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 2023年度終期科普績效自評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
原創(chuàng)
2021年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緊密圍繞“病毒與健康”的科普主題,以新發(fā)傳染病預警等科學故事、科學家探索求真精神、生物安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等為主線,融生物學基本知識、病毒防控教育、科普受眾興趣、社會熱點科學講解和微觀世界藝術表現于一體,集中展示了優(yōu)勢病毒標本館科普資源,展現了病毒研究一線科研人員積極、開放與務實的風貌。

一、工作情況

(一)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開放天數、接待觀眾量等基本情況。

為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提升科普服務能力,促進優(yōu)質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本年度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開展了多場科普活動,制作了多種科普產品,豐富了病毒標本館的科普體系。主要包括:積極組織參與全國科普日、公眾科學日、科學節(jié)、科技活動周、東湖論壇等多項大型科普活動,線上、線下累計服務公眾人次達千余人。

(二)本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科普活動進校園、服務學生人次等情況。

為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加強青少年國家安全總體觀教育,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組織參與《荊楚科普大講堂 生物安全之約》節(jié)目錄制。生物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2018年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上漲、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可以看到生物安全關乎每一個人,和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發(fā)展、社會大局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該節(jié)目由湖北衛(wèi)視與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武漢病毒所、武漢武昌區(qū)科學技術協(xié)會合作制作。為加強青少年國家安全總體觀教育,以“國門生物安全教育與愛‘童’行”為主題,2023年7月10日,該節(jié)目邀請了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研究員講授了“共筑生物安全防線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專題講座,向20名12-16周歲的湖北省中小學生科普了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識、人類與傳染病斗爭的故事,以及介紹了面對傳染病,人類擁有哪些武器。隨后,在國家病毒資源庫主任鄧菲研究員、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師劉波波的帶領下,學生們依次參觀了國家病毒資源庫和武漢國家生物安全模式實驗室。相關節(jié)目已于10月8日在湖北衛(wèi)視、科普中國等平臺播出。

《荊楚科普大講堂 生物安全之約》

《荊楚科普大講堂 生物安全之約》


《荊楚科普大講堂 生物安全之約》

(三)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集中優(yōu)勢資源,積極參與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湖北省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2023東湖論壇、中國科學院科學節(jié)等多項大型公眾科普活動。具體情況列舉如下:

5月14日,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通過嗶哩嗶哩平臺開展了一場精彩的線上科普直播,本次科普直播以“探秘微觀世界 科學認識病毒”為主題,下設“夏天請收好這份‘防蟲防病攻略’”、“揭開病毒的神秘‘面紗’”、“揭秘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的‘全副武裝’”等3個模塊。期間,夏菡青年研究員以蚊子是一種早在恐龍時代就存在的生物為引入點,向公眾普及了蚊子的分布、類型和大小等知識,并通過一則微視頻,科學、直觀、生動地呈現了蚊子是如何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后到成蚊的生長過程。她還列舉了黃熱病、登革熱、瘧疾等蚊子傳播疾病,探討了相關傳播途徑和防控手段。白源博士后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向公眾講述了蜱蟲的種類、攜帶的病毒、發(fā)病時的癥狀和表現、如何防止被蜱蟲叮咬、以及被叮咬后的處理措施等內容。相關講座提高了公眾對蚊蜱危害的科學認識,倡導人們在科學有效的防控中享受安全、健康的生活。隨后,在張配實驗師的帶領下,公眾一起云游了武漢病毒所分析測試中心。她為公眾講解了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大家還觀察到了噬菌體、痘病毒、輪狀病毒、桿狀病毒、流感病毒等不同病毒在顯微鏡下的形態(tài)。最后,冉勇高級實驗師展示了生物安全一級實驗室到四級實驗室的組成構造,以及不同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需要穿戴的個人防護裝備。通過他的介紹,公眾進一步了解了個人防護裝備是保護實驗人員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線,以及實驗室生物安全如何實現“武裝到牙齒,細致到微末”。

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線上科普直播


湖北省科技活動周活動現場

5月20日,由湖北省科技廳、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和鄂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式在鄂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主場展覽上,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的科普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學習培養(yǎng)和觀察手掌菌的神奇科學實驗,同時現場展示了病毒3D彩色打印模型、滴膠蚊子標本、繪本書籍,以及狂犬病毒、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科普海報,向公眾講解預防病毒感染的具體舉措。

3月4-5日,以及11月4-5日,積極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第五屆和第六屆科學節(jié)·武漢專場活動?;顒悠陂g,積極展示了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壓防護服,展播了由標本館參與制作的病毒科普微視頻,帶領孩子們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人體組織、動物及植物有關標本切片,學習培養(yǎng)和觀察手掌菌的神奇科學實驗,還現場展示了病毒3D彩色打印模型、科普繪本、科普明信片、書簽等文創(chuàng)產品,以及狂犬病毒、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科普海報。相關活動為公眾搭建了科普交流平臺,在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的同時,呈現了科學之美,引導公眾正確理性地認識病毒。


