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奇譚》中壓榨“打工人”的神秘大Boss究竟是誰?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quán)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lián)網(wǎng)科學傳播
收藏

今年初,《中國奇譚》動畫片火了。這部動畫的首集,也就是根據(jù)《西游記》改編而來的《小妖怪的夏天》,引起了很多人關(guān)注。

故事中,唐僧師徒路過一處名為“浪浪山”的地方,妖怪大王下令要趁唐僧經(jīng)過的時候抓住唐僧吃肉,令手下的大小妖怪去準備制作武器,洗刷餐具的工作。不少人感慨,這一集中小豬妖們的生活簡直就是當代打工人的生存現(xiàn)狀。

不過,妖怪大王這個大boss卻始終沒有露臉。它僅僅在主角小豬妖和熊教頭,烏鴉怪等其他妖怪的對話中被提到。妖怪大王曾想把唐僧拿來燉湯,還告訴手下妖怪“表現(xiàn)不錯的可以喝碗唐僧肉湯”,之后改變主意要烤著吃唐僧。這使得片中負責造武器,劈柴火等累活的小妖怪苦不堪言。

從沒露過臉的妖怪大王還是個高高在上,飛揚跋扈的大領(lǐng)導。它禁止小妖怪們?nèi)チ私庋指邔拥臋C密,否則格殺勿論。身邊還有一些修為不錯的妖怪幫它擦它自己的超大盔甲。妖怪大王最后被孫悟空擊殺,沒有露臉便離場了。

以至于觀眾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動物,唯一能幫觀眾判斷大王究竟是什么動物的,估計也只有那超大的盔甲了,由此可以大致推斷大王自己也是個大型的動物。

那大王到底是什么動物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推斷,且也順帶推斷了那些幫助大王擦盔甲的妖怪們的身份。

文前聲明

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經(jīng)過了很多地方,個人有些不確定劇中妖怪們的“浪浪山“到底位于什么地方,而且考慮到這部動畫片的地點設(shè)定也不算明確。

個人推斷,“浪浪山”的最大可能位置是從中國秦嶺往西南(包括西藏南部,四川和云南等地)到印度這一大片區(qū)中間的某個地方,而這里也是生物多樣性很高的地區(qū)。

筆者個人對于片中角色的物種分析,也基本上參考了這些地方的野生動物資源分布(含這些地方有分布的古生物化石)以及相應的物種大小,形態(tài)來對角色的物種進行推測。

圖片

圖片

想知道大王的盔甲究竟有多大,估計還得先看看給大王擦盔甲的“高級妖怪”們大致多大。

上圖中正在擦盔甲的妖怪們是一群頗有修為的狼,周邊還有老虎怪看守。

筆者想,“浪浪山”的地點可能是中國秦嶺往西南(包括西藏南部,四川和云南等地)到印度這一大片區(qū)中間的某個地方,這一片區(qū)包括了青藏高原附近一帶也有狼分布。

那么片中的狼是什么亞種的狼呢?應該是高原及其附近地區(qū)分布的喜馬拉雅狼這個狼亞種(這一個狼亞種學名Canis lupus chanco和中國北部和西北的蒙古狼亞種的學名一樣,但目前認為它們并非同一亞種)。

喜馬拉雅狼在狼中個子不算大(35公斤左右),會不會就是這些擦盔甲的妖怪呢?當然也不排除這些擦盔甲的小狼,可能是印度狼亞種(Canis lupus pallipes),這一亞種分布于印度還有其他西南部的亞洲國家地區(qū)且平均體重不大,僅有17-25千克之間。

這兩個亞種的狼在野外毛色一般呈現(xiàn)明顯的棕灰色,而非灰白色?;野咨睦堑故窃诒泵乐薜鸟R更些狼(Canis lupus occidentalis)亞種里面較多見,這也是現(xiàn)存最大的狼亞種之一。

