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44期,在過去的半個月里,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被圈養(yǎng)53年后死亡的虎鯨,終于魂歸故里
2)海鳥找對象,也得找性格相似的
3)哺乳動物其實都會發(fā)光
4)冰山撞上企鵝保護區(qū),還好企鵝不在家
5)死去的虎鯨,吞下了7只完整的海獺
6)貓貓發(fā)出呼嚕聲,因為聲帶有“肉墊”
Tokitae魂歸故里
被圈養(yǎng)了53年后去世的虎鯨Tokitae,終于回家了。
我們之前寫過Tokitae的故事:在1970年于華盛頓州海域被捕后,她被賣給了邁阿密水族館,被迫住在狹小的水池里,日復(fù)一日地表演節(jié)目。今年3月,水族館計劃將她放歸野外,她有機會與仍然在世的母親相聚。然而,還沒等回到家鄉(xiāng),Tokitae就因為腎臟疾病在8月18日去世了。
1998年Tokitae表演時的畫面 | Piotr Domaradzki / Wikipedia Commons
美洲土著部落盧米族一直把虎鯨視為他們生活在水中的親人。在Tokitae生前,受到已故酋長的委托,盧米族的長老雷內(nèi)爾·莫里斯(Raynell Morris)去水族館探望Tokitae,為它的放歸做準(zhǔn)備。她們也逐漸建立了友情,Tokitae還會對莫里斯?jié)娝?,和她玩鬧。
不幸的是,盧米族最終迎回的卻是Tokitae的骨灰。它的骨灰被裝進了一個白色的雪松木盒子,頂部有一位藝術(shù)家畫下的Tokitae的尾巴。骨灰盒用一面旗幟包裹起來,旗幟來自一艘行駛在Tokitae家鄉(xiāng)海域的船,上面寫著盧米族語言中它真正的名字——Sk'aliCh'elh-tenaut(意思是Sk'aliCh'elh的女兒,Sk'aliCh'elh是最初生活在這片海域的虎鯨家族的名字)。盧米族人為Tokitae的骨灰唱歌、打鼓,并舉行了不對外公開的圣水儀式。他們會用盧米族警船護送骨灰,直到它撒入Tokitae的家鄉(xiāng)海域。
盧米族長老莫里斯為Tokitae唱歌、打鼓 | Raynell Morris
隨著Tokitae魂歸故里,70年代被捕的所有南方居留型虎鯨都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但Tokitae還有一個在水族館共同生活了40年的伙伴——一條名叫Li'i的太平洋白邊海豚。最近,Li'i也離開了邁阿密水族館,被送往圣安東尼奧海洋世界,和它的子女、前伴侶和其他同類團聚。
Li'i | SeaWorld San Antonio
海鳥找對象看性格
人類找對象看性格,海鳥也是。
一對三趾鷗(Rissa tridactyla)夫妻 | Dominic Sherony / Wikimedia Commons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三趾鷗的性格是否匹配,決定了它們的婚姻能不能長久。研究者先用塑料企鵝測試了每只鳥的大膽程度,然后比較每對海鳥夫妻的性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夫妻的性格越相似,就越能成功撫養(yǎng)孩子,婚姻也越牢固;相反,要是性格差異很大,它們?nèi)菀资ズ⒆?,也更容易離婚。
海鳥的壽命很長,通??梢曰畹?0多歲,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一生只有一個伴侶。由于環(huán)境艱苦,為了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照料,夫妻倆誰都不能當(dāng)甩手掌柜,必須緊密合作,共同付出心血,孩子才能安穩(wěn)地長大。
小鳥在巢里等爸媽帶吃的回家 | Mike Pennington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起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伴侶的性格就很關(guān)鍵了——夫妻長時間在海上分頭尋找食物,做決定時常常沒有伴侶在身邊,如果兩鳥性格相像,就能更容易地預(yù)測伴侶的反應(yīng),做下的決定往往對雙方更有利。比如,它們在分開覓食時可以預(yù)測伴侶的行動,從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覓食行程和時間,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回家投喂,這樣小鳥才不會長時間在家餓肚子。
養(yǎng)育孩子對于維持海鳥夫妻的婚姻十分重要。找新伴侶需要時間和精力,海鳥輕易不會離婚;但如果性格不合導(dǎo)致孩子夭折,夫妻感情也很可能因此破裂。
哺乳動物發(fā)光
什么?哺乳動物普遍都會發(fā)出熒光?