參與中國科學院科學節(jié)

參與全國科普日、小洪山科技節(jié)等線下科普展覽

(四)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

2023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通過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等平臺共推出3期“漫畫知識小課堂”,向公眾科普諾如病毒、鸚鵡熱等防控知識,閱讀量達千余次。

漫畫知識小課堂

同時,制作的《二元神探——追蹤病毒的微跡》被評為“2023年湖北省優(yōu)秀科普微視頻”、“2023年度安徽省優(yōu)秀科普微視頻”。該短片通過二維動畫和3D模型生動形象地普及了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和致命威脅、病毒的生命本質核酸和蛋白質本源以及現代分子手段檢測病毒的科學內涵。目前已在包括央視網、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科普中國等播放,受眾累計達萬余人。

此外,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fā)布病毒標本館組織參與的科普活動通知,如公眾科學日線上直播、東湖論壇線上科普直播等信息,閱讀量達千余人。

東湖論壇線上科普活動宣傳海報

公眾科學日線上科普活動宣傳海報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

9月14日下午,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鄧菲走上武漢外國語學?!安┭胖v壇”,以一堂《認識病毒》的專題講座,吸引百余名高一新生認真聆聽。本次專題講座從病毒的發(fā)現、命名、特征、分類等方面對病毒做了全面而充分的講解。


參與“博雅講壇”

(六)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項目資金安排落實、總投入等情況分析。

根據預算安排,2023年度武漢病毒所標本館科普經費列支共計7.2761萬元,其中,標本館升級改造費2.4667萬元;標本館標識圖文制作安裝費2.1萬;科普海報設計制作、視頻直播、耗材購買等活動組織費2.7094萬元。

2、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標本館科普人員情況

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現擁有研究所科研處科學傳播管理、國家病毒資源庫科普管理的兼職人員;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相關工作,在科普講座、探究實驗、科技展覽等活動的組織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此外,還建立了一支以研究生為主的科技志愿者團隊。主要人員情況如下:

二、特色工作

親子科普活動是武漢病毒所團委系列品牌活動的重要組成。11月18日,武漢病毒所病毒標本館參與舉辦了“走進科學 與你‘童’行”親子科普活動,共有20組家庭參加。活動組織了科普知識競答、防護用品穿戴競賽和“兩人三足”插槍頭接力賽,孩子們學習了生物安全和個人防護的知識,體驗了父母的工作。隨后,武漢科學普及研究會副理事長、武漢科學家科普團團員、研究所青年研究員夏菡作了題為《小蚊子,惹大禍》的專場科普報告。孩子們了解了蚊子的種類、生活習性和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瘧疾、乙腦等,學習了如何避免被叮咬,并通過環(huán)境清理和噴灑殺蟲劑等手段控制蚊子密度來預防和控制蚊傳疾病,最后現場在顯微鏡下觀察了庫蚊和伊蚊的幼蟲?;顒悠陂g,親子家庭還參觀了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模式實驗室,并安排了親身體驗穿脫正壓防護服、使用生物安全柜等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全面地體驗到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真實實驗環(huán)境,揭開了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神秘”面紗,傳播了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也激發(fā)了大家對探索是生命科學的熱情。

“走進科學 與你‘童’行”親子科普活動

2023年06月以來,模式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高校學生、武漢市內小學生,開展了多次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科普講解活動?;顒又性谏锇踩J綄嶒炇抑兄v解了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發(fā)展歷史、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分類、常用的實驗室防護設施設備及個人防護設備、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結構等內容的講解及實物展示等。

面向國內外高校本科生的科普參觀活普參觀活動

三、問題不足
目前制約標本館運行與發(fā)展的主要瓶頸,(1)在開展科普工作中存在科普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的問題。由于各種因素限制,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性宣講式、觀看式、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科普活動開展數量有限。隨著社會公眾對科普需求快速增長,傳統(tǒng)的科普教育方式和設施已難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2)經費和人才問題。由于缺乏充足的經費,影響了標本館硬件方面的建設和及時更新,制約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難以發(fā)展和穩(wěn)定一支高水平、專業(yè)化的技術管理隊伍。(3)目前國內的各個標本館、科普教育基地仍然是相對分散化的管理體制,難以充分凝聚優(yōu)勢資源,發(fā)揮最大的科普效能。
四、工作建議
堅持需求反饋導向,提高科普創(chuàng)新能力。一是通過常態(tài)化開展群眾科普需求調查,在掌握需求情況的基礎上,指導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公眾喜聞樂見的科普傳播方式與載體。二是要加強工作指導,鼓勵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系列品牌化的創(chuàng)新活動,并拓展資源渠道,設置專項資金,激勵各科普教育基地創(chuàng)新科普活動形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三是加強組織和統(tǒng)籌協(xié)調。對內積極組織基地的交流活動和人員培訓活動,聯(lián)動基地開展科普活動,對外保持與教育部門等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支撐科學素質教育的提升,促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跨越式發(fā)展。

評論
飛馬騰空
太師級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