圖片

動物園內(nèi)的印度狼,圖源維基百科

不過,無論擦盔甲的小狼是什么狼,都是被大王所用的狼族良家子。

現(xiàn)實中,喜馬拉雅狼則捕食藏羚甚至野牦牛,在一些國家公園印度狼甚至以印度黑羚為主要食物來源,北美的馬更些狼(Canis lupus occidentalis)時常聚成較大的群體,體重也能達到50公斤,個子大也擅團戰(zhàn)的它們敢和棕熊相斗,追獵美洲野牛和駝鹿。它們的持久奔跑能力,以及不錯的咬合力,使得狼群可以獵殺那些大獵物。

妖怪王用這些有修為的狼,想必也是有原因。

圖片

拍攝于上海動物園內(nèi)的印度黑羚,黑色為雄性,黃色為雌性

圖片

獵殺馴鹿的灰狼(標本),拍攝于國家動物博物館,亞種應該是馬更些狼(馬更些狼是狼的一個亞種,分布于北美的一些地方)

圖片

圖片

再看畫面的最左邊,是背腹沒有花紋的老虎(仔細看頭上有王字形花紋),推斷應該是孟加拉虎亞種(Panthera tigris tigris)。

目前在中國僅見于西藏南部,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爾和孟加拉國等地。

孟加拉虎的體型大小一般在120-230公斤之間,雄獸較大。當然在孫德爾本斯紅樹林沼澤地區(qū)(這片沼澤一部分位于印度,另一部分位于孟加拉國)的孟加拉虎就沒那么大了—體重大致在70-150公斤之間。

圖片

印度一家國家公園內(nèi)的孟加拉虎,圖源維基百科

雖說老虎在西游記的故事中沒有作為戰(zhàn)斗不輸孫悟空的超神存在—有修為的虎力大仙也不行。

現(xiàn)實中孟加拉虎可謂是“虎中豪杰,孟加拉虎有不少獵殺印度野牛(Bos gaurus)這種大獵物的戰(zhàn)績。一只名字是瑪奇麗的母孟加拉虎曾為保護孩子而勇斗大型沼澤鱷,可謂是厲害。

在唐僧取經(jīng)要去的西天印度,孟加拉虎也是被人所崇拜—它們是印度的國獸,也是英國殖民時代印度人對英國殖民者反抗和不屈的精神圖騰。

如今的印度是有野生老虎數(shù)目最多的國家,保護區(qū)內(nèi)的孟加拉虎生活也是很多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素材。

圖片

圈養(yǎng)的老虎(個人推斷可能是孟加拉虎)拍攝于上海野生動物園

圖片

印度盧比貨幣上面的孟加拉虎,圖源維基百科

而那只熊我們就假定它是一只毛色較淺的亞洲黑熊西藏亞種(Ursus thibetanus laniger)或者棕熊喜馬拉雅亞種(Ursus arctos isabellinus)吧,它倆的分布大致是在印度北部-中國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這一片區(qū)。

這倆熊前者體重和上文提到的沼澤孟加拉虎類似(80-160公斤之間),后者比起前者大。而且還都有獨特的遺傳特征—它們分別是亞洲黑熊和棕熊大家庭里面最早和其他熊亞種分出去的成員。

圖片

西藏亞洲黑熊亞種,圖源維基百科

圖中的熊一身白毛,筆者看著想起了過去喜馬拉雅山上常說的雪人怪(yeti),這雪人怪其實并不是什么新的大型靈長類,而是喜馬拉雅棕熊或者亞洲黑熊。

往北一點的青藏高原,也有報道雪人的事情—但根據(jù)采集雪人樣本DNA檢測的結(jié)果,這些雪人其實是棕熊的另一個亞種—西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也不是什么新的動物。

