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稀有的活化石——“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國綠發(fā)會
長期致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
收藏

中華鱘是鱘形目鱘科鱘屬的魚類動物。其體長梭形,胸腹部平坦,尾部細(xì);頭呈三角形;吻尖長,微上翹;口下位,橫裂,能自由伸縮;唇具乳突,鼻孔大;鰓弓肥厚,鰓耙呈棒狀,排列稀疏。

中華鱘在中國的分布較廣,海域北起遼東灣,南到珠江口等地均有分布。中華鱘主要生活在長江和近海,屬于底層、洄游或半洄游性魚類,中華鱘最長壽命可達40齡。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截圖

中華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于極危(CR)保護等級 ,在中國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既是介于軟骨魚類與硬骨魚類之間的類群,又是硬骨魚類中較原始的類群,在研究生物進化以及地質(zhì)、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xué)價值。

中華鱘最早出在1.5億年前的中生代,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中華鱘最大可達500千克以上,是中國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因其產(chǎn)地為中國東部,故名中華鱘。

分布范圍

中華鱘在中國的分布較廣,海域北起遼東灣,南到珠江口等地均有分布,也分布于日本、韓國和老撾。

中華鱘是鱘形目中跨過北回歸線的種類,曾主要分布于朝鮮半島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區(qū)和各大江河,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xiàn),以長江出產(chǎn)較多。

中華鱘是鱘魚中分布最南的物種。在中國,該物種歷史上曾在黃河、長江、珠江、閩江和青塘江中發(fā)現(xiàn)。然而,它已在黃河、閩江、錢塘江和珠江中滅絕。該種也從長江上游三峽大壩上方滅絕,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黃東海沿岸(長江水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9年 ver 3.1——極危(CR)。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主要價值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后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整理 | 子舒

審核 | Yang

編輯 | LYJ

評論
smxh676
大學(xué)士級
中華鱘在中國的分布較廣,海域北起遼東灣,南到珠江口等地均有分布,亦是瀕危物種,需要科學(xué)養(yǎng)殖保持繁殖力!
2024-01-31
拼搏88888888
少師級
中華鱘是鱘魚中分布最南的物種。在中國,該物種歷史上曾在黃河、長江、珠江、閩江和青塘江中發(fā)現(xiàn)。然而,它已在黃河、閩江、錢塘江和珠江中滅絕。該種也從長江上游三峽大壩上方滅絕,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黃東海沿岸(長江水系)。
2024-02-01
拼搏88888888
少師級
中華鱘在中國的分布較廣,海域北起遼東灣,南到珠江口等地均有分布。中華鱘主要生活在長江和近海,屬于底層、洄游或半洄游性魚類,中華鱘最長壽命可達40齡。
2024-02-01