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玩手機游戲背后的真相
(一)游戲成癮現象的本質
上網成癮又稱病態(tài)性網絡使用,就是人們對網絡尤其是網絡游戲,使用不當的過度依賴行為。
游戲成癮是人們常見的依賴現象的一種,在形成原理上和酒精成癮**、吸煙成癮、賭博成癮、吸毒成癮、打麻將成癮、**跳廣場舞成癮等,基本類似。
上網行為就是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育過程中,因某些行為和欲望受阻而引起的心理補償行為。如形成“病理性補償”,則會引起過度補償,導致發(fā)展偏差和中斷,即網絡成癮行為。
1、網絡上癮癥狀
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等。
2、上網成癮的危害
首先,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其次,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再次,會導致孩子行為異常。
沉迷手機游戲,的確給很多孩子帶來了傷害,但是,孩子本身就是游戲的受害者,所以,我們父母老師不能因而一味的指責孩子,而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不能動輒污名化,更沒有資格和權利做“五十步笑百步”的傻事,很多孩子之所以迷上手機游戲,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想以此來逃避和對抗父母的冷漠、否定、羞辱、打擊等。
我建議,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跟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游戲成癮現象的診斷標準
《國際疾病分類》對游戲成癮的三條標準
1、無法控制的玩游戲。
2、越來越經常的將玩游戲列入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后果也持續(xù)或增加玩的時間。
3、以上行為持續(xù)12個月以上,或少于12個月但非常嚴重。
只有當孩子玩游戲較長時間,非常沉迷,且不能自我控制相關行為與情緒,出現了易怒、焦慮、難受等影響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交際等社會情緒時,才屬于游戲成癮行為。
(三)游戲成癮現象的形成原因
圖片來源于網絡
1、游戲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且一直在變化升級。
從心理學看,游戲自古以來就承擔了認知、娛樂、社交等多種功能,游戲是兒童生來就會的行為,是兒童學習與認識世界的必要途徑與重要形式。
2、網絡游戲設計中的心理成癮機制,是導致孩子們成癮的重要原因。
網絡游戲設計者往往會使用大量的心理成癮機制,對自制力相對較弱的青少年進行控制。
3、孩子游戲成癮大都源于內在沖突與匱乏,并與孩子自身有著密切關系。
除了游戲對人的吸引與控制之外,成癮現象還跟當事人的認知水平、心理狀態(tài)、現實環(huán)境等密切有關。
網絡游戲會帶給人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難以獲得安全感、掌控感、成功感,充實感和愉悅感等。真正讓游戲成癮者沉迷而不能自拔的,也恰恰就是這些愉悅的心理體驗,在現實世界中越匱乏,其成癮的可能性就越高。
隱性上缺少:安全感,歸屬感,自主感,規(guī)劃感,成就感,榮譽感,滿足感,超越感,幸福感,價值感。
顯性上缺少:1、玩耍時間;2、父母陪伴;3、有意義的游戲;4、自己說了算的事情;5、交際互動的途徑。
什么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上癮:1、安全感不足的孩子;2、價值感缺乏的孩子;3、成就感不高的孩子;4、規(guī)劃感不強的孩子;5、社交能力弱的孩子;6、獨立自主不夠的孩子;7、親子關系不好的孩子;8、負面情緒無法排解的孩子;9、家庭氛圍壓抑沉悶的孩子;10、沒興趣愛好,找不到生活意義和生命存在感的孩子。
二、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手機游戲
游戲設計者有意設置的成癮機制是吸引孩子沉迷游戲的最主要外因,而內在的沖突與匱乏是導致孩子網絡成癮最重要的內在動因。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游戲成癮孩子的家庭特征
忙,父母工作忙或者人在而心亂忙,不管孩子。
乏,親子關系較差,家庭缺少關愛、尊重與欣賞。
推,父母總是推卸自己的責任,反而指責抱怨孩子或者總是推辭推脫,不積極陪伴和幫助孩子。
軟,父母為人做事沒有規(guī)則、原則,不是溫和而堅定。
亂,父母金錢存放比較隨便,使用沒有主次和價值意識。
(二)孩子沉迷游戲的綜合分析
很多家長總責怪孩子玩手機,總詢問孩子為什么玩手機,好像一切都是孩子的錯。一切都是游戲惹得禍。作為父母的自己是個無奈無辜的受害者。殊不知,面對這個問題,最無辜的是我們的孩子,最受傷害的還是我們的孩子。不溝通、網癮、厭學成為青少年三大問題。
你在網癮行列中嗎?截止2021年底,我國網民達10.32億,其中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19歲以下人群達1.6億。
1、父母大都不好玩
我們可愛,孩子才感受到愛,也會越來越可愛;我們值得被愛,孩子才會對我們敬愛,也越來越懂得自愛。
2、孩子往往沒得玩
玩游戲不是原罪,他是孩子的天性。
當孩子沒有更多的,更有意義的選擇時,這個在我們成人眼中不好的,也會被孩子作為最好的。
3、游戲的確很吸引孩子去玩
從游戲設計本身來說,就是要吸引玩者,越有吸引力說明游戲價值越高,手機游戲滿足了孩子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游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機制。
什么樣的環(huán)境,往往就塑造出什么樣的孩子。孩子在父母不好玩、日常沒得玩、游戲很好玩的情況下,被泛濫于自己身邊的手機游戲誘惑而沉迷,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三)孩子真正沉迷的不是游戲
父母、老師往往看到只是孩子玩游戲這個表面行為,可是卻不知道使孩子真正迷戀的,卻不是游戲本身,而是隱藏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自己可以控制、嘗試、體驗,自己可以做主說了算的那種很爽的身心感受。
孩子玩的不是手機,不是游戲,是寂寞、是孤獨、是對愛的呼喚,是對自由創(chuàng)造的渴望。
沉迷游戲固然不好,但比游戲更可怕的還是糟糕的親子關系,是我們錯誤的教育理念和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為什么沉迷游戲?我們錯在哪里?