白色棕熊不多見,但是黃褐色,普通的褐色甚至幾乎都是黑色倒是不算少,北美洲的棕熊灰熊亞種(Ursus arctos horribilis)毛色還泛灰。

圖片

黑色的棕熊,應該是烏蘇里棕熊亞種,拍攝于上海動物園

圖片

說了這么多,我們還是先根據(jù)這些動物大小來推斷妖怪大王的個子吧。

圖片

這個鎧甲的軀干部分就可以不遜于四個左邊的老虎大小。左邊老虎如果是100多公斤的沼澤孟加拉虎,那么這個大王很可能是500公斤往上的大家伙。而如果是較大的孟加拉虎超過200公斤,則這大王體重很可能超過了900公斤。

那么大王的身份是?

根據(jù)取經(jīng)路線推斷出浪浪山地點所在的分布區(qū)動物群里面超過500公斤的大型陸生動物,個人推斷大王可能是一種大型的植食性獸類—畢竟有好幾種大型植食動物在《西游記》里面也有抓唐僧和孫悟空作對的。

它們分別是--普賢菩薩的亞洲象印度象亞種(Elephas maximus indicus,現(xiàn)在西雙版納地區(qū)的亞洲象也是這個亞種),太上老君的家水牛(Bubalus bubalis),還有三個玄英洞里面的犀牛,它們具有雙角,應該是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圖片

亞洲象印度象亞種標本,這是來自越南的老戰(zhàn)象標本,拍攝于北京自然博物館

圖片

拍攝于云南云龍縣的家水牛。它們的祖先是野水牛Bubalus arnee,野水牛平均體重比起家水牛大,但家水牛也有較大的個體不遜于野水牛

圖片

太上老君和它的青牛,從牛角來看,明顯是一只家水牛(Bubalus bubalis)圖源eBay.com.au

具體又是哪一種?筆者個人認為,或許是在《西游記》里面沒啥存在感的印度野牛(Bos gaurus),畢竟浪浪山大王是一個西游記里面沒有后臺的妖怪,和被重視的亞洲象和亞洲家水牛自然不同。

印度野牛是體重可以超半噸乃至達到一噸半的大家伙,是最大的牛族(Bovini)動物乃至最大的??疲˙ovidae),在老虎的菜單上雖然也有,但卻是危險而不敢亂惹的獵物。

在中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藏東南,國外分布在印度,不丹,緬甸和泰國等地。

這巨牛在西游記里面沒啥存在感,倒也有人崇拜它們,我們中國的拉祜族將印度野牛視為具有靈性且不可以殺的動物,印度的第54步兵師還把印度野牛當作吉祥物。

圖片

印度野牛,圖源維基百科

這位大王身份也不排除是另一位住在南亞,且在西游記里面沒存在感的大家伙—印度犀牛。

印度犀牛的體重可以達到1.6噸,甚至2噸乃至將近三噸,在犀牛中它的體型是不遜色于非洲白犀牛的存在,在陸生動物中,它們的體型僅次于三種大象。

灰色的皮膚配上短粗的角,還有口中用于御敵的鋒利下門齒,讓印度犀牛成為了犀牛中的重騎兵。孟加拉虎很少獵殺印度犀牛,豺群和花豹更不敢了。以上兩個有威望的大王“人選”估計可以威懾自己的猛獸下屬。

圖片

印度犀牛的下門牙,圖源維基百科

圖片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人會問了,這個大王想吃唐僧肉,為什么它不是食肉動物呢?

