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天下歸心,情感無敵。一部三國史,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情緒大PK……
劉備和袁紹,都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要說起兩人在起跑時的差距,十個劉備也比不了一個袁紹。
首先,在出身背景上。袁紹家世顯赫,是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勢力非同小可。十八路諸侯起事之時,袁紹幾乎毫無疑議地被各路諸侯拜做盟主。而劉備呢,出身于東漢末年貧寒的皇室旁支,父親早亡,早年曾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yè),日子過得非常艱辛。
其次,在實力業(yè)績上。袁紹號稱統(tǒng)兵70萬,長期統(tǒng)治北方四州。而劉備雖號稱皇族后裔,卻久無戰(zhàn)功,只是在黃巾起義之時,跟著公孫瓚打出了一點小名聲。劉備長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不得不多次投靠包括袁紹、曹操在內(nèi)的一些“大樹”,過著寄人籬下、韜光養(yǎng)晦的隱忍日子。
盡管兩人在出身和實力上差距如此之大,可是有一點他們竟然高度一致,即都是極度情緒化的人,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常被情緒所左右;但不同之處是,兩人的情緒指向截然相反——一個是為私利,一個是為利他,或者說一個是“小我情緒”,一個則是“大我情懷”。袁紹的性格自負多疑、氣量狹窄、猶豫不決,喜歡聽順耳話,難以聽進忠言。更要命的是,袁紹手握大權后,變得異常兇狠殘暴,轄區(qū)百姓生活凄慘,不管是袁紹的敵人還是袁紹的部下,都會不自覺地被他的這種情緒所感染。這才導致曹操官渡之戰(zhàn)大敗袁紹以后,當?shù)匕傩諍A道歡迎曹軍的景象。而劉備呢,一生憂國憂民,寡言少語,謙恭待人,寬仁忠厚,真誠豪爽,性格堅韌。與袁紹的兇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備在新野被曹軍殺得大敗,撤退時卻力排眾議攜10萬百姓一起過江。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有一個事例,足以說明袁紹和劉備在情緒指向的鮮明特點。建安五年時,曹操親自率兵向徐州征討劉備,這本是出兵擊敗曹操的大好時機,誰知袁紹卻拒絕出兵,理由竟然是自己的寶貝小兒子生病未愈!再來看劉備。長坂坡遭遇戰(zhàn),劉備慘敗,趙云拼死廝殺,最終七進七出救出了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從渾身血跡的趙云手中接過阿斗以后,竟然把阿斗摔在地上說:“為了你這個孩子幾乎損失了我的一員大將!”
正所謂成也情緒,敗也情緒。袁紹的剛愎自用和情緒用事,最終把一張好牌打得稀爛,戚戚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劉備呢,“哭出來的江山”則越來越穩(wěn)固,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笑在最后的人。
(如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請繼續(xù)閱讀《李不言|三國人物情緒大PK(四):人格決定國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