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神舟飛船返回直播的小伙伴們可能有一個疑惑,為什么返回艙著陸后,航天員總是隔了很久才能和大家見面,不能馬上出來呢?
在太空中,由于受到的重力及其微小,航天員日常是漂浮狀態(tài)。沒有了重力的干擾,航天員對上下左右的感知降低了,維持身體平衡的需求也消失了。
航天員湯洪波在空間站中漂浮翻轉
就這樣六個月后,回到地面,重力重新取得了對航天員身體的“控制權”,牢牢地向下吸引著。但這時,航天員的平衡系統(tǒng)已經習慣了太空中“躺平”的生活,突然被迫“內卷”,一時間不能接受環(huán)境的突變。于是,航天員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具體有多難受呢?想象一下坐完過山車,下來還天旋地轉的感覺吧,估計下了返回艙應該是它的“pro”“plus”“升級版”吧。
不過好在這種狀態(tài)是相對短暫的,只要我們給航天員一點時間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環(huán)境就可以了。如果航天員沒有明顯不適,他們可以自主出艙。
既然航天員沒有不舒服,為什么出艙后一直躺在躺椅上呢?
這還要說回太空生活。6個月來,由于重力幾近“缺席”,航天員身體負重極小,再加上艙內空間有限,航天員無法像在地球上那樣活動和鍛煉,于是,身體逐漸出現了肌肉萎縮、骨骼流失等變化。
可能有小伙伴要說了,人家航天員不是在太空也鍛煉身體的嗎?是的,但空間站上的鍛煉只能減緩變化程度,不能阻止變化發(fā)生。
回到地球后,由于肌肉萎縮,航天員的身體不足以支撐他們站立,并且還會出現面色蒼白、渾身乏力、血壓降低等現象;骨骼流失,又導致 了航天員非常脆弱,很容易發(fā)生骨折。再加上航天員此時還身著重達約10公斤的艙內航天服,讓他們自己站立行走是很危險的。
航天員返回時穿著艙內航天服
除此之外,體液分布的變化也導致航天員被迫“躺平”。在太空中,航天員的體液均勻地分布在全身,使得臉看上去腫腫的,這種現象也被叫做“月亮臉?!?/p>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上天前后面部變化對比
返回地球后,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體液會重新分布,很多體液會集中在下肢。這會讓航天員的臉消腫,但會對身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心血管系統(tǒng)。
為了讓身體逐漸適應這種變化,航天員需要盡量減少運動,減輕身體負擔,以免刺激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損傷身體。因此,我們就看到航天員返回后是躺在躺椅上的。
航天員出返回艙后躺在躺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