其實,《西游記》的原文里面,犀牛怪和太上老君的青牛,這倆植食動物也是想吃唐僧肉。

不過言歸正傳,要說在印度和中國西南一帶有體重超過500乃至900公斤的陸地食肉獸類,倒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是現(xiàn)在的印度和中國西南找不到了,得去史前時代看看。

對此,貓科動物怕是當不了這個大王了—它們的體重上限也就四五百公斤。

印度熊屬和郊熊屬表示自己可以當這個“大王”。

它們和大熊貓是親戚,和今天的大熊貓一樣是屬于熊科(Ursidae)的大熊貓亞科(Ailuropodinae),但并非和今天的熊貓一樣愛吃竹子,而是無肉不歡且能獵殺較大的獵物(雖然本質(zhì)上仍是雜食性),印度熊屬生存年代是距今約1000多萬年前到約500萬年前的地球上,郊熊屬生存年代和它差不多,不過長壽一些(到200多萬年前才絕跡)。

圖片

郊熊屬的非洲郊熊復原圖,圖源:https://prehistoric-fauna.com/

當時今天的棕熊和虎尚未存在,豺和灰狼也沒有開始追逐獵物,活躍在歐亞非和北美洲掠食者舞臺上的動物可謂和今天很像但不一樣,有很多體型不遜于今天虎豹成員的劍齒虎亞科,還有似貓非貓,隸屬于貓形亞目的獵貓科的巴伯劍齒虎(Barbourofelis),北美洲超100公斤的犬科—饕餮犬亞科的海德尼上犬(Epicyon haydeni)。

圖片

圖為費氏巴伯劍齒虎(左)和毀滅刃齒虎(右)的大小對比,前者根本不是貓科動物,更不是劍齒虎,它生活在北美洲。后者在南美洲,是純粹的貓科劍齒虎亞科(生存到更新世末才滅絕)。圖源:https://prehistoric-fauna.com/

為了和劍齒虎亞科抗衡,這倆熊家族的成員個頭自然不會太小,尤其是在中國北方發(fā)現(xiàn)的師氏印度熊(Indarctos zdanskyi),頭骨長度有47厘米,體重估測可以達到600千克,已經(jīng)可以和今天的一些大個體棕熊和北極熊相媲美了,還有北美洲的俄勒岡印度熊(Indarctos oregonensis),體重更是有將近一噸左右。

郊熊屬的非洲郊熊體重也超過了700公斤。而印度熊和郊熊的其他類群,或許沒有那么大個,倒也出了體型不遜于獅虎豹的“族人”。

南亞的阿提卡印度熊(Indarctos atticus),緬甸郊熊(Agriotherium myanmarensis,發(fā)現(xiàn)于緬甸西部),中國北方的大郊熊(Agriotherium magnum),都各逞雄才在一方,構(gòu)建了一個橫跨四大洲的“熊貓帝國”—雖然它們和熊貓親緣關(guān)系也蠻遠的。

圖片

緬甸郊熊化石,圖源:New species of Agriotherium (Mammalia, Carnivora) from the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iocene of central Myanmar

圖片

大郊熊頜骨化石,拍攝于中國古動物館

圖片

印度熊復原圖,圖源:https://prehistoric-fauna.com/

圖片

東拉西扯說了一大堆,或許有人會問,我寫這么多內(nèi)容究竟是為什么?說了這么多,倒也沒說清大王具體是個啥呀?

其實,我想大王的原型是什么并不重要,重點是需要根據(jù)相關(guān)的形態(tài)特征,分布區(qū)域去學會鑒定物種,并且了解這些自然中動物的生態(tài)位和習性,學會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推斷這一切。

而藝術(shù),終究是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古今的生物,總能給予他人創(chuàng)作靈感,日本動漫《數(shù)碼寶貝》就讓人看到了很多古生物的影子。藝術(shù)作品里面那些在科學上看著“奇怪”的特征,也足以給予我們想象空間。

注:屏幕前的讀者如果對于妖怪大王的身份有其他看法,歡迎評論~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

2.http://www.prehistoric-wildlife.com/

3.《普林斯頓古獸大圖鑒》

4.《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近親》

5.《哺乳動物學》胡杰主編

6.文榕生.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M]. 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9.

