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返樸
溯源守拙·問學(xué)求新?!斗禈恪罚茖W(xué)家領(lǐng)航的好科普。
收藏

那得看你怎么吃,還有吃的哪種蝌蚪了。

撰文 | 蘇澄宇(科普作家)

蝌蚪也能吃嗎?能!先來說熟食吧。蝌蚪雖然聽起來像只存于貝爺?shù)牟藛卫?,但其實確實有地方把蝌蚪作為一種食材的。

比如說,在廣西,就有一道特色菜,名曰“麻辣小蝌蚪”,看著就是一道黑暗料理。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廣西的黑暗料理:蝌蚪 |圖源:南瓜屋故事

在泰國,蝌蚪也被作為了一種食材,可以炒著吃,煮著吃,燉湯喝……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熟了的蝌蚪說白了就是變性的蛋白質(zhì),煮熟就是蛋白質(zhì)變性的過程,大差不差,風(fēng)味差別的問題,起碼可以入口,如果不好吃肯定不會作為一種食物。

而且蝌蚪本身也被作為一種中藥的材料存在(外用),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因此,以上這些熟了的蝌蚪并不是要介紹的重點,重點是活的蝌蚪到底好吃嗎?

吃過活蝌蚪的人肯定有,但被記錄在文獻里的可不多。這就有一位,名叫理查德·瓦塞爾蘇(Richard Wassersug)的科學(xué)家,一個研究無尾目的生物學(xué)家,把“吃不同種類的蝌蚪是怎樣的體驗“給記錄了下來,還在《美國自然學(xué)家》(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發(fā)了文章。

雖說實驗看起來有一種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潛質(zhì),但它的實驗?zāi)康目刹⒉粺o聊。之所以要嘗嘗活蝌蚪的味道,是為了驗證一個想法:

有的蝌蚪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游來游去,因自身能力又游不遠,肆無忌憚的,似乎可以無視獵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因為它們本身不好吃,才敢這么做?

想歸想,但是不是這個道理還另說。所以他找來11個志愿者,讓他們扮演獵食者,去嘗嘗那些蝌蚪好不好吃。

好吃不好吃這是一個相當(dāng)主觀的問題,為了盡量讓這個主觀的問題接近客觀事實,他給這些蝌蚪的好吃程度做了一個評分表,從1-5分,1分最好吃,5分最難吃。最后會對數(shù)據(jù)做處理,取中位數(shù)作為一款蝌蚪好不好吃的最終評分。

做好了評分表,接下來就去搞實驗材料。在哥斯達黎加奧薩河半島,選擇早上的時間去捉蝌蚪。盡管想要收集的是同大小、同發(fā)育階段的蝌蚪,但全部都是完美樣本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盡可能差不多。所以不管撈到什么蝌蚪,稍微篩選一下就差不多了。

他們總共抓了8個不同品種的蝌蚪,一種是蟾蜍——海蟾蜍——的蝌蚪,其他7種則都是蛙類——樹蛙——的蝌蚪。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左圖:實驗涉及的海蟾蜍|圖源:Wikipedia;右圖:海蟾蜍的蝌蚪|圖源:Cane Toads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左圖:紅眼樹蛙|圖源:Wikipedia;右圖:紅眼樹蛙的蝌蚪|圖源: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早上抓完蝌蚪,把它們泡在水里面幾個小時,然后讓志愿者空腹兩個小時,下午準備開吃。吃也不是隨便拿起只蝌蚪就吃,而是先給蝌蚪編號,然后把這些編好號的蝌蚪分發(fā)給志愿者。志愿者提前不知道不同數(shù)字對應(yīng)的是哪一種蝌蚪,避免他們知道吃的是蟾蜍的蝌蚪,而提前感到惡心。(雖然說不管蛙類的蝌蚪,還是蟾蜍的蝌蚪,這種膠質(zhì)類幼體看起來都不好吃,但蟾蜍的丑陋外表,還是讓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蟾蜍的更難吃些。)

吃法也很講究,品嘗者得先把蝌蚪放進嘴里,含住保持10-20秒不咬。然后,先咬蝌蚪的尾巴,然后咬破皮膚,再輕輕地咀嚼10-20秒。最后的幾秒鐘里,品嘗者得狠狠地咬,保證蝌蚪在嘴內(nèi)被咬成稀泥。

當(dāng)然,志愿者被要求不能吞下蝌蚪,而是把它們吐出來,因為可能會含有毒素,并用淡水至少漱口兩次,然后再品嘗下一個蝌蚪。每吃完一個蝌蚪就得在前面說的評分表里打分。

結(jié)果如下圖: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你可以看到,除了最后一種(右下角)獲得了大眾點評的“最難吃蝌蚪”稱號外,其他的得分都差不多。那最后一個是啥?是海蟾蜍的蝌蚪,它從皮膚到身體再到尾巴,全身上下沒一個部位是好吃的,都讓人惡心。

而樹蛙的蝌蚪都不算難吃,不過志愿者都有評論,吃到樹蛙腸子里的東西,多少還是感覺有點惡心。要知道蝌蚪的體腔幾乎被腸子所占據(jù),所以特別感知到腸子的味道很正常。其中一個志愿者特別評論了蝌蚪腸道內(nèi)的粗糙程度,因為腸道里都是碎末。

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最好吃的,那就是一種名為 Smilisca phaeota 的樹蛙,生活于南美洲的叢林里,它3次被打分得到最佳評分。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Smilisca phaeota|圖源:Wikipedia

說完了關(guān)于蝌蚪好不好吃的問題,該回到正經(jīng)的研究目的上來了。

最不好吃的海蟾蜍蝌蚪,是上面這幾種蝌蚪中,最容易捕捉到的一種。因為蟾蜍類的蝌蚪會集群行動,一抓一大把。而其他幾種稍微能吃的,膽子比較小,是最不好捉的,因為蛙類的蝌蚪喜歡分散活動。

海蟾蜍的蝌蚪之所以不好吃,是因為它本身就含有毒腺。蟾蜍可不只是成體才有毒,幼體也含有一定毒素。1967年,一位科學(xué)家Licht寫了篇論文,報道了兩位秘魯人因為不小心吃了海蟾蜍的卵后不幸去世 。由此可見,海蟾蜍的卵可不只是不好吃這么簡單,而是有把人弄死的劇毒。

人雖然可能不知道這些,但那些天天和這些蟾蜍打照面的捕食者可就把“這些玩意兒有毒”刻在了基因里,從來不會碰蟾蜍的卵。相比之下,這些捕食者更愿意去吃牛蛙、青蛙的卵,因為沒有毒 。蟾蜍的蝌蚪有了毒,多了一份防御,自然有些猖狂起來。

理查德通過這項研究,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膽子小的,不好靠近的蝌蚪比較好吃;膽子大的,好靠近的蝌蚪不好吃。雖然依舊不建議嘗試生吃蝌蚪,但多懂點總是沒錯的(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哪天荒野求生的時候,也知道不要吃蟾蜍的蝌蚪……

參考文獻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D%8C%E8%9A%AA/20191955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assersug

3.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23690

4. LICHT, L. E. 1967. Death followingpossible ingestionof toad eggs. Toxicon, 5:141-142.

5. Licht.1968. Unpalatability and toxicityof toad eggs. Herpetologica, 24: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