化
弘揚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收藏

關于歷法閏月

農歷是中國的傳統(tǒng)歷法,所采取的傳統(tǒng)農歷是一種以陰歷為基礎,同時又融合陽歷成分而形成的歷法,即為陰陽合歷。陽歷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回歸年而制定的。陰歷則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而制定,根據(jù)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一個陰歷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陽歷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的時間差距會超過一個月。因加入了陽歷成分,故農歷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屬陰陽合歷。由于純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jié)。與陽歷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歷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shù)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xié)調陰歷年與陽歷年之間的天數(shù),于是農歷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兩者年總天數(shù)相適應。

現(xiàn)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與上一個月相同的農歷月份,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置閏法的規(guī)則是依據(jù)與陽歷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jié)氣來定的。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如果二十四節(jié)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么單數(shù)個就叫做節(jié)氣,雙數(shù)個叫中氣。農歷用十二個中氣分別表征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相隔相較一個陰歷朔望月會多出近一天。長此以往,總會出現(xiàn)中氣在月末的現(xiàn)象,那么接下去的一個月必然會沒有中氣而只剩節(jié)氣了(也就是下一個中氣位于之后第二個農歷月的月初)。于是這個沒有中氣的農歷月份就被稱作上一個月的閏月。

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shù)部分的漸進分數(shù)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回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歷年(加七個閏月后)共有235個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關于歷史追溯

農歷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guī)定,歷代不同歷法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一些地方歷法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規(guī)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xiàn)在仍沿用這個規(guī)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fā)現(xiàn)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即農歷十月)為歲首已不適用,改革歷法,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短鯕v》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首),一月的日數(shù)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shù)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strong> 孔傳:“一歲有馀十二日,未盈三歲足得一月,則置閏焉?!?/strong>

《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史記·五帝本紀》:**“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公元前104年,漢武帝覺得先秦歷法有諸多弊病,于是下令制定新的歷法,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落下閎絞盡腦汁,制定了“太初歷”,從此中國的歷法中有了設置閏月的明確規(guī)則。

《后漢書·朔閏表》:「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閏十二月壬子朔」?!痉g:東漢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歲次戊子,該年閏十二月】。

《綿陽通鑒》:「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正月,乙未朔。閏二月,乙丑朔」?!痉g: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歲次丁酉,該年閏二月,此外,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閏二月】。

《舊唐書.卷三十七》志第十三記敘:麟德甲子元 “歷凡朔盈朒日名,即為定朔日名。其定朔日名,十干與來月同者大,不同者小。其月無中氣者為閏月?!?/strong> 此后的各歷不在記有閏章。

特別說明

關于中國的農歷(實際應叫做漢歷),許多人存在著誤解,常常把農歷混同于陰歷。

世界上的歷法主要有三類:

一類是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shù)和月的日數(shù)可人為規(guī)定;

一類是陰歷,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shù)可以人為地規(guī)定;

第三類是陰陽歷,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shù)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漢歷、藏歷。

中國的漢歷并不是陰歷,而是陰陽歷。夏漢歷中的陰歷成份和陽歷成份各有用處。陰歷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陰陽歷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fā)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歷的中國傳統(tǒng)歷法才叫做農歷。所以,農歷并不等同于陰歷,如果把農歷稱為陰歷就不妥當了。

農歷的歷年長度是以回歸年為準的,但一個回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shù)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歷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jié)時令,采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歷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太陽、月亮是掛在天上的日歷。年復一年,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運轉,地球上的萬物也在日月輪回中生息繁衍。

綜合整理:劉霞

評論
向陽花葵
少傅級
置閏法的規(guī)則是依據(jù)與陽歷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jié)氣來定的。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如果二十四節(jié)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么單數(shù)個就叫做節(jié)氣,雙數(shù)個叫中氣。
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