7.Bai, B., Meng, J., Zhang, C., Gong, Y.-X., and Wang, Y.-Q. (2020). The origin of Rhinocerotoidea and phylogeny of Ceratomorpha (Mammalia, Perissodac- tyla). Commun. Biol. 3, 509.

https://prehistoric-fauna.com/Agriotherium

8.New species of Agriotherium (Mammalia, Carnivora) from the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iocene of central Myanmar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Shintaro Ogino

Antoine, P.-O. (2012).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rhinocerotids (Mammalia, Perissodactyla) from the Indochinese Peninsula". Comptes Rendus Palevol. 11 (2–3): 159–168. doi:10.1016/j.crpv.2011.03.002.

9.Ancient and modern genomes unrave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rhinoceros family,Cell,2021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7.032

10.Jhala, Yadvendradev V. "Predation on Blackbuck by Wolves in Velavadar National Park, Gujarat, India". Wolves: Wolf History, Conservation, Ecology and Behavior. Retrieved 1 January 2020.

11.?Late Miocene large mammals from Yulafli, ?Thrace region, ?Turkey, ?and their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D. ?Geraads, ?T. ?Kaya, ?and S. ?Mayda ?- ?2005.???????????

12.Duckworth, J.W.; Sankar, K.; Williams, A.C.; Samba Kumar, N. & Timmins, R.J. (2016). "Bos gaur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891A46363646. doi:10.2305/IUCN.UK.2016-2.RLTS.T2891A46363646.en. Retrieved 15 January 2022.

13.Samuel T. Turvey, Haowen Tong, Anthony J. Stuart and Adrian M. Lister (2013). "Holocene survival of Late Pleistocene megafauna in China: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76: 156–166. doi:10.1016/j.quascirev.2013.06.030.

14.Kitchener, A. C.; Breitenmoser-Würsten, C.; Eizirik, E.; Gentry, A.; Werdelin, L.; Wilting, A.; Yamaguchi, N.; Abramov, A. V.; Christiansen, P.; Driscoll, C.; Duckworth, J. W.; Johnson, W.; Luo, S.-J.; Meijaard, E.; O'Donoghue, P.; Sanderson, J.; Seymour, K.; Bruford, M.; Groves, C.; Hoffmann, M.; Nowell, K.; Timmons, Z. & Tobe, S. (2017). "A revised taxonomy of the Felidae: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at Classification Task Force of the IUCN Cat Specialist Group"

15.Bears Of The World. "Himalayan Black Bear". Bears Of The World.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March 2015. Retrieved 20 March 2015.

16.Aryal, Achyut; Raubenheimer, David; Sathyakumar, Sambandam; Poudel, Buddi Sagar; Ji, Weihong; Kunwar, Kamal Jung; Kok, Jose; Kohshima, Shiro; Brunton, Dianne (2012).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Brown Bear and Its Habitat in Nepal"

17.Tehsin, A. (2014). "Missing snowman". The Hindu. Retrieved 2017-11-28.

作者:呂澤龍 上??萍即髮W 生物科學專業(yè)

審核專家:魚魚

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

責編:咕嚕

評論
傳承解惑
大學士級
我想大王的原型是什么并不重要,重點是需要根據(jù)相關(guān)的形態(tài)特征,分布區(qū)域去學會鑒定物種。
2023-03-23
坦 蕩 蕩
少師級
從沒露過臉的妖怪大王還是個高高在上,飛揚跋扈的大領(lǐng)導。它禁止小妖怪們?nèi)チ私庋指邔拥臋C密,否則格殺勿論。身邊還有一些修為不錯的妖怪幫它擦它自己的超大盔甲。妖怪大王最后被孫悟空擊殺,沒有露臉便離場了。
2023-03-23
發(fā)光的晶晶
太傅級
藝術(shù),終究是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古今的生物,總能給予他人創(chuàng)作靈感,日本動漫《數(shù)碼寶貝》就讓人看到了很多古生物的影子。藝術(shù)作品里面那些在科學上看著“奇怪”的特征,也足以給予我們想象空間。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