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球探測器效果圖丨來源:ISRO
撰文 | 李賢煥
在太空領域,印度的力量正在崛起,以他們自己的方式。
8月23日,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務“月船3號”成功著陸月球,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
“印度現在在月球上了!”印度總理莫迪在“月船3號”著陸后,對著電視鏡頭高喊。隨著任務成功,印度逐漸在太空競賽中跟上了第一梯隊。更令人稱奇的是,完成這一切的預算,甚至比一部科幻電影成本更低。極具性價比的印度式作風,讓太空任務變得更加有趣了起來。
做大事,花小錢
謹慎花錢,慢慢推進,沒有資源大踏步向前,對這樣的印度太空計劃來說,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算得上是一個歷史時刻。
在印度的登月器著陸的前幾天,幾乎在同樣的位置,來自俄羅斯的登月器在最后階段失控,墜落在月球表面,任務最終失敗。
對印度來說,這是一次技術上的勝利,也像是一個涉及到太空實力乃至國力的隱喻。
太空向來都是呈現國力的一個立面。如大家熟知的那樣,人類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首次把人送進太空、以及首次把航天器送上月球,蘇聯在和美國的競爭中開啟了第一次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向全世界展現了強大的科技實力。接過了蘇聯航天工業(yè)的俄羅斯,生來就是一個航天強國,一度承包了這個星球上所有人類宇航員往返太空站的接送任務。
如今,俄羅斯的航天實力差不多處于原地踏步的階段,在一眾國際同行的對比中顯得步子老邁;身處南亞的印度,則正在借助太空成就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
所以在登陸月球的關鍵期,印度總理莫迪遠在南非參加金磚國家峰會,但他沒錯過這個歷史性的時刻。遠程參與了視頻直播的莫迪,在畫面里用力搖著印度三色旗:“我們正在見證歷史?!蹦蠘O力傳達一個新的形象和信號:一個崛起中的國家在全球精英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讓印度人更為驕傲的是,此次引起了如此巨大反響的月球任務,經費僅為7400萬美元。
這個預算甚至不夠拍一部科幻大片,克里斯托弗·諾蘭拍出《星際穿越》用了1.65億美元,2013年的太空災難電影《地心引力》則花了1億美元。而早幾天墜毀在同樣位置的俄羅斯登月器,則耗費了2億美元。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資深航天工程師S ?索馬納特(S Somanath)表示:“世界上沒有人能像我們這樣做?!比蝿盏某杀究刂企w現在方方面面?!霸麓?號”因為采用了功率更小、成本更低的推進系統(tǒng),在飛往月球時不得不選擇一條更長的登月路線:在繞著地球飛的過程中擴大軌道,利用地球的引力作為彈弓飛向月球,最終耗時40多天。
赴月示意圖丨來源:ISRO
或許是受到商業(yè)航天精于計算投入產出的影響,現實因素則是荷包的確不夠鼓,印度在開始他們的太空計劃時,一直延續(xù)著頗為節(jié)儉的風格。前ISRO主任蘇倫德拉 · 帕爾(Surendra Pal)曾在采訪時說:“我們曾經不得不用牛車運輸一顆通訊衛(wèi)星,總共只花了150盧比?!保ò茨壳皡R率約為13元人民幣)
印度航天在人力成本上更是極具競爭優(yōu)勢。據報道,ISRO的工作人員超過19000人,其中四分之三是科學家,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永久雇員人數;而根據該機構公布的數據,他們的平均月薪約為2700美元,明顯低于全球同行。
精打細算之下,他們?yōu)槲磥淼牡窃掠媱澖o出的預算為20億美元。作為對比,美國2022年的太空預算為620億美元,印度登月計劃相當于這個數字的零頭。從另一個角度來對比,印度在太空項目上的投入僅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04%,而美國和俄羅斯則分別為0.28% 和0.15%。
還有一種省錢的方式,就是讓別人也合伙出錢。受SpaceX公司的啟發(fā),印度有一批航天從業(yè)者已經開始創(chuàng)業(yè)。盡管ISRO上一財年的預算不到15億美元,但有報道顯示,印度私營太空經濟的規(guī)模已經至少達到60億美元,預計最快在2025年增加兩倍。民營力量被逐漸納入到國家考量,莫迪政府希望拉動更多民營公司參與,加速太空計劃的進展。
從簡單的預算來看,印度在太空領域的姿態(tài)并不是想要強勢趕超,而是以目標為導向,同時能省則省。從此次月球任務成功引起的轟動效應來看,印度已經賺翻了。
軟著陸后傳回的月球表面照片丨來源:ISRO
印度航天的里程碑
此次月球任務成功,在印度的影響頗為深遠。
在民族多樣、宗教沖突持續(xù)的“散裝”印度,著陸月球的畫面提供了一個罕見的全民狂歡時刻。在那之前,印度民間在印度教寺廟、錫克教古爾德瓦拉寺和穆斯林清真寺為任務共同祈禱,各地學校也舉行了特別的觀看儀式。
不是印度人可能不容易感受其中的民族自豪感。過去很長時間里,印度的太空夢還曾是西方媒體的嘲笑對象?!都~約時報》曾經刊登過一幅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漫畫:一個留著長胡子的印度人,一手牽著牛,一邊在“精英太空俱樂部”門口敲門。人們也記住了BBC一位主持人在直播里一邊翹著二郎腿,一邊質疑印度航天:一個仍在與貧困、不平等和廁所不足作斗爭的國家,是否應該繼續(xù)進行太空探索。
2014年《紐約時報》為這幅卡通畫道歉。
他們太需要一個成功時刻、一場狂歡,來掃除過往的屈辱和不甘。
月球任務的成功,也是印度本土航天產業(yè)、人才證明自己的時刻。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在全球的理工領域都闖出了一片天,行業(yè)津津樂道的是,在大量的硅谷科技公司里,包括微軟、谷歌等全球頂尖的公司,現任CEO都是印度人。
