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文詳解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防護要點

國民健康管理促進
經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fā)展中心批準成立的宣教平臺。
收藏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您是否有以下困惑:我到底感染了什么病毒?要不要接種流感疫苗?日常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今天,就讓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內科專家為您一文詳解關于冬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關鍵知識點,趕快一起來學習吧——

冬春季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哪些?

冬春季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一方面病原體容易存活,另一方面空氣流動和交換也較少。

冬春季比較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由病毒感染導致。除了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是這個季節(jié)呼吸道疾病常見的病原體。

除了病毒以外,還有一大部分呼吸道疾病由細菌感染導致。

除普通細菌以外,還有一類非典型病原體,包括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

這些病原體在冬春季相對“表現突出”,但在其他季節(jié)也一直都存在。

呼吸道疾病有哪些癥狀?

①普通感冒: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涕、嗓子疼,低燒或不發(fā)燒,通常是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特別緊張,注意多喝水,吃一些對癥感冒藥即可。

②流行性感冒:如果癥狀以高熱為主,并表現為全身的炎癥狀態(tài),如四肢關節(jié)疼痛、沒有痰或者痰量較少、沒有黃膿痰,短期內多數提示為病毒性感染。大部分人群可以先觀察3~5天,觀察是否有好轉跡象。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病毒類疾病有一個共同特點——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不需要太多外界干預治療,癥狀就可以慢慢恢復。

如果觀察3~5天體溫仍然持續(xù)不降,癥狀還在不斷進展,除了存在普通的肌肉酸痛、疲乏外,還存在明顯的咳嗽,或者胸悶氣短、指氧下降,或者排尿變少等其他癥狀,就需要及時就醫(yī)。

③細菌性感冒:如果存在發(fā)熱,同時痰量比較多,出現發(fā)黃、發(fā)綠的痰,或者流膿涕,往往提示有可能有細菌感染,應及早就醫(yī)診治。

呼吸道疾病容易出現混合感染嗎?

呼吸道疾病經常出現混合感染。因為上述病原體都存在于空氣中,一般通過呼吸道吸入。但是在同一個階段,由一種或兩種病原體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對于普通人來說,大部分感染可能由病毒引起,但隨著病情的進展,不典型病原體和細菌有可能趁虛而入,最終可能會呈現混合感染狀態(tài)。

大部分情況下,人體免疫力完全可以克服小病毒的侵擾和感染。此外,非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人群,適度、間斷地感染“小病毒”,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冬春季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要做病原學檢測嗎?

不一定。

目前,除了某幾種特定的病毒之外,大多數病毒的治療方法和原則均為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對癥治療。因此,明確感染了哪種病毒并非必要的。但對于特定的病原體,如果能早期做病原學檢測,會有一定幫助。

目前,急診和發(fā)熱門診通常會進行病原學篩查,如在甲流高發(fā)季節(jié)篩查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體感染可以做支原體的病原學檢測。目前,檢測以抗原和核酸檢測為主。

家人得了呼吸道疾病后,需要隔離嗎?

一般不需要。

大部分病毒或細菌都在空氣里存在,傳染性沒有那么強,不太需要做到嚴格的呼吸道隔離,也并不意味著患者周圍充滿了病原。

但是如果家屬免疫力很低,如體弱多病、存在基礎疾病,或者有特別小的嬰兒,還是要做好家庭內部的防護,盡量避免口鼻的直接接觸,必要時可以戴口罩,保持家里的通風等。

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后,做好呼吸道防護能夠降低人群之間相互傳播的幾率。

老人和孩子有哪些注意事項?

老人和小孩通常屬于免疫弱勢群體,一方面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嬰幼兒和老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能臨床癥狀并不典型,不易鑒別。因此這兩類人群是普通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

在冬春季,如果有條件,上述人群應該盡量接種當季的流感疫苗,接種后能夠很大程度降低發(fā)病風險。另外要注意保暖,保證室內外空氣流通,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確有需要出行,一定要戴好口罩,或者盡量保持社交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也不要因為天氣寒冷就足不出戶,還是要適當進行鍛煉和呼吸新鮮空氣。偏冷的空氣雖然對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但也是鍛煉呼吸道抵抗力的一個方式。另外,不要因為害怕生病就不出門,即使居家也需要多開窗通風,適當活動能使免疫力處于較好的狀態(tài)。

是否有必要接種流感疫苗?

高危人群需要做好針對流感病毒的防護工作。高危人群包括:學齡期兒童,在密集場所或醫(yī)療機構工作的人群,還有年老體弱、存在免疫方面問題的人群。

通常建議高危人群接種當季的流感疫苗,接種后會產生一定的防護作用。

個人應如何防護?

流感季節(jié)到來時,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如果外出盡量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佩戴口罩;在家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均衡營養(yǎng),適當鍛煉。

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