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10分鐘被騙430萬,#AI詐騙正在爆發(fā)#沖上微博熱搜。AI詐騙常用手法有哪些?如何一秒識別“AI假臉”?一起來看防范小妙招>>
整理/新媒體編輯 呂冰心
話題#AI詐騙正在爆發(fā)#沖上微博熱搜。近日,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公安局電信網絡犯罪偵查局發(fā)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術進行電信詐騙的案件,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
據(jù)悉,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過微信視頻聯(lián)系他,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競標,需要430萬保證金,且需要公對公賬戶過賬,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賬。基于對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經視頻聊天核實了身份,郭先生沒有核實錢款是否到賬,就分兩筆把430萬轉到了好友朋友的銀行卡上。郭先生撥打好友電話,才知道被騙。
騙子通過智能AI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好友對郭先生實施了詐騙。
更直白的解讀是:現(xiàn)在的AI技術能夠合成你身邊熟人的臉和聲音,給你打視頻電話借錢。不少網友大呼可怕,“以往AI換臉大多都是針對社會名人的,如今黑科技運用在對社會公眾的詐騙上,令人防不勝防?!?/p>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周琳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I換臉”檢測技術有多種手段,對于公眾而言,可以依據(jù)“AI假臉”的bug進行簡單識別。
AI詐騙常用手法有哪些?如何一秒識別“AI假臉”?一起來看防范小妙招>>
AI詐騙的常用手法
第一種:聲音合成
騙子通過騷擾電話錄音等來提取某人聲音,獲取素材后進行聲音合成,從而可以用偽造的聲音騙過對方。
案例:
某公司財務小王接到領導電話,要求立刻給供應商轉款2萬元,并將轉賬信息以郵件形式發(fā)送,轉款理由是避免繳納滯納金。由于老板的口音十分逼真,小王信以為真,在1小時內轉款完成,后發(fā)現(xiàn)被騙。
第二種:AI換臉
人臉效果更易取得對方信任,騙子用AI技術換臉,可以偽裝成任何人,再通過視頻方式進行信息確認。
騙子首先分析公眾發(fā)布在網上的各類信息,根據(jù)所要實施的騙術,通過AI技術篩選目標人群。在視頻通話中利用AI換臉,騙取信任。
案例:
小李的大學同學通過QQ跟她借錢。對方打過來一段四五秒的視頻電話,小李看到確實是本人,便放心轉賬3000元。然而,她在第二次轉賬時感覺異常,便再次撥通對方電話,這才得知同學的賬號被盜,遂報案。警方判斷,那段視頻很有可能是被人換了臉。
第三種:轉發(fā)微信語音
騙子在盜取微信號后,便向其好友“借錢”,為取得對方的信任,他們會轉發(fā)之前的語音,進而騙取錢款。
盡管微信沒有語音轉發(fā)功能,但他們通過提取語音文件或安裝非官方版本(插件),可以實現(xiàn)語音轉發(fā)。
第四種:AI程序篩選受害人
騙子利用AI來分析公眾發(fā)布在網上的各類信息,根據(jù)所要實施的騙術對人群進行篩選,在短時間內便可生產出定制化的詐騙腳本,從而實施精準詐騙。
例如實施情感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發(fā)布感情類信息的人群;實施金融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搜索投資理財信息的人群。
如何輕松識別“AI假臉”?
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眼睛見到的未必是真的?!癆I換臉”技術的學術名詞叫做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也就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偽造(fake),是機器深度學習技術和人臉假冒的結合體。
然而AI技術不是原罪,而是利用技術手段進行非法操作的人。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周琳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I換臉”檢測技術有多種手段,對于公眾而言,可以依據(jù)“AI假臉”的bug進行簡單識別。
首先是注意觀察“AI假臉”的紋理特征。比如,偽造后的視頻人物的眼睛或牙齒輪廓細節(jié)容易不一致;兩只眼睛瞳孔的顏色不一樣或瞳孔中心反射的細節(jié)不一樣;或是很多偽造視頻由于視頻分辨率低于原始視頻分辨率,偽造出來視頻的牙齒邊緣過于整齊等。
其次,注意觀察“AI假臉”的生物特征。“AI假臉”有可能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特征,比如,一個健康成年人一般間隔2-10秒眨一次眼,每次眨眼用時0.1-0.4秒,而在偽造視頻中,人的眨眼頻率可能不符合上述規(guī)律。
再次,注意觀察“AI假臉”的嘴部固有特征。比如,由于人嘴部的運動是最為頻繁且快速的,因此AI軟件無法真實準確地渲染其連續(xù)動作?;诖?,可以作為判斷視頻真假的因素之一。
此外,偽造后的視頻會造成一定的視頻抖動,導致視頻出現(xiàn)幀間不一致情況。
在周琳娜看來,“AI換臉”的負面影響出現(xiàn)在電信詐騙中,會造成整個社會公信力降低的問題。“AI換臉”技術是一個新興事物,它能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很多便捷,但是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因此必須結合社會需求、技術能力,完善和制定好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好“AI換臉”技術的應用和治理。
如何防范電信詐騙?
多重驗證,確認身份
如果有人要求你分享個人身份信息,如你的地址、出生日期或名字,要小心。
對突如其來的電話保持警惕,即使是來自你認識的人,因為來電顯示的號碼可能是偽造的。
網絡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多種溝通渠道核驗對方身份,一旦發(fā)現(xiàn)風險,及時報警求助。
如果有人自稱“熟人”、“領導”通過社交軟件、短信以各種理由誘導你匯款,務必通過電話、見面等途徑核實確認,不要未經核實隨意轉賬匯款,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等信息。
保護信息,避免誘惑
不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信息給他人,不過度公開或分享動圖、視頻等。
陌生鏈接不要點,陌生軟件不要下載,陌生好友不要隨便加,防止手機、電腦中病毒,微信、QQ等被盜號。
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公檢法沒有安全賬戶,警察不會網上辦案,如果有網絡警察說你犯事了,讓他聯(lián)系你當?shù)氐呐沙鏊?,你也可以主動?10咨詢。
如不慎被騙或遇可疑情形,請注意保護證據(jù)立即撥打96110報警。
(來源:首都科學講堂、中國新聞社、平安包頭、北京日報等)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jiān)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