我們在理解這個現象的時候,通常代入的視角是:印度人是否有我們華人不具備的品質?印度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是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其實,在印度本土的人,更關注印度人才流失的現象。
相關的討論在月球任務完成后,被再一次點燃。在這之前,印度理工學院——該國的王牌理工院?!厴I(yè)生超過三分之一選擇離開印度,在海外工作和生活。這也導致負責月球任務的工作小組里,有大量畢業(yè)生來自印度小城市里的不知名高校,部分原因則是他們的月薪僅為同行的五分之一。
在全民的狂歡里,草根的逆襲讓故事變得更加勵志。
《華盛頓郵報》的撰稿人Barkha Dutt在一篇文章里說,印度需要更多像ISRO主席索馬納特這樣的英雄,而不是像納德拉(微軟CEO)這樣的企業(yè)家:納德拉當然很聰明,但低調的索馬納特更應該成為印度人的榜樣,他代表了一代有天賦的科學家,雖然他們永遠無法像納德拉一樣擁有自己的板球隊,或者出現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他的收入只有那群印度裔美國人的一個零頭,但他們選擇不移民,留在自己的國家,然后用納德拉15個月的薪水,把印度的國旗送上月球。
謙遜、勤奮、拿著低薪為國家默默付出,印度本土航天人從幕后走向臺前,他們的形象在歷史性的勝利后站上了新的高點。
不確定的下一步
莫迪辦公室表示,在任務成功的基礎之上,印度現在應該著眼于新的目標,包括到2035年建立Bharatiya Antariksha Station(印度空間站) ,到2040年將第一個印度人送上月球——目光放到了20年后。與此同時,莫迪也表示,印度科學家將致力于金星軌道飛行任務和開發(fā)火星著陸器。
僅從聲明來看,這些都是非常標準的航天目標。就像21世紀中國航天的發(fā)展路徑,從2003年實現載人發(fā)射,到2021年開始著手建設太空空間站,同步把航天器送上火星……目前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把宇航員送上月球。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正在摸著中國過河,走著后者過去15-20年前趟過的路。
但仍有最重要的問題還在等待答案:印度能否實現到2040年將印度人送上月球的目標?以及如果要實現,應該怎么做?
莫迪政府給出一個相當模糊的說法:“為了實現這一愿景,太空部將制定月球探索的路線圖。這將包括一系列的月船任務,開發(fā)下一代運載火箭,建造新的發(fā)射臺,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實驗室和相關技術?!?/p>
單就說這里提到的“下一代運載火箭”,就是一個遙遠的目標。截至今年年中,印度披露的新型運載火箭升力約為20公噸,可以進入近地軌道。但這對登月任務來說遠遠不夠,就算如此,這款火箭也處于設計的基本階段。
此外,以月球為目標,新的火箭又需要長達十年左右的時間來設計、開發(fā)、測試,并最終實現飛行。
火箭,在載人登月任務中是最基礎的要素,但目前印度官方對此只字未提,因此留給外界的仍是猜測和懷疑。和莫迪的雄心壯志相比,航天領域有聲音認為他們的目標仍是一種陳詞濫調,屬于先把餅畫大畫圓的做法。
畢竟2040年這個時間是一個非常曖昧的預期,一方面聽上去讓人非常期待;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也不需要因為時間緊迫,第二天就投入工作。
一種可能是印度進一步接受NASA提出的《阿爾忒彌斯協(xié)議》,通過跟美國合作去月球。的確,今年上半年印度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協(xié)議,涉及NASA和印度之間合作。
但目前看來,這條路徑不是很靠譜。首先印度只是27個簽署國家之一,而且協(xié)議是不具約束力的。對比之下,加拿大已經鎖定了正式的合作伙伴關系,加拿大宇航員已經有名有姓地寫在了兩年后的飛行任務名單里。
換句話來說,要在別人的飛船里塞進印度自己的宇航員,實現起來并不太難,只是這未必是印度自家航天計劃的重點目標。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就是買一艘口碑好的星際飛船,解決火箭問題。放眼整個市場,只有SpaceX可能成為那個賣家,但SpaceX目前也仍未實現這個目標。綜合來看,這種可能性相當有限,如前文所說,印度的航天之路依賴性價比奇高的本地供應商,而SpaceX給出的價格大概也很難讓印度朋友心動。
總的來說,印度宏偉的太空計劃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答,而勤儉節(jié)約的做法,則為任務預期和實現路徑再添上一層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3/08/31/india-moon-landing-brain-drain/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india-moon-landing-cost-cheap-compared-to-nasa-russia-2023-8
https://arstechnica.com/space/2023/10/india-sets-sights-on-a-moon-landing-in-2040-but-is-it-realistic/
https://www.forbes.com/sites/siladityaray/2023/08/09/indias-ambitious-moon-mission-cost-less-than-hollywood-space-films-heres-what-you-need-to-know/?sh=564f3455345e
本文受科普中國·星空計劃項目扶持
出品: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
監(jiān)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