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有熒光牙齒,其中許多動物的指甲也有熒光。在他們研究的125個哺乳動物的物種中,86%還帶有熒光毛皮。
紫外線下的針鼴 |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熒光指的是在紫外線下會發(fā)光——動物的皮膚或者毛發(fā)會吸收紫外線,再用可見光的形式發(fā)射出來。夜行性動物自帶熒光更常見,它們的熒光也更強烈;水生動物的熒光則比陸生動物低。有些動物雖然在白天行動,但也帶有熒光,比如斑馬的條紋白色部分有熒光,而黑色部分則沒有。
紫外線下的斑馬毛皮 | 參考資料[3]
水生哺乳動物海豚,只有牙齒會發(fā)出熒光 | 參考資料[3]
熒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研究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他們推測,熒光可以讓動物看起來更亮,有利于識別對方,這對夜晚活動的動物來說很有用;有些動物只在腹部發(fā)光,或許正是為了方便同類認(rèn)出自己,而捕食者恰好看不到。但有些物種的熒光可能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只是進化的副產(chǎn)品,比如白色毛發(fā)因為結(jié)構(gòu)特性,會天生帶有熒光性。
冰山撞上企鵝保護區(qū)
冰山撞上了企鵝的家,險些造成滅門慘案——幸好,企鵝們不在家。
這座巨大的冰山位于南極,長約72公里,寬20公里,比我國的舟山島還要大得多。2021年它從母冰山上斷裂,被命名為D-30A,之后就一直在緩慢地漂移,直到最近猛猛地撞上了克拉倫斯島。
D-30A裝上克拉倫斯島邊緣時的衛(wèi)星圖片 | NASA Earth Observatory/Wanmei Liang
克拉倫斯島是紋頰企鵝的繁殖地,每年冬天有10萬對繁殖對來這里繁育后代。好在冰山撞上島的時機卡得正好,現(xiàn)在島上空空蕩蕩,離企鵝回到這里還有幾個月。要是企鵝正在島上,這次撞擊將會成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大災(zāi)難。
紋頰企鵝(Pygoscelis antarcticus),也叫帽帶企鵝,非常形象 | Diego Tirira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企鵝們已經(jīng)逃過一劫。冰山和島嶼相撞時,有可能會卡在周圍的海底,巨大體量的冰就會攔住海洋動物的覓食通道,還會改變周圍海水的鹽度和溫度,破壞海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好在,克拉倫斯島東側(cè)有一片很深的陡坡,可以讓冰山直接通過,因此NASA科學(xué)家估計D-30A應(yīng)該不會困在這里太久。
根據(jù)衛(wèi)星監(jiān)測,現(xiàn)在D-30A正在往德雷克海峽移動。德雷克有個綽號叫“冰川巷”,冰川到了這里就會被卷入洋流之中,到達(dá)溫暖的水域,逐漸消亡。
虎鯨吞海獺
2020年,一頭虎鯨在俄羅斯一個海灘上擱淺死亡,尸檢發(fā)現(xiàn)它的體內(nèi)里竟然裝了7只全須全尾的海獺!最近,科學(xué)家發(fā)表了這只離奇虎鯨的研究。
死去的虎鯨和它肚子里的海獺 | Sergey V. Fomin
虎鯨不但胃里有6只完好的海獺,在口腔和食道之間甚至還卡著1只——研究者推測,被海獺卡住食道可能就是虎鯨死亡的直接原因。這些海獺的總重量有117公斤,除此之外,虎鯨肚子里還有256個頭足類的喙部。
這確實是一件怪事。一方面,虎鯨的食譜里一般并不包括海獺;另一方面,虎鯨是出了名的挑食,平常捕獵海豹、海豚之類的動物時,它們會把動物撕開,只吃其中口感、營養(yǎng)最好的部分(比如肝臟),通常不會把整個獵物一口吞下去。而且,成年海獺長度有1米多,要整個吞下并不容易,也許當(dāng)時這條虎鯨正在挨餓,才如此狼吞虎咽。
海獺 | Marshal Hedin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根據(jù)DNA確認(rèn),這條死去的雌性虎鯨屬于過境型虎鯨,活動范圍很廣。他們認(rèn)為,這群虎鯨可能已經(jīng)從別處學(xué)到了捕獵海獺的技能,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段時間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灣之間海獺數(shù)量在不斷下降——這片區(qū)域正是過境型虎鯨的活動水域,海獺說不定都進了虎鯨的肚子。
貓咪聲帶肉墊
你家貓貓是不是總會發(fā)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就像一個小發(fā)動機?
之前的研究表明,貓貓的呼嚕聲是聲帶肌肉通過收縮和松弛發(fā)出的,這需要大腦通過神經(jīng)來持續(xù)控制聲帶肌肉。但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真相完全相反——貓貓呼嚕時,根本不需要神經(jīng)控制,甚至壓根不需要重復(fù)的聲帶肌肉收縮。
小貓咪享受按摩服務(wù)的時候就會呼嚕呼嚕 | 貓吞
秘密在于貓貓聲帶中一個特殊的“肉墊”——一個直徑可以達(dá)到4毫米的結(jié)締組織塊。這個肉墊可以降低聲帶最內(nèi)側(cè)部分的楊氏模量(簡單來說,楊氏模量決定了彈性材料受力時會產(chǎn)生多大的形變;在限度內(nèi),楊氏模量越小,形變越大),因此很小的驅(qū)動壓力就可以讓聲帶發(fā)出低頻的震動,不需要神經(jīng)輸入或者主動肌肉收縮。
肉墊的位置|參考文獻(xiàn)[6]
貓貓毫不費力,就可以發(fā)出25-30 赫茲的低頻呼嚕聲。而人類能發(fā)出的最低頻聲音也有約80赫茲,這次貓貓又勝出了。
參考文獻(xiàn)
[1] https://phys.org/news/2023-09-ashes-orca-tokitae-home-death.html
[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th.13405
[3]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30325
[4] https://www.livescience.com/planet-earth/antarctica/45-mile-long-iceberg-slams-into-penguin-refuge-in-antarctica-almost-causing-ecological-disaster
[5] https://www.aquaticmammalsjournal.org/article/sea-otters-enhydra-lutris-found-in-the-stomach-of-a-stranded-killer-whale-orcinus-orca-in-the-commander-islands-western-north-pacific/
[6]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3)01230-7
作者:貓吞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