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終期科普績效自評
臺州海洋世界
一、工作情況
(一)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開放天數(shù)、接待觀眾量等基本情況
本年度基地向公共提供科普服務天數(shù)364天,共接待42萬名游客。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館內科普信息濃郁,在海洋館內組織游客學習海洋知識或由游客在游覽時自主學習海洋知識,如各種海洋生物介紹,海洋環(huán)境保護介紹,視頻播放,互動學習游戲等形式,海洋館的科普教育,就是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形成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
(二)本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科普活動進校園、服務學生人次等情況
外出給幼兒園、小學、廣場、社區(qū)、青少年宮等區(qū)域組織進行科普宣傳工作,也是本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式?;胤e極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本年度進入幼兒園與小學共計45家,服務學生人數(shù)21000人左右。進入校園開展科普工作,使學生學習海洋知識,了解海洋知識,并認識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主要方式是把海洋活體生物,海洋生物標本,科普展板以及精心制作的海洋科普資料帶到校園,通過生動的講解,以及和小朋友的互動問答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
海洋科普知識進校園
海洋動物標本與活體展出
(三)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在全國科普日宣傳周,基地開展“保護海洋,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科普活動,走進5家學校,如橫街小學、螺洋小學、南官小學、路北小學、路橋小學,共計服務學生人數(shù)1000人左右,并與當?shù)匦∮浾呓M織合作,開展科普教育宣傳。
全國科普日“保護地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講座走進橫街小學
全國科普日“保護地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講座走進螺洋小學
全國科普日“保護地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講座走進南官小學
全國科普日“保護地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講座走進路北小學
全國科普日“保護地球,守護地球的藍色心臟”主題講座走進路橋小學
(四)通過網(wǎng)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眾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
基地通過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線上平臺發(fā)表科普教育活動招募以及科普資源信息,例如基地特色科普教育活動“小小馴養(yǎng)員”的招募信息,各類主題研學活動信息,海洋趣味科普相關文章與視頻,積極向各類群體發(fā)布科普資源,進行海洋知識的科普與傳播。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
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方面,基地積極在廣場、社區(qū)、青少年宮等區(qū)域進行公益科普宣傳,并在暑期招募15名中高學生作為志愿者于館內進行科普教育工作。
(六)科普工作經(jīng)費及人員情況
基地本年度科普工作經(jīng)費投入10萬余元,研學導師3人,固定科普人員6名,流動人員4名。
二、特色工作
本基地作為海洋館,首要受眾群體為對海洋有興趣的兒童,在此基礎上開展特色科普活動,如小小馴養(yǎng)員、科普大課堂等。海洋館特別注重兒童的科普教育,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我們致力于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才是海洋館科普教育中寓教于樂的中心。本年度開展小小馴養(yǎng)員活動16期,并分為鯊魚、水母、海豚、海豹等主題,招募對海洋生物感興趣的適齡兒童,體驗一日馴養(yǎng)員的工作,在游玩海洋館的同時,對海洋生物能夠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通過接待研學團隊,為其提供科普大課堂服務,由館內講解員主持相關主題科普課堂,使其在游玩的同時收獲海洋知識,增長海洋文化認同感。
小小馴養(yǎng)員
科普大課堂
三、問題不足
首先,在科普工作開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在于進入校園的難度,進入校園進行科普工作能夠保證受眾群體和范圍,能夠保證科普工作更為有效有速地開展,但進入校園并非易事,這是基地本年度在科普工作開展上遇到的問題。
經(jīng)過多次科普工作的開展,本基地意識到自身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是進校園科普時意識到針對高年級學生的課程深度不足,為了科普內容通俗易懂,在課件與說課內容的準備上以面向低年級學生為主,因此當面臨全年齡段的科普教育工作時本館所準備內容較為淺顯,需要進行提升,面對不同年齡層準備深度不同的科普內容。其次是進校園科普形式較為單一,拘泥于講課,應當增加科普形式,如游戲互動等,增加學生對于科普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
在之后科普工作的開展中,基地將改正不足之處,提高科普效果,增強科普工作的完成度,保證科普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工作建議
各個科普教育基地擁有各自的科普主題內容,若本區(qū)域的科普教育基地能夠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大型活動,能夠使科普教育內容更加全面,吸引更多受眾前來參與,從而提升科普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