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受精需移動15厘米,人類精子到底如何推進?科學家被騙了300多年

桂粵科普
桂林理工大學教師,三年科普中國優(yōu)秀信息員、廣東科學傳播達人。
收藏

人類精子從出發(fā)到達輸卵管中并與卵子完成受精,通常來說它們需要移動15厘米到18厘米的距離。

考慮到精子是動物最小的細胞之一——人類精子從頂體到末端的長度差不多只有50微米左右,移動超過15厘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不僅距離上對精子來說很遙遠,在15厘米的旅程中還有各種“誘殺裝置”,因為精子對于女性來說是異物會自然地被防御。

其中包括宮頸粘液困住精子、白細胞吞噬精子等等,當每次數(shù)以億計的精子同時出發(fā)時,真正能到達目的地——接觸卵子的只有200枚左右。

?quapan/Flickr

那么有趣的問題是,精子到底是如何移動的呢?它又是怎么獲得能量來讓自己持續(xù)推進呢?

關于精子的“游動”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所以必須給它單獨拎出來說說,這玩意足足愚弄了科學家300多年。

精子如何欺騙科學家300多年?

1677年,光學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在改進了顯微鏡之后,他通過這種顯微鏡仔細觀察了自己的精子,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精子。

圖:列文虎克

據列文虎克的描述,他看到巨量的“微生物”,這些“生物”每個都有腫大的頭部和幾乎透明的長尾巴,它們充滿活力,不停像蛇一樣蠕動,以及就像水中的鰻魚一樣。

當時人們并不認為這是人類的生殖細胞,實際上列文虎克認為它們是一種寄生動物(估計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這些的時候嚇得不輕),并專門為此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詞“spermatozoa”(現(xiàn)在翻譯成精子動物)來描述這種“生物”。

圖:當時人們以為精子頂體中住著小人

在精子發(fā)現(xiàn)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其實人們都不知道這種細胞是干嘛用的,在1695年,同為荷蘭人的尼古拉斯·哈特索克在觀察了精子之后,他瞬間感覺自己領悟到了“上帝的秘密”,他第一次定義了精子的作用,認為精子里面住著小人,然后這些小人在女性的肚子里發(fā)育成更大的人,這就是生育的全部。

但尷尬的是,這位仁兄無法解釋為什么那么多進去最后卻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出來。

人們對哺乳動物生殖的秘密直到1827年才算有一點點了解,因為這一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卵子(尋找卵子是很難的,因為它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而到了1876年,科學家才總算觀察到精子和卵子融合,哺乳動物生殖的秘密才算是撥開云霧見明月。

我們回到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精子的話題,雖然他不知道這些“生物”是干嘛的,但是他在描述顯微鏡下的生物絕對很有一套。

在那個沒有相機的年代,列文虎克甚至純手工繪制了精子的畫像(上圖),并且第一次通過圖像和語言同時描述了精子是如何移動的——它就像是蝌蚪或者魚一樣通過左右甩動尾部來讓自己前進。

精子以這種形式(擺動尾部)移動估計符合我們幾乎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因為我們大部分接觸到的科普讀物通常就是這么描述的。

直到最近(2020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原來精子并不是這樣擺動尾部來“游動”的,它實際上是以一種旋轉鉆洞的形式在運動。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3D顯微鏡,以及一臺一秒鐘能夠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相機,3D掃描了自由游動的精子,然后以數(shù)學方法構建了精子的運動方式(如下圖)[1]

這項研究于2020年7月31日發(fā)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其研究人員Gadêlha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精子根本沒有游泳,它只是不斷地鉆進液體中。

實際上,由于精子快速且高度同步的旋轉——一秒完成20次旋轉,用2D顯微鏡觀察是無法正確認識它們的運動方式的——只會看到左右擺動,而現(xiàn)代研究通常都是用2D顯微鏡,所以精子就一直這樣愚弄了科學家足足300多年。

為什么精子是旋轉?

精子是高度特化的細胞,這意味著它們承受著巨大的進化壓力,它們的一切特征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完成受精。

左右擺動的游動姿勢適合在一些容易游動的液體中推進,而精子想要完成受精需要面對的環(huán)境非常復雜。

在同一趟旅程中,它們都需要面對多種環(huán)境,時而是粘稠的完全無法推進的情況,時而是潤滑的,時而又干脆是干燥的,所以像陀螺一樣旋轉會比擺動推進好用許多。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人類精子的尾巴實際上是不平衡的,只在一側擺動,這意味著它里應該由于單側擺動而原地轉圈圈才是。

但是精子找到了一種自適應,它們在游動時滾動,頂體也跟著尾巴旋轉的方向轉動,這個方式正好可以抵消單側擺動造成的不對稱。

我查閱到2019年的一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精子頂體部分都是螺旋狀的,就像是螺絲一樣[2],這正好符合精子的運動方式。

那么,還有一個問題,既然精子這么小,它們又得如此吃力地鉆洞前行,那么它們的能量來自哪里。

其實,這個也是精子高度特化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細胞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線粒體——這個被稱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精子的體積雖然小,但是它們卻擁有非常多的線粒體,它就像是一個個小電池一樣給精子供能。

這些線粒體就集中在精子的中段部分,而且為了充分利用空間,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些線粒體是螺旋狀的。

而給這些線粒體提供“燃料”的就是它們的活動場所,只有在那里它們有機會存活長達5天以上,而在其它環(huán)境中精子都會快速失活。

圖源:biologyonline

最后,我們再來說一個關于精子廣為流傳的誤解吧,我們許多人應該都聽說過跑得最快的一枚精子才有機會完成受精,所以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數(shù)以億計的競爭中贏過一次了。

但是實際上并不是如此,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表明,跑得(或者鉆得最快)最快的精子只會最早遇到卵子而已,而卵子有最終的選擇權,它們會在幾百甚至上千枚完成比賽的精子中選擇一枚[3]。

評論
桂粵科普
大學士級
這就是生命的奇跡。
2023-10-11
董子涵之
庶吉士級
維生素D是一種常見的脂溶性維生素,主要來源于陽光照射和膳食攝入。既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炎癥、腎細胞凋亡及腎纖維化具有負性調節(jié)效應,因而具有潛在的腎臟保護作用。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