用優(yōu)勢視角來看,孩子上網成癮沉迷游戲,正是我們審視和剖析自我問題,改善親子關系和教育方式的大好機會。
孩子本身也是具有好玩的天性。
三、怎么幫助孩子走出上網成癮
(一)輔導上網成癮學生的一般步驟
1、利用自我畫像,讓孩子接納自己;
2、通過改善關系,完善孩子成長環(huán)境;
3、引導孩子立足現實,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4、堅持循序漸進,允許偶有反復;
5、不斷正向確認,使孩子形成良好習慣。
(二)讓孩子走出上網成癮的兩種基本策略
1、厭惡療法
就是把網絡游戲行為和孩子自身討厭的某些事物和行為聯(lián)系起來,使之建立條件關系,進而利用其逆反心理和有意義的負面評價,讓玩游戲的行為逐漸貶值,從而使他自己因逐漸厭倦而放棄。
厭惡療法實施步驟:1、接納孩子;2、有意誘導,在保障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全面放開;3、促成規(guī)則;4、不斷評價,在遵守約定前提下全面支持;5、轉移注意;6、咬定原則。
實施舉例:把玩游戲當成重要學習科目,嚴肅玩游戲的狀態(tài)與熱情,認真填寫游戲體驗記錄表,必須分享游戲過程與感受,嚴格補足缺欠玩游戲時間,每天必須完成相關考試題,定性和定量結合進行評價,評價不合格應補完和補考。
圖片來源于網絡
2、正向引導
這是一種從接納和理解孩子、尊重和激勵孩子的進步入手,通過正面的、積極的肯定,一步步引領孩子走出網癮的基本策略,可以從五個方面實施。
圖片來源于網絡
(1)關心內在,理解孩子
發(fā)自內心的去理解他們,孩子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愛,不需要指責?!皨寢屩滥阋膊幌脒@樣,媽媽知道你也不容易,爸爸媽媽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焙芏嗪⒆右宦牭竭@些話就哭的非常傷心,孩子有時候需要釋放一下,這是對的,不要怕他哭,陪伴他就可以了,擁抱他(她)一下會更好。
(2)承認事實,尊重孩子
很多孩子迷戀手機網絡,他會很自責,他會自我否定,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不是他的錯,不是他很無能。我們都的承認,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對我們人產生極大的誘惑的。我們的人性是很難戰(zhàn)勝的,這是客觀事實,因而,不能因為自己沉迷游戲,一時走不出來,而自卑、消極、自暴自棄。
(3)消除戒備,給孩子安全感
告訴孩子,跟他(她)交流、聊天不是為了打擊他(她),不是為了批評他(她),也不是為了讓他(她)不玩手機,只是為了共同商量,如何更合理的去玩,只有當孩子感覺,自己不被強制改變時,他才會放松下來,愿意跟你交流。
(4)不直接否定孩子,對事情本身進行探討
適時的和孩子共同約定,如果他(她)愿意,可以制定一些規(guī)則,如果他(她)不愿意,制定的規(guī)則再多也是無濟于事。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是幫助孩子和調整自我的關鍵。
(5)滿懷期待,對孩子人格進行積極正面確認
孩子不是我們口中的孩子,但會成為我們口中的孩子。持續(xù)對孩子進行正面確認,孩子也會有相對應的正確的行為,因為孩子的內在自我認知,就來自于父母**、老師等人群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